黑木耳段木栽培

黑木耳段木栽培

黑木耳段木栽培是利用段木培育黑木耳的技術,主要過程有:場地的選擇、耳樹的選擇和處理、人工接種、上堆發菌、散堆排場、起架管理、防治病蟲害、採收及加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木耳段木栽培
  • 原料:段木、菌種
  • 生長環境:背風向陽、光照時間長、溫差小
  • 接種時間:氣溫穩定在15℃以上
  • 常見病菌:黑疔、革菌、多孔菌、青黴等
  • 常見害蟲:蝸牛、菌蛆、薊馬、蛞蝓
場地的選擇,耳樹的選擇和處理,人工接種,上堆發菌,散堆排場,起架管理,防治病蟲害,採收及加工,

場地的選擇

栽培黑木耳的場地,應選擇海拔在1000米以下的背風向陽,光照時間長,遮陰較少,比較溫暖,晝夜溫差小,濕度大,而且耳樹資源豐富,靠近水源的地方為好。
場地選好後要進行清理,首先把雜草、枯枝爛葉清除乾淨,開好排水溝,並在地面上撒石灰和噴敵敵畏等進行滅菌殺蟲。

耳樹的選擇和處理

栽培黑木耳的耳樹,種類很多,凡能栽培香菇的樹種都可用來栽培黑木耳。主要的是選用殼斗科、樺木科等的樹種,如麻櫟、栓皮櫟、槲櫟、白櫟、米櫧、華氏櫟等;此外,楓楊、楓香、榆樹、槐樹、柳樹、桑樹、懸鈴木、榕樹等也是產區常用的樹種。砍樹時期是從樹木進入休眠之後到新芽萌發之前。樹齡以8~10年生為宜。樹徑在10~14厘米為好。砍樹後經去梢。剃枝,據截成1~1.2米的段木。把鋸好的段木,架曬在地勢高、乾燥、通風、向陽的地方,使它儘快發酵。每隔10天左右翻動一次,促使段木乾燥均勻。一般架曬30~40天,段木有七、八成乾,即可進行接種。如段木有感染雜菌、害蟲,可在接種前用茅草或樹枝熏燒,至表皮變黑為度,既可清除病蟲,又可增強樹皮吸熱、吸水性能,有利黑木耳菌絲的生長。

人工接種

人工接種是栽培黑木耳成敗的關鍵工序,也是新法栽培最大的特點。接種時間,一般以氣溫穩定在15℃以上,有利於黑木耳菌絲生長的時候。具體時間因各地氣候條件不同而有差異,南方各省約在3~4月間。適當提早接種,有利早發菌,早出耳,同時早期接種氣溫低,可減少雜菌,害蟲的感染。接種前,先將段木表面清洗,再放陽光下曬2~3小時後備用。人工接種常用的菌種有木屑菌種、樹枝菌種和楔形木塊菌種。接木屑和樹枝菌種的,要用電鑽或直徑11~12毫米的皮帶沖 打孔,穴探15~20厘米。一般縱向種穴間距離10~12厘米,橫向種穴間距離為4~6厘米。如適當密植,把縱向種穴間距離縮短至6~7厘米,有利於發菌和提高產量。行與行的穴交錯成品字形或梅花形排列。木屑菌種要塞滿穴,外加比接種穴直徑大2毫米的樹皮蓋,蓋平、蓋緊,以防菌種乾燥。接樹枝菌種的,種木要與耳木平貼。打穴、接種、蓋蓋等要連續作業,以保持接種穴、菌種和樹皮蓋原有的濕度,才有利於菌種的成活。採用楔形木塊菌種的,要用接種斧或木工鑿,在段木上砍鑿成45°角2厘米深的接種口,然後用小鐵錘將楔形木塊菌種打入接種口,錘緊、錘平。

上堆發菌

接種後,為保持較高的溫、濕度和足夠的空氣,以促使菌種在耳木中早發菌、早定植,提高成活率,必須將耳木上堆。其方法是將接種好的耳木,排成“井”字形的架,分層堆疊成一米高的小堆,堆內懸掛乾、濕溫度計,四周用薄膜覆蓋嚴密,堆溫控制在22~28℃之間,空氣相對濕度保持80%左右,耳木之間要留5~6厘米的空隙以利良好通氣。上堆後每隔6~7天翻堆一次,調換耳木上下左右內外的位置,使溫濕度一致,發白均勻。如果耳木乾燥,可適當噴水調節,待樹皮稍乾後,再覆蓋塑膠薄膜。遇氣溫高時,每隔3~5天在中午揭膜通風 換氣一次,並結合噴水降溫。一般經3~4星期的堆疊,黑木耳的菌絲已長入耳木,即可散堆排場。

散堆排場

散難排場是上堆的繼續,目的是使菌絲向耳木深處蔓延,並使其從生長階段迅速轉入發育階段。排場的場地要求向陽潮濕,並有適當遮蔽,排場時將耳木一根根平鋪在有短草的地面上。如為泥土地,應先橫放一根小木桿,然後將耳木一根根頭著地排放於橫桿上,每根耳木相距6~8厘米。這樣既有利吸收地面潮氣,接受陽光雨露和新鮮空氣,促進耳芽生長,又可避免耳木全部貼地,造成過濕,悶壞菌種和泥土濺污耳木。排場階段,每10天左右要將耳木翻動一次,井噴水調節濕度,經過一個多月時間,耳芽大量發生便可起架。

起架管理

起架應選擇雨後初晴的天氣,將排場的耳木進行逐根檢查,凡有一半耳芽長出的耳木即可檢出上架,用四根1.5米長的木桿,交叉綁成“X”字形,上面架一根橫木,然後把檢出的耳木交錯斜靠在橫木上,構成“人”字形的耳棚,角度為30~45,每根耳木留4~7厘米間距。管理上主要抓耳場的溫度、濕度、光照和通風等條件的協調,特別要抓好水分管理,段木含水量保持70%左右,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85%~95%之間。水分管理要有促有控,促控結合。噴水的時間、次數和水量應根據氣候,耳木於濕和幼耳生長情況而靈活掌握,一般晴天多噴,陰雨天少噴或不噴,氣溫高時每日早、晚噴。採用乾乾濕濕交替的方法進行噴水,有利子實體的形成和長大。每次采耳後停止噴水2~3天,讓耳木在陽光下曬一段時間,使其稍加乾燥,菌絲恢復生長後,再行噴水以刺激下批耳芽的形成。

防治病蟲害

黑木耳在生育過程中,如果管理粗放或在高溫高濕的條件下往往病蟲害發生嚴重。因此,在栽培中必須加強管理和認真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為害黑木耳的雜菌,較常見有黑疔、革菌、多孔菌、青黴、木霉等。常見的害蟲有蝸牛、菌蛆、薊馬、蛞蝓、偽步行蟲、四斑麗胛等。防治上應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 一般應抓好以下幾點防治措施:
1.在砍樹、剃枝、截段、翻堆等過程中,儘量不要損傷樹 皮,截口和傷口要用石灰水消毒,以防雜菌侵入。
2.選用優良菌種,適當提早接種季節,把好接種質量關,使黑木耳菌絲在耳木中首先占優勢,以抑制雜菌為害。
3.認真清理耳場,並撒施石灰粉進行地面消毒和噴200倍的敵敵畏藥液消滅越冬害蟲,以切斷病源和蟲源。
4.耳木上出現雜菌,應及時刮除,以防孢子擴散,並用石灰水 洗刷耳木,放於烈日下曝曬2~3天,然後再用來蘇爾噴霧殺滅。
5.害蟲應根據不同的種類採用不同的藥物防治。對蝸牛、蛞蝓等可用300~500倍的五氯酚鈉噴灑地面驅除,或於清晨傍晚進行人工捕捉。也可用1:50:50的砷酸鈣加麥皮加水製成毒餌誘殺。薊馬可用15000~3000倍的樂果噴殺。偽步行蟲,可用1000~1500倍的敵敵畏或0.1%~0.2%的敵百蟲噴霧殺滅。四斑麗呷可用魚藤精噴殺,也可用300~500倍的敵敵畏噴灑地面驅趕成蟲。

採收及加工

成熟的黑木耳,顏色由深轉淺;耳片舒展變軟,肉質肥厚耳根收縮,子實體腹面產生白色孢子粉時,應立即採收。
採收的時間,最好在雨後初晴或晴天早晨露水未乾,耳片柔軟的進行。採收時用手指齊耳基部摘下,並把耳根處理乾淨,以免潰爛。如遇陰雨天,成熟的耳片也要採摘,以免造成爛耳。
採下的黑木耳,攤薄在曬席上趁熱曬乾。未乾前不得翻動,防止耳片內卷失去美觀。陰雨天可把濕耳在室內攤開晾乾,等晴天再曬或用炭火烘乾。乾制的黑木耳,隨即裝入塑膠袋,藏放乾燥通風處,以防吸潮變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