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芷

黃芷

黃芷和黃芪是一味中藥,黃芷是誤讀,真正的藥名是黃芪。黃芪又名綿芪、內蒙芪、山西芪、河北芪、甘肅芪等。為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以地下根入藥,味甘性平,有補氣生陽、調和脾胃、潤肺生津、祛痰之功效;主治脾胃虛腸,自汗盜汗,充氣不足,癰疽不潰,退腫排毒等。紅芪產於甘肅隴南、定西等地。目前,在全國各地均有載培。

基本介紹

  • 藥品名稱:黃芷
  • 別名:黃芪
  • 是否處方藥:處方藥
  • 作用:人體具有強壯作用
簡介,性狀特點,功效及劑量,炮製,品種,蒙古黃芪,炮台芪,膜莢黃芪,食療價值,栽培技術,選地整地,種子處理,中耕除草,追肥,管理,病蟲的防治,蚜蟲防治,籽峰危害,白粉病蟲害,

簡介

黃芪也叫“黃耆”,是著名的補氣良藥,對人體具有強壯作用。中醫認為黃芪性溫、味甘,有補氣昇陽、固表止汗、排膿生肌、消腫利尿的功能。主治體虛自汗、勞倦內傷、便溏腹瀉、氣虛浮腫及癰疽毒瘡等。黃芪,羽狀複葉,大概有12~26片小葉,其長度約4.8~9.7cm;葉柄長約0.4~1.1cm;托葉離生,卵形,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3.9~9.8mm,下面被白色柔毛或近無毛;小葉橢圓形或長圓狀卵形,長6.8~29.7mm,寬約2.9~11.9mm,先端鈍圓或微凹,具小尖頭或不明顯,其根部形狀為圓形,上端為綠色,下面被伏貼白色柔毛。

性狀特點

1、呈直根圓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較粗,長30厘米~90厘米,直徑1厘米~3.5厘米;
2、表面縱皺,呈淡棕黃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齊的縱皺紋或縱溝質,栓皮易剝落露出黃白色皮層;
3、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強,並顯粉性,皮部黃白色,木部淡黃色,有放射狀紋理及裂隙(菊花心),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狀,黑褐色或空洞;
4、氣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功效及劑量

中醫認為黃芪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的功效。臨床可用於治療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癰疽久潰不斂,以及血虛萎黃、內熱消渴等症。一般入藥用量10克~15克,大劑量可用30克~60克。

炮製

黃芪可炒制,也可蜜炙。前者為黃芪切片用麥麩炒至深黃色,篩出晾涼入藥者,這種炮製方法製成的黃芪稱為炒黃芪,由於麥麩可入脾胃,故能增強黃芪健脾補氣的功效。
後者稱為炙黃芪,又叫蜜炙黃芪、蜜黃芪,是將黃芪片用蜂蜜拌勻,炒至不粘手時取出攤晾而入藥者,其補氣潤肺的功效較炮製前強。

品種

蒙古黃芪

栽培品中選粗大、皮細嫩者,經加工染色後者為 “沖正芪”,商品呈長條圓柱形,順直,單枝或間有分枝,蘆頭切除,尾端修淨,根頭切口處呈扁圓形,中央空心或呈棕黃色枯朽。表面染成深藍黑色,摸之手染有藍黑色。質柔而韌,斷面纖維性,皮部黃白色,木部金黃色較鮮明,即“金盞銀盤” 。氣香、味甜有豆腥味而較純。

炮台芪

產地來源同沖正芪,系選栽培品中條勻皮嫩者用沸水撩過,搓至順直,斬去蘆頭而成。呈勻條圓柱形,順直,單枝頭尾修切較淨,根頭切口處不顯空頭,頭尾粗細差距不大。表面灰黃色,較光滑。質柔嫩,斷面纖維性不強,皮部黃白色,木部較細密,金黃色,“金盞銀盤” 明顯。氣香,味甜,有豆腥味而較純。

膜莢黃芪

類似於蒙古黃芪,但表面一般呈棕褐色至黑褐色,未去根頭者殘留莖基略少,主基明顯,質地稍堅硬。

食療價值

配方:生黃芪250克,薏苡仁50克,蓮子50克,綠豆50克,扁豆50克,大棗30克,枸杞10克。
製法:將生黃芪用水浸泡20分鐘,枸杞單洗,其他藥物清水洗淨待用。將泡過的生黃芪連水倒入砂鍋中,再加水600毫升,大火煎煮15分鐘,濾汁;再加入1碗水煎煮,沸騰後濾出。將兩次的汁水混合倒入鍋內,加上洗淨的薏苡仁、蓮子綠豆、扁豆和大棗,大火煮沸後換小火煮40分鐘,然後再加入枸杞,約10分鐘即成。
服法:以上為5天/人的用量,煮好後放入冰櫃冷藏,每日早晚取出少量,用微波爐加熱後服用。
功效: 益氣養血,健脾清心。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應選背風向陽、地勢高燥、土層深厚、質地疏鬆、透氣性良好、排水滲水性好、地下水位低的沙壤土地塊種植。在秋末冬初或初春整地,深翻40cm以上,耕地前每畝施入優質土雜肥2500~3000kg,過磷酸鈣20~30kg,磷酸二銨 15~20kg。

種子處理

為提高發芽率,需對黃芪種子進行處理,用溫水浸種,將種子浸泡在50℃的溫水中8~12h,撈出裝入布袋內催芽後播種。黃芪可直播或育苗移栽,以直播為好。春、夏、秋均可播種,以春播為好。穴播按行距33cm、穴距27cm挖淺穴播種;條播按行距25~30cm左右開3厘米淺溝,將種子拌適量細沙(土)播種,畝播量 1~1.5kg。

中耕除草

苗高4~5cm時即可中耕,苗期中耕應淺,以免傷根死苗,封行前適時中耕除草,一般中耕2~3次。苗高10cm左右時定苗,條播的株距10~15cm,穴播的每穴留苗2~4株,如缺苗過多,應及時補栽補種,每畝基本苗2萬~2.5萬株。

追肥

一般追肥2~3次,第一次追肥在苗高3~5cm時,每畝澆稀薄有機肥50kg,促進幼苗生長。第二次在苗高20~30cm時,每畝施有機肥1000kg,或每畝溝施適量的尿素、餅肥或過磷酸鈣,否則第三次追肥可省去。

管理

黃芪一般不澆水。雨季往往濕度過大,黃芪爛根死苗嚴重,因此必須在雨季前將田間排水溝深挖理通,保證雨水及時快速排除。為控制植株的生長高度,減少地上養分消耗,促進根系生長,於7月底以前,株高50cm時進行打頂,可以增產。

病蟲的防治

蚜蟲防治

黃芪在生長的中期,常常受到各種各樣的病蟲殘害,其中,蚜蟲造成的傷害是最大的,這種病蟲主要分布在黃芪葉子的尖部,特別是剛生長出來新生葉子。這種新生葉子上面是蚜蟲最集中的區域,也是蚜蟲繁殖最多的區域。對黃芪的產量影響非常大,如果不進行科學的防治,將大大減少產量。可以使用42%左右的帶有氧性相關的樂果乳油1200~1600倍的液體進行噴霧

籽峰危害

在黃芪生長的末期,有一些黃芪青色果期是產卵,危害最為旺盛的階段。很多蟲子會鑽進果實裡邊進行啃食,只剩下外表堅硬的果皮。這種蟲子對黃芪造成的危害率大約在整個黃芪產卵的32%左右,嚴重者可能會造成50%,在種植前期可以混合西韋因進行攪拌。這樣可以有效降低病蟲的危害,黃芪相關籽峰危害嚴重的可以使用43%樂果乳油1500倍液體進行噴霧。

白粉病蟲害

很多黃芪葉子發黃很快落下,一般情況下,溫度在18~22℃空氣,空氣相關濕度為38%~62%期間,對黃芪葉子損害最嚴重,白粉病也是非常廣泛。相關管理人員可以清除比較嚴重的殘葉,除此之外,還可以使用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200倍液體生物製藥、噴霧防止。針對這種白粉病,在剛出現時就應該及時採取相關藥物進行噴灑,只有這樣才會挽救更多的黃芪。太晚的話,其滅白粉的效果不是很好,對黃芪產量影響特別大。
黃芪是一種藥用價值很高的植物,在對其進行種植和栽培時,一定要使用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種植。在黃芪生長時期,要預防各種病蟲害的侵襲,根據不同的病害採取合適的用藥,進而提高黃芪的產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