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液便

黏液便(mucous stool)可在急性痢疾中出現,亦可在慢性腸炎、慢性菌痢、腸易激綜合徵等疾病中出現。治療應針對病因,對症治療。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mucous stool
  • 就診科室:消化內科
  • 多發群體:消化系統疾病病人
  • 常見病因:急性痢疾、慢性腸炎、慢性菌痢、腸易激綜合徵、結直腸息肉,及非傷寒沙門菌感染、小兒腹瀉、結直腸癌等
病因及常見疾病,鑑別診斷,檢查,治療原則,

病因及常見疾病

正常糞便中的少量黏液,因與糞便均勻混合不易察覺,若有肉眼可見的黏液,說明其量增多。黏液便可在急性痢疾中出現,亦可在慢性腸炎、慢性菌痢、腸易激綜合徵、結直腸息肉、其他胃腸道感染性疾病如非傷寒沙門菌感染,小兒腹瀉,嬰幼兒腹瀉,感染性胃腸炎,潰瘍性結腸炎,結直腸癌等。

鑑別診斷

1.大便鮮紅呈糊狀
可能患急性出血性壞死性小腸炎,這是由於進食不潔淨的食物。
2.大便表面附著鮮紅的血滴
不與大便混雜。常見於內痔、外痔和肛門裂。如果有血液附在大便表面,而且大便變成扁平帶子形狀,應去醫院檢查以排除直腸癌、乙狀結腸癌、直腸潰瘍等病。
3.大便暗紅似果醬
並有較多的黏液,常患阿米巴痢疾。便中的阿米巴是一種寄生蟲。患細菌性痢疾的患者,排出的大便也有黏液和血,但不像阿米巴痢疾患者的大便那樣有惡臭味。
4.大便柏油樣
又黑又亮,常是食管、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出血。血液本來是紅色,當它進入消化道時,血中血紅蛋白的鐵與腸內的硫化物結合產生硫化鐵,導致大便呈柏油樣黑色(血量一般達60毫升以上時才能呈黑便)。此外,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暴飲暴食後連續嘔吐導致食管和胃交界處賁門黏膜撕裂出血時也能見到黑色柏油樣便。
5.大便灰白似陶土
表示膽汁進入腸道的通道已被阻塞,膽汁只好通過血液循環沉積於皮膚,使皮膚發黃。膽結石、膽管癌、胰頭癌、肝癌等都是膽汁流入消化道的“攔路虎”。消化道內沒有膽汁,大便呈灰白陶土樣。
6.大便紅白像鼻涕
俗稱紅白凍子,這是急性細菌性病疾的特點。它是一種膿、血、黏液的混合物。患有慢性結腸炎的患者,也會出現紅白凍子。
7.大便呈白色油脂泡沫狀
常是消化吸收不良的綜合症。如果幼兒出現這種情況,稱幼兒乳糜瀉。
8.大便稀紅
可能是大腸黏膜出血。若混有黏液、膿液,應檢查大腸黏膜有無炎症。

檢查

若有大量黏液,提示腸道炎症或有過敏反應。若是糞便與黏液相混合,黏液可能來自小腸或近端結腸;若黏液僅附著於糞便表面,呈現一定的亮光澤,則說明黏液來自下段結腸或直腸。
1.鏡下檢查
(1)細胞正常糞便中偶見白細胞,無紅細胞。腸炎時白細胞小於15個/高倍視野;急性細菌性痢疾時大於15個/高倍視野,甚至滿視野。腸道下段炎症(如結腸炎、菌痢)及出血(息肉、腫瘤、痔等)可見紅細胞。過敏或腸道寄生蟲感染時可見嗜酸性白細胞,並伴有夏克-雷登氏結晶;菌痢及直腸炎症時,可見巨噬細胞;大腸癌患者糞便中有時可找到癌細胞。
(2)食物殘渣正常可見少量澱粉顆粒、肌肉纖維和脂肪小滴,若其增多提示消化吸收不良,多見於慢性胰腺炎、胰腺功能不全(如胰頭癌等)。
(3)腸道酵母菌正常可見人體酵母菌及普通酵母菌,當發生腸道菌群失調時可見白色念珠菌。
(4)寄生蟲類人體感染寄生蟲時糞便中即可出現相應蟲卵,常見有蛔蟲卵、鉤蟲卵、蟯蟲卵、華支睪吸蟲卵、薑片蟲卵及阿米巴滋養體等。
2.化學檢查
(1)隱血試驗消化道少量出血,紅細胞被分解破壞以至顯微鏡下不能被發現,故稱為隱血(OB),但是隱血試驗可以呈陽性。正常人便OB陰性,當消化道疾病引起出血時,如消化道潰瘍、胃腸道腫瘤、炎症等,便OB呈陽性,甚至強陽性。
(2)糞膽素定性試驗檢查糞便中是否存在糞膽素。糞膽素能與汞結合成紅色化合物,紅色深淺與糞膽素含量成正比。正常糞便呈陽性反應(紅色);溶血性貧血時呈強陽性;膽總管梗阻時呈陰性反應(不顯紅色)。
(3)糞膽原正常情況下呈陰性。

治療原則

針對病因治療,對症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