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黎躍進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57年12月9日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天津師範大學
主要擔任課程,主要研究方向,主要科研項目,主要學術成果,專著,參著的著作和教材,論文,譯文,主要社會兼職:,
主要擔任課程
主要研究方向
東方文學、中外文學比較。
主要科研項目
1. 主持湖南省社科規劃項目:湖南20世紀文學與外國文學(湘宣字[2000]23號A125)
2.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東方現代民族主義文學思潮研究(02BWW005)
3. 主持湖南省2003年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改革課題:“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碩士生創新人才培養規格、模式、方案 的研究與實踐 (03B16)
4. 參加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世紀之交的回顧與前瞻——論新中國50年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00BZW001)
5. 參加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世紀東方文學對中國文學的影響(01BW004)
6 . 參加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當代中國文學與先進文化(03B02W003)
7. 主持湖南省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基地重點項目:中國現代旅日作家與中國現代文學(05jd02)
8. 主持天津市社科規劃項目:日本文學與中國現代旅日作家(TJYW06-4-008)
2.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東方現代民族主義文學思潮研究(02BWW005)
3. 主持湖南省2003年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改革課題:“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碩士生創新人才培養規格、模式、方案 的研究與實踐 (03B16)
4. 參加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世紀之交的回顧與前瞻——論新中國50年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00BZW001)
5. 參加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世紀東方文學對中國文學的影響(01BW004)
6 . 參加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當代中國文學與先進文化(03B02W003)
7. 主持湖南省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基地重點項目:中國現代旅日作家與中國現代文學(05jd02)
8. 主持天津市社科規劃項目:日本文學與中國現代旅日作家(TJYW06-4-008)
主要學術成果
專著
1. 《當代中外文學名著導論——一種比較文化的透視》,新世紀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
2. 《外國文學新論》,學林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
3. 《東方文學史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
4. 《文化批評與比較文學》,東方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
5. 《解讀湖南人》(與陳代湘合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
6. 《世界文苑論譚——以亞洲文學為主體》,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
7. 《簡明東方文學史》(與孟昭毅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8. 《湖南20世紀文學對外國文學的接收與超越》,湖南文藝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
2. 《外國文學新論》,學林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
3. 《東方文學史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
4. 《文化批評與比較文學》,東方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
5. 《解讀湖南人》(與陳代湘合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
6. 《世界文苑論譚——以亞洲文學為主體》,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
7. 《簡明東方文學史》(與孟昭毅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8. 《湖南20世紀文學對外國文學的接收與超越》,湖南文藝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
參著的著作和教材
1. 《外國文學自學百問百答》,語文出版社1986年7月出版;
2. 《新編外國文學教程》,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12月出版;
3. 《外國文學精解》,上海文藝出版社1987年10月出版;
4. 《西方文學思潮概觀》,海峽文藝出版社1988年3月出版;
5. 《外國文學簡史》,工人出版社1988年5月出版;
6. 《外國文學名著詞典》,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出版;
7. 《外國文學新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5月出版;
8. 《外國文學》,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7月出版;
9. 《外國文學史話百篇》,安徽文藝出版社1989年7月出版;
10. 《西方浪漫主義文學史》,武漢出版社1989年5月出版;
11. 《二十世紀外國文學導讀》,黃河出版社1990年5月出版;
12. 《中外朦朧詩鑑賞辭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11月出版;
13. 《東方文學鑑賞辭典》,華中師大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
14. 《外國文學精彩片斷100例》,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
15. 《中國大百科全書?簡明版》,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
16. 《外國文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 年5月出版;
17. 《外國文學史》,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出版;
18. 《外國文學爭鳴評述》(主編),廣西師大出版社,1999年出版;
19. 《新編比較文學教程》,湖南文藝出版社2001年出版;
20. 《世界文學發展比較史》,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出版;
21. 《普希金與中國》,嶽麓書社2000年8月版;
22. 《外國文學名著鑑賞》,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23. 《湖湘文化論壇》,湖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版;
24. 《外國文學史》,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
2. 《新編外國文學教程》,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12月出版;
3. 《外國文學精解》,上海文藝出版社1987年10月出版;
4. 《西方文學思潮概觀》,海峽文藝出版社1988年3月出版;
5. 《外國文學簡史》,工人出版社1988年5月出版;
6. 《外國文學名著詞典》,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出版;
7. 《外國文學新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5月出版;
8. 《外國文學》,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7月出版;
9. 《外國文學史話百篇》,安徽文藝出版社1989年7月出版;
10. 《西方浪漫主義文學史》,武漢出版社1989年5月出版;
11. 《二十世紀外國文學導讀》,黃河出版社1990年5月出版;
12. 《中外朦朧詩鑑賞辭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11月出版;
13. 《東方文學鑑賞辭典》,華中師大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
14. 《外國文學精彩片斷100例》,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
15. 《中國大百科全書?簡明版》,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
16. 《外國文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 年5月出版;
17. 《外國文學史》,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出版;
18. 《外國文學爭鳴評述》(主編),廣西師大出版社,1999年出版;
19. 《新編比較文學教程》,湖南文藝出版社2001年出版;
20. 《世界文學發展比較史》,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出版;
21. 《普希金與中國》,嶽麓書社2000年8月版;
22. 《外國文學名著鑑賞》,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23. 《湖湘文化論壇》,湖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版;
24. 《外國文學史》,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
論文
1. 悲從比中出 恨從比中生——談《奧瑟羅》的對比藝術,《名作欣賞》1982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1982年第5期複印。
2. 《沙恭達羅》的主題及其他,湖南省外國文學學會《外國文學專刊》1982年。
3. 淺論荒誕派戲劇的基本特徵,《全國高等師範院校外國文學研究會會刊》1983年。
4. 封建樊籬囚人死 大師筆下寄深情——普列姆昌德的《妮摩拉》與魯迅的《祝福》比較,《吉首大學學報?外國文學專刊》1983年。
5. 《戈丹》——印度農村的生動圖畫(與陳伯通合作),《上海師院學報》1963年第2期。
6. 談談三篇描寫婦女命運的短篇小說,《衡陽師院學報》1983年第3—4期,人大複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1984 年第5期複印。
7. 對題目主語和賓語的補充——樋口一葉的《埋沒》賞析,《外國文學欣賞》1984年第1期。
8. 勇氣· 探索· 智慧· 文采——讀薩迪的《薔薇園》,湖南省外國文學學會《外國文學專刊》1984年;收入《外國文學名著選評》,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9. 評李箕永的《鼠火》,《衡陽師院學報》1984年第2—3期。
10. 印度大史詩中的一顆明珠——析《摩訶婆羅多》的優秀插花《那羅傳》,湖南省外國文學學會《外國文學專刊》1985年。
11. 簡論樋口一葉及其小說創作,《衡陽師院學報》1985年第2期。
12. 奧瑟羅的悲劇成因及其意義,《中文自修》1986年第1期。
13. 試論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諷刺,《衡陽師院學報》1986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1986年第10期複印;收入《湖南省新時期十年優秀文學評論選》湖南文藝出版社1989年版。
14. 亞非文學的成就及其他,《中文自修》1986年第5期。
15. 東方文學的一顆明珠——《沙恭達羅》的東方特色,《中文自修》1986年第5期。
16. 繼承· 發展· 影響——淺論啟蒙主義文學與歐洲近代文學思潮的關係,《衡陽師院學報》1986年第5期。
17. 布寧描繪的陰暗鄉村圖,《衡陽師院學報》1987年第3期。
18. 東方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現代東方文學鳥瞰,《衡陽師院學報》1987年第4期。
19. 成就、特徵、影響及其他——略論東方文學的幾個問題,《上海教育學院學報》1987年第3期。
20. 誇張· 真實· 樂觀· 機智——文藝復興時期文學諷刺的特點,《外國文學評論》1988年第1期。
21. 簡論普列姆昌德及其代表作《戈丹》,《廣東民族學院學報》1987年增刊。
22. 當代主流文化與西方現代派文學,《衡陽師院學報》1988年第3期。
23. 論摩爾?弗蘭德斯形象及其塑造,《衡陽師院學報》1989年第1期。
24. 福克納小說的深層意蘊,《衡陽師院學報》1989年第4期。
25. 十八世紀啟蒙主義文學思潮辨析,《衡陽師院學報》1990年第2期。
26. 論日本自然主義小說,《衡陽師院學報》1990年第4期。
27. 評梅里美的《阿爾塞娜· 吉約》,《衡陽師院學報》1990年第5期。
28. 德田秋聲及其自然主義作品,《衡陽師院學報》1991年第1期。
29. 東方理智文化的春與秋——波斯哲理格言詩與《增廣賢文》比較,《國外文學》1991年第1期。
30. 歐洲啟蒙主義文學三題,《衡陽師院學報》1991年第2期。
31. 《講話》對外國文學工作的指導意義《衡陽師院學報》1992年第2期。
32. 古老東方的文學記錄,《寧波大學學報》1992年第1期。
33. 諾貝爾文學獎的東方得主,《衡陽師院學報》1992年第5期。
34. 評《中西宗教與文學》,《理論與創作》1993年第2期。
35. 荒誕派戲劇及其代表作《等待戈多》,《中文自修》1993年第5期。
36. 當代拉美文學的“爆炸”現象,《衡陽師院學報》1993年第2期。
37. 簡論葛里高利及其意義,《上海師大學報》1993年第2期。
38. 文學的文化批評芻議,《跨世紀者的思考》,湖南科技出版社1993年10月出版。
39. 西方後現代主義的幾個問題,《衡陽師院學報》1993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1993年第10期複印。
40. 中西文學的文化功能,《衡陽師院學報》1994年第2期。
41. 比較文學研究的文化視界,《多元文化語境中的文學》湖南文藝出版社1994年6月出版。
42. 《等待戈多》導讀,《西方文學名著精選》,杭州大學出版社1994年6月出版。
43. 制約與超越:文學與文化關係的考察,《上海師大學報》1995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1995年第9期,《高校文科學報文摘》1995年第2期。
44. 紀伯倫:異鄉人的哀傷與幸運,《衡陽師院學報》1995年第1期。
45. 民族英雄的艱難選擇─論黎薩爾小說創作,《外語與翻譯》1995年第2期
46. 變異:當代現代主義文學與中西文化觀念的衝突,《長沙水電師院學報》1995年第3期。
47. 日、歐自然主義文學比較,《國外文學》1995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1996年第4期複印。
48. 《源氏物語》主題爭鳴評述,《衡陽師院學報》1995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1995年第11期複印。
49. 矢野龍溪和他的代表作《經國美談》,《衡陽師院學報》1995年第5期。
50. 《古都》:川端康成的精神故鄉,《台州師專學報》1995年第5期。
51. 慕依斯小說創作的文化思考,《衡陽師院學報》1996年第1期,收入《中國改革於發展文鑒》。
52. 日本啟蒙文學的發展軌跡,《衡陽師院學報》1996年第4期。
53. 薩迪的《薔薇園》,收入《世界文學名著導論》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6年出版。
54. 近代新小說與日本啟蒙文學,《中國文學研究》1997年第1期。
55. 師專外國文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嘗試,《衡陽師院學報》1997年第1期。
56. 中古三大文化圈及其文學演變,《衡陽師院學報》1997年第2期。
57. 三年制高師專科課程體系改革的思考,《河北高教研究》1997年第3期。
58. 復興與借鑑:印度近代啟蒙文學,《寧波大學學報》1997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1998年第3期複印。
59. 島崎藤村及其代表作《破戒》,《衡陽師院學報》1997年第5期。
60. 文化批評的成功嘗試,《外語與翻譯》1998年第1期。
61. 東方原始主義與民族精神,《國外文學》1998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1998年第4期。
62. 論哈基姆的《靈魂歸來》,《當代外國文學》1998年第3期。
63. 覺醒與困惑:近現代東方文學放談,《湘潭大學學報》1998年第2期。
64. 日本唯美主義文學的演變與實績,《外國文學研究》1998年第3期。
65. 學科意識的前沿性與開放性,《中國比較文學》1998年第4期。
66. 外國文學研究的創新:對象、角度與誤讀還原,《上海師大學報》1998年第3期。
67. 師專外國文學教學改革的新構想,《台州師專學報》1998年第1期。
68. 東方文化與東方文學,《湘潭大學學報》1999年第3期。
69. 論李伯元創作的近代品格,《衡陽師院學報》1999年第5期。
70. 希伯來民族文化與《舊約》文學,《外語與翻譯》1999年第3期。
71. 普列姆昌德在中國:譯介、研究與影響,《印度文學文化論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4月版。
72. 湖南文學與外國文學比較研究幾個問題的思考,《湖湘文化與世界文學》(一)中南大學出版社2000年4月版。
73. 普列姆昌德:中國的接受,《邁向比較文學新階段》,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出版。
74. 中古歐洲文學的成就與影響,《衡陽師院學報》2000年第2期。
75. 普希金與20世紀中國戲劇,《普希金與中國》嶽麓書社2000年8月版。
76. 簡論新形勢下民主黨派的監督職能,《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0年第4期。
77. 普希金影響20世紀中國戲劇的途徑,《湖南工程學院學報》2001年第1期。
78. 湖南文學與外國文學比較研究綜論 ,《湘潭大學學報》2001年第2期。
79. 普希金的中國與中國的普希金,《中國比較文學》2001年第2期。
80. 後殖民理論對比較文學的啟示,《東方叢刊》2001年第3期。
81. 與神對話:理想與現實——關於《吉檀迦利》的主題思想,《衡陽師院學報》2001年第5期。
82. 痛苦與迷惘的等待——論《等待戈多》,《外國文學名著鑑賞》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83. 古代東方文學的民族意識,《南通師院學報》2001年第4期。
84. 民族寓言:安納德獨立前小說創作論,《印度文學研究集刊》(5)上海譯文出版社2002年3月版。
85. 漫談湖南文學與外國文學比較,《湖湘文化論壇》湖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版。
86. 後殖民理論及其意義,《湘潭大學學報》2002年第5期。
87. 謝冰瑩與外國文學,《湖南大學學報》2002年第6期。
88. 整體、內在的《戈拉》——也談《戈拉》的思想內涵和主人公形象,《東方研究》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12月版。
89. 謝冰瑩與日本文學,《湖湘文化與世界文學》(二)湖南文藝出版社2003年4月版。
90. 永恆真理與現實需要的艱難抉擇——從《家庭與世界》看泰戈爾的民族主義思想,《東方文學研究集刊》(1)湖南文藝出版社2003年8月版。
91. 20世紀初湖南留日作家群及其特點,《湘潭大學學報》(社科版)2004年第5期
92. 20世紀湖南留日作家與日本文學,《湖湘文化與世界文學?叢刊》(第三輯),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
93. 愛情悲劇的背後——從《失敗》看克里山?錢達爾對印度傳統文化的反思,《外語與翻譯》2004年第4期
94. 東方古代文學民族意識的文體考察,《湖南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年第2期。
95. 試論馬焯榮的比較文學研究,《理論與創作》2005年第2期。
96. 當代東方文學的幾個特點,《外語與翻譯》2005年第3期。
97. 20世紀上半期湖南留日運動及其特點,《文史博覽》(理論版)2005年第6期
98. 南非作家庫切及其代表作《恥》,《衡陽師範學院院學報》2005年第4期。
99. 民族自我的建構——從後殖民視角看《虛假的事實》,《湘潭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
100. 巴爾扎克與托爾斯泰現實主義小說藝術特徵比較,《社科研究》(香港),2005年第8期。
101. 確立民族自我——中印近代民族主義詩歌的共同宗旨,《南亞研究》2005年增刊。
102. 湖南現代留日作家群及其特點,《中國文學研究》2005年第4期。
103. 奧尼爾:“做一個容納一切方法的大熔爐”,《衡陽師範學院院學報》2006年第1期。
104. 湖南留日作家的日本文學影響,《湖南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年第2期。
105. 東方古代流散文學及其特點,《東方叢刊》2006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2006年第11期全文複印。
106. 讀信思人 無限緬懷,《陶德臻教授紀念文集》,智慧財產權出版社2006年6月版。
107. 先進文學的“三性”,《文藝報》2006年8月24日第8版。
108. 黎薩爾的選擇與困惑——東方現代民族主義文學的一個個案研究,《外國文學研究》2006年第4期。
109. 簡論東海散士及其代表作《佳人奇遇》,《日本研究》2006年第3期。
110. 耶謝巴爾與《虛假的事實》——尋求新的“民族自我”,《20世紀世界文學名著文本闡析》,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111. 俄蘇文學與當代中國文學,《衡陽師院學報》2007年第1期。
112. 文學視野中的中江兆民與《三醉人經綸問答》,《東方研究》,經濟日報出版社2007年6月版。
113. 艾略特:詩化的理性與理性的詩化,《湘潭大學學報》2007年地4期。
114.《中國當代文學先進性的思考》,《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優秀論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
115.《愛情悲劇的背後---從《失敗》看克里山·錢達爾對印度傳統文化的反思》,《南亞研究》,2008年第1期
116.《赫達雅特創作中的民族意識》,《東方文學經典翻譯與研究》,2008年12月第1版
117.《普希金與20世紀中國戲劇》, 《理想的守望與追尋-張鐵夫先生治學育人之路 》,2008年4月第1版
118.《翻譯、研究、學科建設的三棲專家》,《理想的守望與追尋-張鐵夫先生治學育人之路》,2008年4月第1版
119.《學科意識的前沿性與開放性--<評新編比較文學教程>的文化特點》
120.《拉美文學對中國當代文學的影響》,《澳門人文學刊》第二期,2008年5月第一版
121.《東方現代民族主義思潮產生髮展的背景:“現代化”的挑戰與回應》,《東方叢刊》,2008年6月第1版
122.《東方現代啟蒙文學與民族主義文學的關係》,《外語與翻譯》,2008年第2期
123.《中日文學關係述略》,《棗莊學院學報》,2008年12月1日出版,2008年第6期第25卷
124.《西亞、北非近代啟蒙運動與啟蒙文學》,《東方文學研究通訊》,2008年3月15日,2008年第2期
125.《當代東方民族主義的特點》,《東方論壇》,2008年6月
126.《確立民族自我——中、印近代民族主義詩歌的共同宗旨》,《承接古今 匯通中外——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第八屆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8年10月
127.《東方現代民族主義文學的典型形態論》,《重慶大學學報》,2009年第1期(1月)
128.《中日文學特徵巨觀比較》,《日本研究》,2009年第1期(3月)
130.《中國學者的視角:<普列姆昌德評傳>論析》,《衡陽市院學報》,2009年4期(8月)
131.《東方啟蒙文學與民族主義文學的關係》,《廣東社會科學》,2009年第4期(7月)
132.《梅娘對夏目漱石的借鑑與超越》,《中國文學研究》,2009年第4期(10月)
133.《亞非作家會議的民族主義主題》,《燕趙學術》, 2009年秋季號(10月)
134.《古代印度的百科全書——“大仙”創作的大史詩》,《摩呵婆羅多》 《世界文化》,2009年第9期(9月)
135.《安部公房:日本典型的現代派作家》,《世界文化》,2009年第11期(11月)
136.《簡論日本戰後民族主義文學》,《日本問題研究》,2009年第4期(12月)
137.《亞非作家會議的民族主義審視》,《東方研究》,2008年號,經濟日報出版社2009年4月
140.《中國文學的西方影響述略》,《中西文化學報》(第一卷第1期),2009年12月
141. 日本的“大國”、“霸主”夢:日本傳統的民族意識與現代民族主義的演變,《大學GE閱讀》(第5輯),2011年1月
142. 亞非作家會議:20世紀東方民族主義文學的高潮,《大學生GE閱讀》(第6輯),2011年6月
143. 日本20世紀30、40年代戰爭文學與民族主義,《衡陽師院學報》,2011年第2期|
144. 東方後殖民文學論綱,《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庫切研究與後殖民文學》,2011年5月
145. 簡論東方後殖民文學的特徵,《外語與翻譯》,2011-6-1
146. 異域知音:豐子愷與夏目漱石,《國際中國文學研究叢刊》第1集,2011-12-1
147. 當代文化研究對比較文學的挑戰與彼此的互補,山東社會科學,2012年第1期
148. 20世紀“黑非洲”地區文學發展及其特徵,黑龍江社會科學,2012年第2期
149. 《我是貓》的中國文學元素運用及其意義,東方論壇,2012年第4期
150. “黑人性”運動與桑戈爾,衡陽師範學院學報,2012年第2期
151. 中國與阿拉伯傳統文學巨觀比較,首屆埃中語言文化論壇論文集,2012年1月
2. 《沙恭達羅》的主題及其他,湖南省外國文學學會《外國文學專刊》1982年。
3. 淺論荒誕派戲劇的基本特徵,《全國高等師範院校外國文學研究會會刊》1983年。
4. 封建樊籬囚人死 大師筆下寄深情——普列姆昌德的《妮摩拉》與魯迅的《祝福》比較,《吉首大學學報?外國文學專刊》1983年。
5. 《戈丹》——印度農村的生動圖畫(與陳伯通合作),《上海師院學報》1963年第2期。
6. 談談三篇描寫婦女命運的短篇小說,《衡陽師院學報》1983年第3—4期,人大複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1984 年第5期複印。
7. 對題目主語和賓語的補充——樋口一葉的《埋沒》賞析,《外國文學欣賞》1984年第1期。
8. 勇氣· 探索· 智慧· 文采——讀薩迪的《薔薇園》,湖南省外國文學學會《外國文學專刊》1984年;收入《外國文學名著選評》,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9. 評李箕永的《鼠火》,《衡陽師院學報》1984年第2—3期。
10. 印度大史詩中的一顆明珠——析《摩訶婆羅多》的優秀插花《那羅傳》,湖南省外國文學學會《外國文學專刊》1985年。
11. 簡論樋口一葉及其小說創作,《衡陽師院學報》1985年第2期。
12. 奧瑟羅的悲劇成因及其意義,《中文自修》1986年第1期。
13. 試論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諷刺,《衡陽師院學報》1986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1986年第10期複印;收入《湖南省新時期十年優秀文學評論選》湖南文藝出版社1989年版。
14. 亞非文學的成就及其他,《中文自修》1986年第5期。
15. 東方文學的一顆明珠——《沙恭達羅》的東方特色,《中文自修》1986年第5期。
16. 繼承· 發展· 影響——淺論啟蒙主義文學與歐洲近代文學思潮的關係,《衡陽師院學報》1986年第5期。
17. 布寧描繪的陰暗鄉村圖,《衡陽師院學報》1987年第3期。
18. 東方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現代東方文學鳥瞰,《衡陽師院學報》1987年第4期。
19. 成就、特徵、影響及其他——略論東方文學的幾個問題,《上海教育學院學報》1987年第3期。
20. 誇張· 真實· 樂觀· 機智——文藝復興時期文學諷刺的特點,《外國文學評論》1988年第1期。
21. 簡論普列姆昌德及其代表作《戈丹》,《廣東民族學院學報》1987年增刊。
22. 當代主流文化與西方現代派文學,《衡陽師院學報》1988年第3期。
23. 論摩爾?弗蘭德斯形象及其塑造,《衡陽師院學報》1989年第1期。
24. 福克納小說的深層意蘊,《衡陽師院學報》1989年第4期。
25. 十八世紀啟蒙主義文學思潮辨析,《衡陽師院學報》1990年第2期。
26. 論日本自然主義小說,《衡陽師院學報》1990年第4期。
27. 評梅里美的《阿爾塞娜· 吉約》,《衡陽師院學報》1990年第5期。
28. 德田秋聲及其自然主義作品,《衡陽師院學報》1991年第1期。
29. 東方理智文化的春與秋——波斯哲理格言詩與《增廣賢文》比較,《國外文學》1991年第1期。
30. 歐洲啟蒙主義文學三題,《衡陽師院學報》1991年第2期。
31. 《講話》對外國文學工作的指導意義《衡陽師院學報》1992年第2期。
32. 古老東方的文學記錄,《寧波大學學報》1992年第1期。
33. 諾貝爾文學獎的東方得主,《衡陽師院學報》1992年第5期。
34. 評《中西宗教與文學》,《理論與創作》1993年第2期。
35. 荒誕派戲劇及其代表作《等待戈多》,《中文自修》1993年第5期。
36. 當代拉美文學的“爆炸”現象,《衡陽師院學報》1993年第2期。
37. 簡論葛里高利及其意義,《上海師大學報》1993年第2期。
38. 文學的文化批評芻議,《跨世紀者的思考》,湖南科技出版社1993年10月出版。
39. 西方後現代主義的幾個問題,《衡陽師院學報》1993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1993年第10期複印。
40. 中西文學的文化功能,《衡陽師院學報》1994年第2期。
41. 比較文學研究的文化視界,《多元文化語境中的文學》湖南文藝出版社1994年6月出版。
42. 《等待戈多》導讀,《西方文學名著精選》,杭州大學出版社1994年6月出版。
43. 制約與超越:文學與文化關係的考察,《上海師大學報》1995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1995年第9期,《高校文科學報文摘》1995年第2期。
44. 紀伯倫:異鄉人的哀傷與幸運,《衡陽師院學報》1995年第1期。
45. 民族英雄的艱難選擇─論黎薩爾小說創作,《外語與翻譯》1995年第2期
46. 變異:當代現代主義文學與中西文化觀念的衝突,《長沙水電師院學報》1995年第3期。
47. 日、歐自然主義文學比較,《國外文學》1995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1996年第4期複印。
48. 《源氏物語》主題爭鳴評述,《衡陽師院學報》1995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1995年第11期複印。
49. 矢野龍溪和他的代表作《經國美談》,《衡陽師院學報》1995年第5期。
50. 《古都》:川端康成的精神故鄉,《台州師專學報》1995年第5期。
51. 慕依斯小說創作的文化思考,《衡陽師院學報》1996年第1期,收入《中國改革於發展文鑒》。
52. 日本啟蒙文學的發展軌跡,《衡陽師院學報》1996年第4期。
53. 薩迪的《薔薇園》,收入《世界文學名著導論》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6年出版。
54. 近代新小說與日本啟蒙文學,《中國文學研究》1997年第1期。
55. 師專外國文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嘗試,《衡陽師院學報》1997年第1期。
56. 中古三大文化圈及其文學演變,《衡陽師院學報》1997年第2期。
57. 三年制高師專科課程體系改革的思考,《河北高教研究》1997年第3期。
58. 復興與借鑑:印度近代啟蒙文學,《寧波大學學報》1997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1998年第3期複印。
59. 島崎藤村及其代表作《破戒》,《衡陽師院學報》1997年第5期。
60. 文化批評的成功嘗試,《外語與翻譯》1998年第1期。
61. 東方原始主義與民族精神,《國外文學》1998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1998年第4期。
62. 論哈基姆的《靈魂歸來》,《當代外國文學》1998年第3期。
63. 覺醒與困惑:近現代東方文學放談,《湘潭大學學報》1998年第2期。
64. 日本唯美主義文學的演變與實績,《外國文學研究》1998年第3期。
65. 學科意識的前沿性與開放性,《中國比較文學》1998年第4期。
66. 外國文學研究的創新:對象、角度與誤讀還原,《上海師大學報》1998年第3期。
67. 師專外國文學教學改革的新構想,《台州師專學報》1998年第1期。
68. 東方文化與東方文學,《湘潭大學學報》1999年第3期。
69. 論李伯元創作的近代品格,《衡陽師院學報》1999年第5期。
70. 希伯來民族文化與《舊約》文學,《外語與翻譯》1999年第3期。
71. 普列姆昌德在中國:譯介、研究與影響,《印度文學文化論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4月版。
72. 湖南文學與外國文學比較研究幾個問題的思考,《湖湘文化與世界文學》(一)中南大學出版社2000年4月版。
73. 普列姆昌德:中國的接受,《邁向比較文學新階段》,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出版。
74. 中古歐洲文學的成就與影響,《衡陽師院學報》2000年第2期。
75. 普希金與20世紀中國戲劇,《普希金與中國》嶽麓書社2000年8月版。
76. 簡論新形勢下民主黨派的監督職能,《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0年第4期。
77. 普希金影響20世紀中國戲劇的途徑,《湖南工程學院學報》2001年第1期。
78. 湖南文學與外國文學比較研究綜論 ,《湘潭大學學報》2001年第2期。
79. 普希金的中國與中國的普希金,《中國比較文學》2001年第2期。
80. 後殖民理論對比較文學的啟示,《東方叢刊》2001年第3期。
81. 與神對話:理想與現實——關於《吉檀迦利》的主題思想,《衡陽師院學報》2001年第5期。
82. 痛苦與迷惘的等待——論《等待戈多》,《外國文學名著鑑賞》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83. 古代東方文學的民族意識,《南通師院學報》2001年第4期。
84. 民族寓言:安納德獨立前小說創作論,《印度文學研究集刊》(5)上海譯文出版社2002年3月版。
85. 漫談湖南文學與外國文學比較,《湖湘文化論壇》湖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版。
86. 後殖民理論及其意義,《湘潭大學學報》2002年第5期。
87. 謝冰瑩與外國文學,《湖南大學學報》2002年第6期。
88. 整體、內在的《戈拉》——也談《戈拉》的思想內涵和主人公形象,《東方研究》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12月版。
89. 謝冰瑩與日本文學,《湖湘文化與世界文學》(二)湖南文藝出版社2003年4月版。
90. 永恆真理與現實需要的艱難抉擇——從《家庭與世界》看泰戈爾的民族主義思想,《東方文學研究集刊》(1)湖南文藝出版社2003年8月版。
91. 20世紀初湖南留日作家群及其特點,《湘潭大學學報》(社科版)2004年第5期
92. 20世紀湖南留日作家與日本文學,《湖湘文化與世界文學?叢刊》(第三輯),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
93. 愛情悲劇的背後——從《失敗》看克里山?錢達爾對印度傳統文化的反思,《外語與翻譯》2004年第4期
94. 東方古代文學民族意識的文體考察,《湖南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年第2期。
95. 試論馬焯榮的比較文學研究,《理論與創作》2005年第2期。
96. 當代東方文學的幾個特點,《外語與翻譯》2005年第3期。
97. 20世紀上半期湖南留日運動及其特點,《文史博覽》(理論版)2005年第6期
98. 南非作家庫切及其代表作《恥》,《衡陽師範學院院學報》2005年第4期。
99. 民族自我的建構——從後殖民視角看《虛假的事實》,《湘潭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
100. 巴爾扎克與托爾斯泰現實主義小說藝術特徵比較,《社科研究》(香港),2005年第8期。
101. 確立民族自我——中印近代民族主義詩歌的共同宗旨,《南亞研究》2005年增刊。
102. 湖南現代留日作家群及其特點,《中國文學研究》2005年第4期。
103. 奧尼爾:“做一個容納一切方法的大熔爐”,《衡陽師範學院院學報》2006年第1期。
104. 湖南留日作家的日本文學影響,《湖南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年第2期。
105. 東方古代流散文學及其特點,《東方叢刊》2006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2006年第11期全文複印。
106. 讀信思人 無限緬懷,《陶德臻教授紀念文集》,智慧財產權出版社2006年6月版。
107. 先進文學的“三性”,《文藝報》2006年8月24日第8版。
108. 黎薩爾的選擇與困惑——東方現代民族主義文學的一個個案研究,《外國文學研究》2006年第4期。
109. 簡論東海散士及其代表作《佳人奇遇》,《日本研究》2006年第3期。
110. 耶謝巴爾與《虛假的事實》——尋求新的“民族自我”,《20世紀世界文學名著文本闡析》,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111. 俄蘇文學與當代中國文學,《衡陽師院學報》2007年第1期。
112. 文學視野中的中江兆民與《三醉人經綸問答》,《東方研究》,經濟日報出版社2007年6月版。
113. 艾略特:詩化的理性與理性的詩化,《湘潭大學學報》2007年地4期。
114.《中國當代文學先進性的思考》,《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優秀論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
115.《愛情悲劇的背後---從《失敗》看克里山·錢達爾對印度傳統文化的反思》,《南亞研究》,2008年第1期
116.《赫達雅特創作中的民族意識》,《東方文學經典翻譯與研究》,2008年12月第1版
117.《普希金與20世紀中國戲劇》, 《理想的守望與追尋-張鐵夫先生治學育人之路 》,2008年4月第1版
118.《翻譯、研究、學科建設的三棲專家》,《理想的守望與追尋-張鐵夫先生治學育人之路》,2008年4月第1版
119.《學科意識的前沿性與開放性--<評新編比較文學教程>的文化特點》
120.《拉美文學對中國當代文學的影響》,《澳門人文學刊》第二期,2008年5月第一版
121.《東方現代民族主義思潮產生髮展的背景:“現代化”的挑戰與回應》,《東方叢刊》,2008年6月第1版
122.《東方現代啟蒙文學與民族主義文學的關係》,《外語與翻譯》,2008年第2期
123.《中日文學關係述略》,《棗莊學院學報》,2008年12月1日出版,2008年第6期第25卷
124.《西亞、北非近代啟蒙運動與啟蒙文學》,《東方文學研究通訊》,2008年3月15日,2008年第2期
125.《當代東方民族主義的特點》,《東方論壇》,2008年6月
126.《確立民族自我——中、印近代民族主義詩歌的共同宗旨》,《承接古今 匯通中外——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第八屆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8年10月
127.《東方現代民族主義文學的典型形態論》,《重慶大學學報》,2009年第1期(1月)
128.《中日文學特徵巨觀比較》,《日本研究》,2009年第1期(3月)
130.《中國學者的視角:<普列姆昌德評傳>論析》,《衡陽市院學報》,2009年4期(8月)
131.《東方啟蒙文學與民族主義文學的關係》,《廣東社會科學》,2009年第4期(7月)
132.《梅娘對夏目漱石的借鑑與超越》,《中國文學研究》,2009年第4期(10月)
133.《亞非作家會議的民族主義主題》,《燕趙學術》, 2009年秋季號(10月)
134.《古代印度的百科全書——“大仙”創作的大史詩》,《摩呵婆羅多》 《世界文化》,2009年第9期(9月)
135.《安部公房:日本典型的現代派作家》,《世界文化》,2009年第11期(11月)
136.《簡論日本戰後民族主義文學》,《日本問題研究》,2009年第4期(12月)
137.《亞非作家會議的民族主義審視》,《東方研究》,2008年號,經濟日報出版社2009年4月
140.《中國文學的西方影響述略》,《中西文化學報》(第一卷第1期),2009年12月
141. 日本的“大國”、“霸主”夢:日本傳統的民族意識與現代民族主義的演變,《大學GE閱讀》(第5輯),2011年1月
142. 亞非作家會議:20世紀東方民族主義文學的高潮,《大學生GE閱讀》(第6輯),2011年6月
143. 日本20世紀30、40年代戰爭文學與民族主義,《衡陽師院學報》,2011年第2期|
144. 東方後殖民文學論綱,《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庫切研究與後殖民文學》,2011年5月
145. 簡論東方後殖民文學的特徵,《外語與翻譯》,2011-6-1
146. 異域知音:豐子愷與夏目漱石,《國際中國文學研究叢刊》第1集,2011-12-1
147. 當代文化研究對比較文學的挑戰與彼此的互補,山東社會科學,2012年第1期
148. 20世紀“黑非洲”地區文學發展及其特徵,黑龍江社會科學,2012年第2期
149. 《我是貓》的中國文學元素運用及其意義,東方論壇,2012年第4期
150. “黑人性”運動與桑戈爾,衡陽師範學院學報,2012年第2期
151. 中國與阿拉伯傳統文學巨觀比較,首屆埃中語言文化論壇論文集,201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