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個人生活,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1914年7月1日,黃劭顯出生於山東即墨。
1932年,在北平今是中學讀高中。
1934年,考入北京大學地質系。
1937年,北京大學停課,後在甘肅某公路工務段工作。
1939年,在昆明西南聯合大學複課。
1940年,從西南聯合大學地質地理氣象系畢業。
1940年—1943年,先後任資源委員會工務員、雲南大學助教。
1943年,任職於中央地質調查所西北分所。
1954年,調至地質部普查委員會第二辦公室從事鈾礦資源的地質普查勘探、調查研究和科研管理工作。
1955年2月,任鈾礦地質勘察大隊—309大隊副總地質師。
1957年,調至第二機械工業部三局。
1972年,任核工業部第三研究所副總地質師。
1979年,任任核工業部第三研究所副所長。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89年8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5歲。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1940年,黃劭顯主要從事野外區域地質工作,在雲南東川銅礦區及其外圍地區進行地質調查與測量工作,並出版了《雲南東川地區圖及報告》;1944年,赴祁連山區進行大範圍區域地質調查。其後,又三次赴賀蘭山進行地質調查,在沒有地形圖的情況下,步測繪製了1:200000的北段地質圖,首次在中國發現了鉻鐵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在甘肅北部及陝北從事煤田的勘測及小松山鉻鐵礦的勘探工作;1955年,從事鈾礦地質普查勘探和科研管理工作,為中國研製第一顆核子彈供應原料。
- 學術論著
截至1989年8月,黃劭顯在《地質論評》《Acta Physica Sinica》《有機化學通訊(organic letters)》《天然產物化學(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等期刊上共發文490餘篇,代表論著有《甘肅青海二省油頁岩概論及新油田之推測》《寧夏小松山鉻鐵礦之發現》《寧夏小松山鉻鐵礦及其有關火成雜岩之初步研究》等。
[1]黃劭顯,靳鳳彩,邸君恆.中國中新生代陸相碎屑岩型鈾礦床與區域地質背景的關係[J].地質學報,1981(04):49-88.
[2]黃劭顯.甘青二省油頁岩概論及新油田之推測[J].地質論評,1946,11(Z2):199-206.
- 學術交流
時間 | 學術活動名稱 | 舉辦地 |
---|---|---|
1981年 | 鈾礦地質學術會議 | 美國 |
人才培養
- 治學態度
黃劭顯堅持實事求是的觀點,有光明磊落和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並強調科研工作要加強野外地質觀察,注意蒐集第一手實際資料,要重視基礎地質工作。
- 創辦刊物
20世紀80年代,黃劭顯參與創辦了《鈾礦地質》《放射性地質》等學術刊物。
榮譽表彰
時間 | 榮譽表彰 |
---|---|
1980年 |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
2020年1月 | 中國核工業功勳獎章 |
2020年12月 | “中國鈾業功勳人物”獎章 |
社會任職
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黃劭顯生長在山東即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其父親是清末民初老一代的知識分子。黃劭顯幼年隨父母在濟南生活並讀完了國中,又隨當時在北京師範大學讀書的姐姐到北京讀完了高中。
- 婚姻家庭
黃劭顯的妻子是吳淑懿,兩人育有4個女兒,大女兒黃祖愛,二女兒黃祖英,三女兒黃祖鴿,小女兒黃祖紅。
人物評價
“黃劭顯是中國核地質事業的主要創建人之一,為中國鈾礦普查勘探和第一顆核子彈爆炸鈾料供應都做出重要貢獻。”(《中國核工業》評)
“黃劭顯是中國鈾礦地質學的主要先驅者和開拓者,為鈾礦地質科研管理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科學報》評)
“黃劭顯為中國核工業的誕生與成長忘我而無私地奉獻了知識、技能、力量、寶貴的青春乃至終生,為中國核工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清華校友總會評)
“黃劭顯是中國鈾礦地質事業的先驅和創建者之一,為中國核工業和鈾礦地質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鈾地質專家陳肇博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