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藥子(黃藥(薯蕷科植物黃獨異名))

黃藥子(薯蕷科植物黃獨異名)

黃藥(薯蕷科植物黃獨異名)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藥子,也叫硃砂七,此藥為寥科植物金線草(Dioscorea bulbifera L.)的全草,因其根莖呈硃砂色,故得此名。為纏繞草質藤本。塊莖卵圓至長圓形。莖左旋。葉互生,寬心狀卵形,長7~22cm,寬7~18cm先端銳尖,全緣或微波狀,葉腋有大小不等的紫棕色球形或卵圓形珠芽零餘子)。花單性異株,穗狀花序下垂;雄花單生密集,花被片6,雄蕊6;雌花有退化雄蕊6,子房下位,3室。蒴果長圓形,反曲,翅距圓形,成熟時草黃色,表面密生紫色小斑點。種子扁卵形,著生於果實每室頂端,一面有翅。主要分布於四川,雲南,貴州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黃藥子
  • 拉丁學名:Dioscoreaceae
  • 別稱:黃藥,黃獨、零餘薯、金線吊蝦蟆、香芋、黃狗頭、黃獨子、硃砂七
  • 二名法:Rhizoma Dioscoreae bulbiferae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 :單子葉植物綱(Liliopsida)
  • :薯蕷目(Dioscoreales)
  • :薯蕷科(Dioscoreaceae)
  • :薯蕷屬(Dioscorea)
  • 亞屬:基生翅組
  • :黃藥子
  • 分布區域:主產地我國東南部、南部至西南各省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採收加工,成分,性狀,常見代用品,薯蕷科植物薯莨,虎耳草科植物,蓼科植物,挖采季節,栽培技術,主要成分,浸出物測定,

形態特徵

纏繞草質藤本。塊莖卵圓形或梨形,直徑4-10厘米,通常單生,由塊莖頂端抽出,很少分枝,外皮棕黑色,表面密生鬚根。莖左旋,淺綠色稍帶紅紫色,光滑無毛。葉腋內有紫棕色,球形或卵圓形珠芽,大小不一,最重者可達300克,表面有圓形斑點。
單葉互生;葉片寬卵狀心形或卵狀心形,長15(-26)厘米,寬2-14 (26) 厘米,頂端尾狀漸尖,邊緣全緣或微波狀,兩面無毛。
雄花序穗狀,下垂,常數個叢生於葉腋,有時分枝呈圓錐狀;雄花單生,密集,基部有卵形苞片2枚;花被片披針形,新鮮時紫色;雄蕊6枚,著生於花被基部,花絲與花葯近等長。雌花序與雄花序相似,常2至數個叢生葉腋,長20-50厘米;退化雄蕊6枚,長僅為花被片1/4。
蒴果反折下垂,三棱狀長圓形,長1.5-3厘米,寬0.5-1.5厘米,兩端渾圓,成熟時草黃色,表面密被紫色小斑點,無毛;種子深褐色,扁卵形,通常兩兩著生於每室中軸頂部,種翅栗褐色,向種子基部延伸呈長圓形。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採制:夏末至冬初均可採挖,以9~11月產者為佳。將塊莖挖出,除去莖葉鬚根,洗淨泥土,橫切成片,厚約1~1.5cm,曬乾生用。
化學成分:含有黃獨萜酯A(diosbulbine A)、皂甙、鞣質和澱粉。半乾燥塊莖含蔗糖22.5 % 、還原糖0.69 % 、澱粉2.5 % 、皂甙、鞣質。還含黃獨素B,C與薯蕷皂甙元。

生長環境

既喜陰濕,又需陽光充足之地,以海拔幾十米至2000米的高山地區都能生長,多生於河谷邊、山谷陰溝或雜木林邊緣,有時房前屋後或路旁的樹蔭下也能生長

分布範圍

分布河南南部、安徽南部、江蘇南部、江西、浙江、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陝西南部、甘肅南部、四川、貴州、雲南、西藏。日本、朝鮮、印度、緬甸以及大洋洲、非洲都有分布。
黃藥子

採收加工

9~10 月採收質量較好,塊莖除去鬚根,洗淨泥土,橫切面 1~1.5cm 原圓片曬乾或焙乾。

成分

半乾燥塊莖含皂苷、鞣質、蔗糖約 22.5%,還原糖 0.69%、澱粉 2.5%。 Marker 等曾報導黃藥子甾體皂苷,水解後可生成 3 種皂苷元以薯蕷皂苷元為主要成分 , 含量 0.45% , 並有少量雅姆皂苷元 (Yamogenin)約 0.02%及克里托皂苷元(Kryptogenin)約 0.03%。

性狀

為圓形或橢圓形片,直徑 2~7cm,厚 0.5~1.5cm,邊緣不整齊,外皮 深褐色或棕黑色,具皺摺,並密布類白色圓點狀突起的鬚根痕,直徑 1~2mm。 有的尚具未洗淨的細小硬鬚根。 栓皮脫落處呈黃色,光滑。 切 面平坦或凹凸不平,黃白色至黃棕色。 密布顆粒狀凸起及橙黃色麻點 凸起。 質堅脆,易折斷。 斷面黃白色或棕黃色,有粉性,氣微,味苦。

常見代用品

薯蕷科植物薯莨

薯莨在湖南部 分地區代作黃藥子入,又稱紅藥子。 (《中國藥典》1977 年版收載)
性 狀:本品為不規則圓形或長卵形片,直徑 1.5~10cm,厚 0.2~0.7cm。外皮 深褐色或褐棕色,凹凸不平,有點狀凸起的鬚根痕,切面暗紅色或棕紅 色,有多數黃色斑點或斑紋。 質硬而實,斷面多呈顆粒狀突起,顯暗紅 或黃色交錯的花紋,有的可見亮星。 氣微,味澀、苦。

虎耳草科植物

鬼燈擎(老蛇盤) 少 數地區代作黃藥子入藥。西安等地區因其斷面紅色而稱為“紅藥子”。
性狀: 與黃藥子主要不同點為不規則塊片,外表面有的有棕色鱗毛。 切面紅棕 色,維管束多數,斷續排列形成數個同心性圓環。 加鹼液不變紅色。

蓼科植物

硃砂七Polygonum multiorum var cillinerves Stew 在西北、中南、北京等地代作黃藥子或紅藥子出售。
性狀:與黃藥子的主要不 同點:為不規則塊片,外皮棕褐色,有殘存鬚根。根莖有釘角狀突起,斷面黃 褐色,粗糙,纖維狀,縱橫交錯,部分可見“硃砂點”,氣微,味微苦澀。 以上幾種非黃藥子正品,應注意區別。

挖采季節

夏末至冬初均可採挖,以9~11月產者為佳。將塊莖挖出,除去莖葉鬚根,洗淨泥土,橫切成片,厚約1~1.5cm,曬乾生用。

栽培技術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耐蔭蔽。以陽光充足、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栽培為宜。栽培技術用零餘子繁殖。在冬季把落在地上的零餘子揀回,放在木箱或竹簍里,貯藏室內過冬。於3-4月栽種。田間管理苗高約30cm時,淺薅除草,重施人畜糞水,同時把莖藤理附在攀援物上。
黃藥子(黃藥(薯蕷科植物黃獨異名))

主要成分

半乾塊莖含蔗糖、還原糖、澱粉、藻甙、鞣質.尚含黃獨素B,C(Diosbulbins B,C)與薯蕷皂甙元(Diosgenin).野生的含黃獨素 A、B、C.
含黃藥子素(diosbulbin)A-H,8-表黃藥子素E乙酸酯(8-epidiosbulbin E acetate)。薯蕷皂甙元(diosgenin),D-山梨糖醇(D-sorbitol),2,4,6,7-四羥基-9-10-二氫菲(2,4,6,7-tetrahydroxy-9,10-dihydro phenanthrene),2,4,5,6-四羥基菲(2,4,5,6-tetrahydroxyphenantyhrene),4-羥基-(2-反-3',7'-dimethylocta-2',6'-辛二烯基)-6-甲氧基苯乙酮[4-hydroxy(2-trans-3',7'-dimethylocta-2',6'-dienyl)-6-methoxyacetophenone],4,6-二羥基-2-O-(4'-羥丁基)苯乙酮[4,6-dihydroxy-2-O-(4'-hydroxybutyl)acetophenone],二氫薯蕷鹼(dihydrodioscorine),蔗糖,還原糖,澱粉,皂甙,鞣質等。

浸出物測定

依照水溶性浸出物冷浸法測定 (《中國藥典》2000 年一部附錄第 63 頁)。取南嶽、寧鄉產地黃藥子2 份各約 4g,分別稱定重量,置 250ml 的錐形瓶中。 精密加入水 100ml,塞緊冷浸,前 6h 內時時振搖,再靜置 18h,用乾燥濾紙迅速濾過,精密量取 20ml,置已乾燥至恆重的蒸發皿 中,在水浴上蒸乾後,於 105℃乾燥 3h,移至乾燥器中,冷卻 30min,迅 速精密稱定重量,以乾燥品計算本品中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