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健中湯加減是以炙黃芪,桂枝為主料製作的藥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芪健中湯加減
- 材料:炙黃芪,桂枝
黃芪健中湯加減是以炙黃芪,桂枝為主料製作的藥膳。
加減黃耆建中湯是一種藥品,主要用於氣虛自汗。得效 處方 白朮3錢,白茯苓3錢,桔梗3錢,人參3錢半,秦艽5錢,北柴胡(去蘆)5錢,防風5錢,白芍藥5錢,甘草5錢,當歸(去尾)5錢,澤瀉5錢,生乾地黃5錢,熟地5錢,黃地5錢,骨皮肉5錢,豆蔻(煨)5錢,檳榔5錢,縮砂仁5錢,豬苓4錢,黃耆1兩。制...
黃芪健中湯加減 黃芪健中湯加減是以炙黃芪,桂枝為主料製作的藥膳。原料 炙黃芪18~24克,桂枝6~9克,杭白芍12克,炙甘草6克,瓦楞子15克,飴糖2~3匙。做法 先水煎瓦楞子,後入余藥,煎好取汁,放人飴糖溶化服。日1劑。功能 溫中補氣,緩急止酸適用於脾胃虛寒,胃脘疼痛,屬虛寒性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
黃芪建中湯於小建中湯內加黃芪,是增強益氣建中之力,陽生陰長,諸虛不足之證自除。名家論述 著有《溫熱論》的清代著名中醫溫病大家葉天士為黃芪建中湯治虛勞提出具體指征:1、久病消瘦;2、胃納不佳,時寒時熱,喘促短氣,容易汗出;3、脈虛無力;4、有操勞過度史;5、陰虛內熱者忌用。來源 源於《金匱...
加減黃芪建中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世醫得效方》卷九。主治男子婦人,五勞骨蒸者。組成 白朮、白茯苓、桔梗各三錢,人參三錢半,秦艽、北柴胡(去蘆)、防風、白芍藥、甘草、當歸(去尾)、澤瀉、生乾地黃、熟地黃、地骨皮、肉豆蔻(煨)、檳榔、縮砂仁各五錢,豬苓四錢,黃芪一兩。用法用量 上為散。每服三錢,水...
黃芪健中湯是一種中藥湯劑,主要藥物組成為桂枝、甘草、大棗等。【組成】 桂枝(去皮)9g,甘草(炙)6g,大棗十二枚,擘(4枚),芍藥18g,黃芪9g,生薑(切)9g,膠飴60g(即小建中湯加黃芪9g)【用法】 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內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現代用法:五味水煎二次,...
黃耆建中湯是以黃耆,桂枝,甘草,大棗, 芍藥,生薑,膠飴,為主料的中藥方劑。【來源】《金匱要略》卷上。【異名】黃耆湯(《外台秘要》卷十七引《古今錄驗》)。【組成】黃耆4.5克 桂枝9克(去皮) 甘草6克(炙) 大棗12枚 芍藥18克 生薑9克 膠飴30克 【用法】上七味,以水1.4升,煮取600毫升,入膠飴...
黃芪建中湯合理中湯加減,中成藥名。配方由炙黃芪、桂枝、白芍等組成。中藥處方 炙黃芪20克,桂枝、白芍、黨參、白朮、、茯苓、制附子各10克,炙甘草、乾薑各6克,大棗5枚。功效用法 水煎服。主治十二指腸潰瘍。症見胃脘隱隱作痛,綿綿不斷,進食、得溫痛止,喜按,饑寒痛甚,伴有氣短,言微易乏,四肢無力,久...
加減建中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普濟方》卷二三一引《衛生家寶》。主治虛勞咳嗽,痰盛,漸成勞疾。組成 黃芪二兩或三兩,白芍藥六兩,桂、甘草各二兩,半夏五兩。用法用量 上為粗末。水一盞半,藥末四錢,加生薑五片,大棗二枚,同煎至七分,去滓,入餳少許,再煎餳溶,食前溫服。主治 虛勞咳嗽,痰盛...
建中黃芪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外台秘要》卷十七引《古今錄驗》。主治虛勞短氣,少腹急痛,五臟不足。組成 黃芪、甘草(炙)、桂心各三兩,生薑(薄切)—斤,飴糖半斤,大棗(擘)十二個。用法用量 上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下糖,溫服一升,每日三次。主治 虛勞短氣,少腹急痛,五臟不足。文獻摘要...
加減大建中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施圓端效方》引《局方》(見《醫方類聚》卷一五三)。具有補中益氣血之功效。主治內虛極冷,手足厥逆,小腹攣痛,不堪勞苦,食減喘乏,夢寐精泄。組成 黃芪、芍藥各四錢,人參、當歸(切,焙),甘草(炙)各二錢,桂六錢,半夏(洗七次)半兩,熟附子一錢(老衰久冷,加...
建中加減湯用於瘈筋病,相引而急,及五勞七傷,小便數,腹痛難立。【處方】人參1兩,甘草(炙)1兩,官桂1兩,白茯苓(去皮)1兩,當歸1兩,附子(炮)1兩,厚朴(生薑制)1兩,龍骨3兩,黃耆(銼)3兩,麥門冬3兩,白芍藥3兩,生地黃3兩。【製法】上為末。【功能主治】瘈筋病,相引而急,及五勞...
建中加減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宣明論》卷一。主治ü筋病,相引而急,及五勞七傷,小便數,腹痛難立。組成 人參、甘草(炙)、官桂、白茯苓(去皮)、當歸、附子(炮)、厚朴(生薑制)各一兩,龍骨、黃芪(銼)、麥門冬、白芍藥、生地黃各三兩。用法用量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加生薑五片、大棗一個、餳...
本方由黃芪建中湯加減化裁而成,主治婦人胎前產後,中期虛寒,氣血凝滯的諸般症候。方中黃芪補脾益氣,當歸養血活血,為主藥;肉桂溫補脾腎,芍藥益陰血,工位輔藥;川芎行氣活血,白朮健脾益氣,並為佐藥;生薑溫胃,大棗補脾,和而升騰中焦升發之氣,炙草既可和中緩急,又可調和諸藥,三藥共為使藥。諸藥...
芪連合劑,由黃芪建中湯加減而成。材料 黃芪、蒲公英各15g,桂枝9g,白芍24g,白朮、薏苡仁、連翹、烏賊骨各12g,丁香3g。做法 每日l劑,每日次,飯前溫服。3個月為1個療程。功效 本方由黃芪建中湯加減而成,功可益氣健脾,理氣止痛,清熱祛濕。主治慢性淺表性胃炎。曾有報導以本方治療100例,結果總有效率達...
黃芪建中湯加味 黃芪建中湯加味是以黃芪、黨參、白朮為主料製作的藥膳。方藥組成 黃芪24g,黨參15g,白朮9g,茯苓15g, 桂枝6g,白芍15g,當歸7.5g,甘草4.5g,生薑6g,大棗3枚。功效主治 胃癌術後發熱。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劑。
良附黃芪建中湯 良附黃芪建中湯,中成藥名。配方由黃芪、白芍、桂枝等組成。【功效】溫中健脾,散寒止痛 【藥物組成】黃芪20克,白芍30克,桂枝、甘草各10克,良姜、香附各5克,飴糖20克 【藥方用法】水煎服 (成人常用劑量: 5劑)
白砂黃芪建中湯 白砂黃芪建中湯,組成:黃芪15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白朮12克,大棗7枚,川厚朴10克,地榆24克,白及24克,砂仁6克,炙甘草克。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功效 溫陽化氣,收斂生肌。注意 忌食生冷、油膩、辛辣、刺激之品,戒菸酒。
溫潤建中湯是中醫方劑名。處方與加減 黃芪20克,丹參20克,黨參15克,仙茅15克,百合15克,莪術12克,蒲公英12克,淫羊藿10克,炒白朮10克,白芍10克,烏藥5克,炙甘草克。合併潰瘍者,加白芨、烏賊骨;膽汁反流者,加柴胡、大黃;胃有出血者,加大黃、田三七;痛劇者,加九香蟲;腹脹者,加厚朴、萊菔子;情緒...
加味黃芪建中湯,藥品,適用於B肝病毒攜帶者。加味黃芪建中湯 【藥物組成】生黃芪、飴糖、桂枝、生白芍、生甘草、大棗、金錢草、丹參、木瓜、黃芩、白朮、鬱金。【製作用法】每日1劑,分2~3次服。3個月為1療程。【功用主治】益氣建中,利膽活血。適用於B肝病毒攜帶者。【臨床療效】共治療100例,HBsAg轉陰60例...
黃耆建中加當歸湯主治虛勞病,陰陽氣血俱虛,里急腹痛,喜溫喜按,形體羸瘦,面色無華,心悸短氣,自汗盜汗。現用於胃、心、肺等慢性消耗性疾患。方劑名稱 黃耆建中加當歸湯 方劑別名 黃耆建中湯、黃耆湯 藥物組成 黃耆1兩半(蜜炙),當歸(洗,去蘆,薄切,焙乾)1兩半,白芍藥3兩,桂枝1兩1分(去粗皮,不...
香砂六君黃芪健中湯是中醫方劑名。用途 溫中健脾 苔濁 大便粘膩 噯氣反酸 胃痛加重 四肢酸軟 乏力 便溏 納呆食少 食後脹悶痞滿 喜按喜溫 胃脘隱隱作痛 脾胃虛弱型慢性胃炎 理氣和胃 脈滑 材料 黨參15g,白朮10g,茯苓10g,炙甘草10g,陳皮10g,半夏10g,炙黃芪15g,砂仁6g(後下),...
陳修園在《傷寒醫訣串解》中,主張重用黃芪助少陽發之氣逆轉其不利之樞機。余用黃芪助肝氣升達之力,舒展其不達之郁滯,義正相同。此方雖經加減,但達到了溫不燥液,補不壅氣,寓舒肺達肝於建中益氣之中,以建中益氣之劑,收達肝和胃之用。至於黨參、白朮,只有當患者出現食欲不振,大便稀薄,四肢乏力時,方...
本方為黃芪建中湯加當歸而成。以建中湯建補中焦,調和營衛,寓汗於補;黃芪益氣;加當歸補血。成補氣養血,建中解表之劑。文獻摘要 《普濟本事方》:“黃芪建中加當歸湯,黃芪(蜜炙)、當歸(洗,去蘆,薄切,焙乾)各一兩半,白芍藥三兩,桂枝(去粗皮,不見火)一兩一分,甘草(炙)一兩。上為粗末。每服五...
自擬建中活絡湯 組成 ,枳實10克,延胡索10克,當歸15克,丹參15克,生乳香6克,生沒藥6克,三七粉(沖服)2克。用法 每日1劑,首煎加水800毫升,浸泡30分鐘,煎取毫升;二煎加水400毫升,煎取150毫升,兩汁混合,每次毫升,對三七粉1克口服,每日2次。功效 益氣緩中,理氣通絡護膜。主治 。加減 脘腹墜脹者...
加減化裁 若中焦寒重者,可加乾薑以增強溫中散寒之力;兼有氣滯者,可加木香行氣止痛;便溏者,可加白朮健脾燥濕止瀉;面色萎黃、短氣神疲者,可加人參、黃芪、當歸以補養氣血。附註 附方 黃芪建中湯 組成 桂枝、甘草、大棗、芍藥、生薑、膠飴、黃芪。用量 黃芪15g,大棗10個,白芍15g,桂枝、生薑、甘草各10g...
加減化裁 咳嗽者,加款冬花,咳血者,加阿膠;便精遺泄者,加龍骨;怔忡者,加茯神。禁忌 本方辛甘溫熱之性較強,素體陰虛者慎用,寒凝氣滯者亦不宜套用。附註 附方 黃芪建中湯 組成 桂枝、甘草、大棗、芍藥、生薑、膠飴、黃芪。用量 黃芪15g,大棗10個,白芍15g,桂枝、生薑、甘草各10g,飴糖50g。功用 溫...
藥液混合後分早、午、晚3次服,6周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功能主治 溫中益氣,健脾和胃,化瘀和中振萎。主治慢性萎縮性胃炎。臨床療效 用本方加減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38例,結果顯效15例,有效19例,無效4例。方劑來源 楊澤華.建中振萎湯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38例.江蘇中醫,2001,22(4):19 ...
胃痛隱隱,喜暖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則緩,時吐清水,納差腹脹,神疲乏力,手足欠溫,大便溏薄。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主症 胃痛隱隱,喜暖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則緩,時吐清水,納差腹脹,神疲乏力,手足欠溫,大便溏薄。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治法 溫中補虛,和胃緩急止痛。方藥 黃芪建中湯加減...
泛酸暖氣亦除,納增,無嘈雜感。嗣後守方加減調治4個月,胃痛未作,大便隱血試驗陰性。按語 胃病日久不愈,由實轉虛,由胃及脾。中土虛寒,肝木乘侮,由於氣餒不能充運,營虛不能滋榮。此時非甘溫不能扶其衰,非和營不能緩其急。故用黃芪建中湯加減,+以使脾胃陰陽平調,營衛協和,氣血通暢,脾運胃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