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作品04:流浪者之歌

黑塞作品04:流浪者之歌

基本介紹

  • 書名:黑塞作品04:流浪者之歌
  • 作者:赫爾曼•黑塞 (Hermann Hesse)
  •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 頁數:226頁
  • 開本:32
  • 外文名:Siddhartha
  • 譯者:徐進夫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263889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流浪者之歌》是諾貝爾文學獎、歌德獎等諸多獎項獲得者赫爾曼·黑塞藝術的一個高峰
德語版於1970年共銷售了41萬本 列為黑塞作品中的五大暢銷書之一
在印度被譯成12種方言
雲門舞集林懷民《流浪者之歌》由此改編

作者簡介

赫爾曼·黑塞(Hesse Hermann,1877-1962),德國文學家、詩人、評論家。出生於南德的小鎮卡爾夫,曾就讀墨爾布隆神學校,因神經衰弱而輟學,復學後又在高中讀書一年便退學,結束他在學校的正規教育。日後以《彷徨少年時》《鄉愁》《荒原狼》《流浪者之歌》《玻璃珠遊戲》等作品飲譽文壇。1946年獲歌德獎,同年又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使他的世界聲譽達於高峰。1962年病逝,享年85歲。黑塞的作品以真誠剖析探索內心世界和人生的真諦而廣受讀者喜愛。
一生追求和平與真理的黑塞,在納粹獨裁暴政時代,也是德國知識分子道德良心的象徵。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對我來說,黑塞植根於鄉土、德國與浪漫的畢生巨著屬於我們時代最高、最純的精神上做的嘗試與努力,雖然作品有時表現出奇怪的孤僻,遠離世俗時時而幽默、惱怒,時而神秘、急切。
——托馬斯·曼
赫爾曼·黑塞已然感受到我們這一代人那種內心的騷動、那種青春時代自尋其路的固有需求;這種需求讓我們每個人都必須索取天經地義屬於我們自己的東西:我們自己的生命。黑塞的這種先知先覺也必然啟發未來時代的人們。
——保羅·科埃略
諷刺有更加辛辣的種類,如憤怒與怒火的宣洩,但另外一種更有魅力,這就是黑塞擁有的諷刺。在我看來這是一種能力的見證,能拋開自己,能覺察其本質而不內視,能認識自我而不沾沾自喜。這種諷刺是一種謙和形式,謙和是一種態度,這種態度越是有更高的天賦與內涵伴隨,越是覺得可愛。
——安德烈·紀德
他那富於靈感的作品具有遒勁的氣勢和洞察力,也為崇高的人道主義理想和高尚風格提供了一個範例。
——諾貝爾文學獎評審會
黑塞說的都是青年人的語言。在他那裡青年人不再感到自己帶著枷鎖。同時又向過去邁進一步並把父輩的權威送進墳墓,黑塞的主人公——在理智與感情之間被拋來拋去——炸掉了它們的界限並長大成人。
——《生活》

名人推薦

對我來說,黑塞植根於鄉土、德國與浪漫的畢生巨著屬於我們時代最高、最純的精神上做的嘗試與努力,雖然作品有時表現出奇怪的孤僻,遠離世俗時時而幽默、惱怒,時而神秘、急切。
——托馬斯·曼
赫爾曼·黑塞已然感受到我們這一代人那種內心的騷動、那種青春時代自尋其路的固有需求;這種需求讓我們每個人都必須索取天經地義屬於我們自己的東西:我們自己的生命。黑塞的這種先知先覺也必然啟發未來時代的人們。
——保羅·科埃略
諷刺有更加辛辣的種類,如憤怒與怒火的宣洩,但另外一種更有魅力,這就是黑塞擁有的諷刺。在我看來這是一種能力的見證,能拋開自己,能覺察其本質而不內視,能認識自我而不沾沾自喜。這種諷刺是一種謙和形式,謙和是一種態度,這種態度越是有更高的天賦與內涵伴隨,越是覺得可愛。
——安德烈·紀德
他那富於靈感的作品具有遒勁的氣勢和洞察力,也為崇高的人道主義理想和高尚風格提供了一個範例。
——諾貝爾文學獎評審會
黑塞說的都是青年人的語言。在他那裡青年人不再感到自己帶著枷鎖。同時又向過去邁進一步並把父輩的權威送進墳墓,黑塞的主人公——在理智與感情之間被拋來拋去——炸掉了它們的界限並長大成人。
——《生活》

圖書目錄

1譯序
5黑塞的生平和《流浪者之歌》
23黑塞主要作品表
27黑塞年譜
流浪者之歌第一部分
37婆羅門之子
56入山苦修
76大覺世尊
94幡然省悟
流浪者之歌第二部分
111青樓艷妓
130隨俗浮沉
141生死輪迴
156觀河聽水
176渡人自渡
200父子冤家
212唵字真言
221聲聞之人

序言

譯者拿到這本書的英譯本後,即到幾家圖書館查了一下,結果發現,它已有多箇中譯本了,本來不想多此一舉了,但後來在舊書攤陸續看到上述這個譯本,於是買回細細讀了一遍,感到它是一本好書,寫得非常深刻,可見作者是一位頗有功力的人(此處指其內容而言)。而這些中譯本,也都各有所長、各擅其美,唯美中不足的是,仍有若干地方,與原旨似有出入,因而認為:既是一本好書,且譯文仍有改進的餘地,那么,不但可以重譯,而且值得重譯,乃至重讀了。於是,就不揣淺陋,決定重譯了。
本來,翻譯文學作品,尤其是小說作品,最忌插科打諢,加上譯註,是很不知趣的事,但這是一本哲理小說,有些術語如果照本宣科,不加解釋,一般讀者恐有不知所云而有隔靴搔癢之憾;為免此憾,於是將若干專門用語,特別是有關印度教和佛教且含義深奧者加以譯註。此種工作,詳略繁簡之間,頗難取捨抉擇。太略,則語焉不詳,不如不注;太繁,則不但喧賓奪主,且牽枝引蔓,愈注問題愈多,愈是糾纏不清,愈是有礙文學欣賞之樂,吃力而不討好,自然不在話下。但也不可因噎廢食,繁簡問題,只好憑譯者的估計和資料所及“酌情辦理”了。好的是,注語不夾雜於本文之中,根基深厚的高明讀者,不妨略而不閱。
又,印度經典中的人名地名,皆有象徵或表意的作用,與其上下文皆有密切的關係,故而書中幾個主要角色和少數幾個地方的名字,也一併略注了。又,書中各種專門術語和人名、地名,皆取中文已經譯出且較流行的譯語,不但避免“標新立異”,且可使熟悉舊有譯語的讀者有“如數家珍”而無生疏之感。
譯完本書第一部分之後,深深感到,一般讀者,對於主角悉達多,見了大覺世尊,對他的教義和神采,既然十分敬佩,為何卻又離他而去,這種動向,也許不知所云,讀到此處,難免有些大惑不解;為解此惑,譯者一時心血來潮,遂不掩醜拙,嘮嘮叨叨,在第一部分後面的譯註之後添了一段蛇足,做了一個不合禪學要求的解說,在明眼人看來,這叫作“佛頭著糞”,其過彌天!高明讀者看了,或許會覺可笑;但為了一般讀者,譯者也就只有擔承罪過,請求高明見諒並略而不閱了。
又,原擬在相關章節部分,加以點睛或點題式的“注語”,但覺上面所述那些譯註和解說巳夠令人討厭和不耐了,如再嘮叨下去,那可真的要自討沒趣了,因此決定,還是漂亮些自動省了的好。
本書原以主角“悉達多”(Siddhartha)之名為書名,但因此名原系釋迦牟尼出家之前的名字——通常略譯為“悉達太子”——而在本書之中所指,又因另有其人,且皆為一般讀者所不知,故而皆為中譯者所不取。有些中譯本譯為“悉達多求道記”。此名甚美,頗有令人“想入非非”的“羅曼蒂克”意味,但譯者覺得,美則美矣,惜與原作的根本精神不符,有失忠實,而忠實為譯事信達雅或真善美三德之首,不可忽視,何況太泛?不知讀者以為然否?
至於本書的作者赫爾曼‘黑塞(HermannHesse),不但早巳成了世界文壇巨人,而且甚受中國讀者所歡迎,他的作品,在這一系列文集中的介紹,已經不知凡幾,故而譯者也不想在此再加贅述了;就以欣賞這本譯作而言,我們只要知道他對印度的思想、生活和東方的佛教,尤其是中國的老莊和禪,不但至為激賞,而且還有相當高明的見地和深刻的體驗,也就夠了。因為,有了這個認識,讀時就不致看走眼了。讀者看了本書之後,當有同感,單憑文學的構思和想像,是絕對寫不出如此老到的作品來的。
不用說,本譯對於在它之前的譯本,自有若干借鑑之處,譯者謹在此一併致以誠摯的謝意和敬意。
徐進夫謹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