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盛臣,葡萄育種專家,植物引種馴化專家。培育出耐寒、抗病、含糖量高的釀酒葡萄品種和早熟無核葡萄京早晶以及優質鮮食葡萄京秀等不同系列的新品種;為中國的植物引種馴化和植物種質資源遷地保護研究做了大量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黎盛臣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南省湘潭縣
- 出生日期:1923年6月5日
- 職業:北京市政府科技顧問團林業組專家顧問
- 畢業院校:浙江大學農學院
個人簡歷,經歷,生平簡介,主要論著,主要貢獻,技術成就,
個人簡歷
經歷
1923年6月5日 出生於湖南省湘潭縣。
1950年7月 畢業於浙江大學農學院園藝系。
1950年8月 統一分配到中國科學院植物分類研究所任植物引種栽培組研究實習員。
1950-1952年 參加抗美援朝,分配在東北區糧食管理局從事組織軍糧加工和檢驗工作。
1952-1954年 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園木本組,任研究實習員。
1954-1956年 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園果樹組任助理研究員,兼果樹組組長。
1956-1958年 在蘇聯科學院總植物園進修。
1959-1969年 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園任果樹組組長、葡萄課題組組長,1964年任植物園二部主任。
1969-1972年 在湖南衡東、湖北潛江“五七”幹校。
1973-1983年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園副主任,兼葡萄課題組組長,1978年任副研究員等
生平簡介
黎盛臣,1923年6月5日出生於湖南省湘潭縣。從小生活在農村,對農業有著濃厚的興趣。中學畢業後,於1946年考入浙江大學農學院園藝系。他學習努力,成績優異。1950年8月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植物分類研究所(1953年改名植物研究所)。同年,他和其他許多熱血青年一道,積極報名,參加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偉大運動。他被分配在東北區的糧食管理局,專門負責軍糧加工和檢驗任務。戰爭勝利後,他回到植物研究所時,所里已正式籌建植物園。他在木本植物組任研究實習員。在俞德浚的指導下,參加野外考察,蒐集、引種喬灌木植物。1954年,園領導決定由他任組長,組建果樹組,同時聘任北京農業大學園藝系沈雋教授為兼職研究員。沈雋將在前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剛開始的葡萄育種題目及一些雜種種子帶到果樹組,交給黎盛臣負責進行培育,從而開始了植物園的葡萄育種工作。
1954年,黎盛臣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56年9月,黎盛臣被派往前蘇聯科學院莫斯科總植物園進修,從事植物引種馴化方面的研究。
1958年12月回國後,他先後任果樹組組長,葡萄課題組組長,後晉升為植物園二部主任,主持全園的研究工作。
1969年9月,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植物園被撤銷,職工被下放。黎盛臣先後到湖南衡東和湖北潛江的“五七”幹校參加勞動鍛鍊。
1972年植物園恢復後,他積極參加重建植物園的組織領導工作,於1973年被任命為植物園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1978年黎盛臣晉升為副研究員,1986年晉升為研究員。黎盛臣於1983年被選為中國植物學會常務理事,同年任中國植物學會植物引種馴化協會副理事長,1989年任理事長,1993年為名譽理事長。
1983年他被選為北京市果樹學會常務理事。1985年被聘為北京市政府科技顧問團林業組專家顧問。
主要論著
1 黎盛臣主編(執筆人).葡萄新品種的培育.北京:科學出版社,1960
2 黎盛臣.葡萄種間雜種某些性狀遺傳規律的初步分析.植物引種馴化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64
3 黎盛臣.關於葡萄雜交育種程式和方法的初步方案.園藝學報.1964,3(4)
4 黎盛臣.培育抗寒釀造葡萄新品種工作的經驗教訓和體會.植物引種馴化集刊.第一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65
5 中國科學院植物園葡萄組輕工業部食品發酵所合著.優良釀酒葡萄品種.北京:輕工業出版社,1979
6 黎盛臣.葡萄引種馴化三十年.植物引種馴化集刊,第三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83
7 黎盛臣.抗寒抗病葡萄新品種——北醇.植物學通報.1983,1(2)
8 張鳳琴,羅方梅,黎盛臣等.葡萄種質資源研究三十年.北京植物園建園三十周年論文集.1985
9 黎盛臣主編.植物引種馴化集刊第五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87
主要貢獻
1953-1954年,黎盛臣積極參加為選擇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園園址給毛澤東主席呈送建議書的活動。園址確定後,他就在這塊土地上耕耘了一輩子。50年代初,植物園界通過請進前蘇聯專家來講學或派出學者去進修等方式學習植物引種馴化的理論和方法。作為植物園界第一個被派往前蘇聯的學者,黎盛臣認真學習和領會導師庫里基亞索夫倡導的“生態歷史法”,並將它介紹到中國。該法是通過對植物區系起源的分析,揭示他們的生態歷史本質,並以此作為確定引種地區和制定栽培技術的依據。他還把莫斯科總植物園的建園和研究的經驗等介紹給同行,並協助著名植物學家俞德浚教授在日常工作中貫徹實施。到60 年代末,植物園的引種工作有了很大發展,先後開展了松屬、楊屬、蘋果屬、梨屬、李屬、薔薇屬、葡萄屬、草莓屬和百合屬植物等引種馴化的研究。通過野外調查、採集和國內外種苗交換,極大地豐富了遷地保護的植物種質資源,為建園和研究提供了材料,同時也提高了青年科技人員的植物學和栽培學水平。牡丹園、月季園、楊柳區等也都是當時蒐集的原始材料建立起來的。1978年開始,由黎盛臣主持編輯《植物引種馴化集刊》,至1994年,共出刊5期。他還負責出版了《中國植物園指南》和《中國植物園》第一期。1996年,他組織植物科學工作者,將野外拍攝的照片集中起來,編輯了《中國野生花卉》一書,為植物學工作者的學術交流提供了有益的資料。黎盛臣的工作和成就受到了植物園界的高度評價。1983年,他被選為中國植物學會植物引種馴化協會(後改為植物園分會)副理事長,1989年任理事長。他堅持每兩年組織召開一次全國植物園界的學術研討會,並曾邀請蒙古科學院植物園的科學家前來參加學術交流。黎盛臣主持植物園分會工作後,為推動植物園事業大發展中做出了突出貢獻。如今他已年過70,仍然精力充沛,繼續為中國葡萄育種和植物園事業辛勤地耕耘。
技術成就
沈雋指導下,黎盛臣在葡萄雜交育種方面進行了大量工作,終於獲得一批雜種苗木,並初步選出一些耐寒、抗病、糖分高、果汁顏色好的優良雜種。但優株性狀好,不等於能釀出好酒。黎盛臣與輕工業部食品發酵研究所的發酵組合作,進行優良單株釀酒試驗,終於從玫瑰香×山葡萄等組合的優良雜種中選出了北醇、北紅等6個優良釀酒葡萄品種。這些新品種的共同特點是在北京不需埋土就能越冬,可耐-25℃的低溫;含糖量高,約為18%~22%;抗病、抗濕。由於北醇具有雜交優勢,過去被認為不能栽種葡萄的長江流域有關省、市,也都紛紛要求發展葡萄基地。黎盛臣經過實地考察,於1977年在湖南寧鄉和漵浦、江西德安和鳳凰山、廣西全州和永福等6個葡萄酒廠的基地試種了北醇品種。1978年這些基地的葡萄結果良好,表現出抗濕的優點,深受歡迎。不久,在南方的丘陵和低山區都出現了成片的葡萄園,北醇在全國大部分省(自治區)市開花結果。據統計,僅北醇、北紅等3個品種的推廣面積就達到0.67多萬公頃,基本上解決了當時釀酒葡萄原料不足的問題。此項工作獲得了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和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黎盛臣經常進行市場調查。他看到市場上供應的葡萄主要集中在8月底至10月初,多為中晚熟和晚熟品種。為了提早市場供應,黎盛臣希望能培育出早熟葡萄品種,最好能培育出5-6月上市的葡萄,與頭年冬天貯藏的葡萄銜接。經過多年研究,黎盛臣終於培育出極早熟無核葡萄京可晶和早熟無核葡萄京早晶、京紫晶。黎盛臣還發現,市場上的優質鮮食葡萄品種很少,又開展了這方面的研究,培育出大粒無核葡萄京大晶和鮮食葡萄京秀、京玉、京豐、京優和京超等品種。中國生產的葡萄商品價值較低,而進口的葡萄價格比本地葡萄高出2~3倍。針對這一問題,黎盛臣在考慮如何提高葡萄商品的檔次。他走訪民眾,總結經驗,提出利用盆栽和保護地栽培方法,集約栽培葡萄新品種,達到規模經營和科學管理,以提高果實的商品價值,提高產品競爭力。優質商品葡萄大批量生產,需要有國內外的銷售市場。目前他正在進行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