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黃腹柳鶯雌雄羽色相似。無中央冠紋和側冠紋。上體橄欖綠色或橄欖灰綠色,兩翅和尾褐色或暗褐色,
外翈羽緣綠黃色,中央尾羽羽軸白色,翅上無翼斑,
飛羽羽緣亦為黃綠色或黃白色。眉紋黃色,長而寬闊,從鼻直到枕側,貫眼紋淡黑色。下體草黃色或黃綠色,胸側,頸側和兩脅沾橄欖色,尾下覆羽深草黃色,翅下覆羽和腋羽黃色。
虹膜暗褐色;上嘴黑褐色,下嘴淺黃色,尖端暗褐色;跗蹠和趾淡黃褐色,或淺綠褐色到黑色。
大小量度:體重♂5-10g,♀5-10g;體長♂90-127mm,♀90-113mm;嘴峰♂8-11mm,♀7-11mm;翅♂48-62mm,♀46-58mm;尾♂40-54mm,♀39-53mm;
跗蹠♂17-21mm,♀16-21mm。(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棲息環境多樣,從海拔超過2000米的林區、農耕地區到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灌叢地區均有分布。主要棲息于海拔1000-5000米的中高山森林和森林上限以上的高山或高原灌叢中。在秦嶺見於海拔1100米的闊葉林;在四川、貴州亦見於海拔1100米以上的林間、林緣和高山灌叢,尤以林緣和河谷灌叢地帶較常見;在西藏從海拔2000米的農田耕地到近5000米的高山灌叢均有棲息;而在青海,則多棲息於林緣和草原灌叢地帶。是一種主要高山和灌叢為主要棲息環境的小型鳥類。
生活習性
黃腹柳鶯是較為常見的鳥類。常單獨或成對活動,非繁殖期亦見成3-5隻成10餘只的小群。非常敏捷、靈活潑,靠近地面的灌叢中覓食,有時爬到樹枝或樹葉上作短距離離地飛向空中捕食飛行中的昆蟲。不停地跳躍尋食於枝杈間,有時也在地面上跳躍奔跑。
不斷地發出"zi-zi-zi…”的叫聲。鳴聲為快速的成串輕柔的"chip-chip-chip-chip…”聲,前有一個裝飾聲。叫聲為偏高的"chep”聲。告警叫聲為快速重複的"tak-tak-tak…”。
食物全為昆蟲,包括有鱗翅目、膜翅目、雙翅目、蠅、蟻、蚊、鞘翅目小甲蟲和鱗翅目的幼蟲等。
分布範圍
世界
分布於孟加拉國、不丹、中國、印度、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和泰國。
中國
新疆(伊犁、哈密)、陝西(定邊、太白)、內蒙古(賀蘭山)、甘肅(西北部天堂寺、南部武山、西部蘭州、肅南)、西藏(南部拉薩、當雄羊八井、日喀則、南部偏東地區、昌都地區北部和西南部)、貴州(龍里、雷山)、青海(東北部、東部、柴達木盆地東部都蘭、東南部馬沁、吉邁、澤庫)、四川(北部松潘、南坪、西北部石渠、德格、西部康定至巴塘、中部峨眉、成都)、雲南(西部盈江和西北部麗江山脈等處為繁殖鳥、餘部為冬侯鳥)。
繁殖方式
繁殖期5-8月,主要6-7月。通常營巢於離地面不高的灌叢下部,巢呈橢圓形或球型,由草構成,有時摻有少量細樹枝,內墊以很厚的羽毛,出入口靠近頂端。巢外徑13-14厘米,內徑7.0-7.5厘米,高7-8厘米,深6-7厘米cm。巢材的外層為乾草和極少數的細樹枝,內墊以高原山鶉羽毛和其它鳥羽。兩窩均產3-5枚卵,卵呈象牙白色,綴以圓斑或有銹紅色斑點,尤以鈍端稠密。同一窩中同時有兩種類型(指圓斑或有銹紅斑)的卵。卵的大小分別為15-16.5毫米×11.5毫米×13毫米。孵卵和育雛均由雙親共同承擔。
亞種分化
單型種,無亞種分化。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