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皇竹草為多年生,直立叢生的禾本科植物,外型及生長類似
甘蔗。生長拔高有20-30個節,地表上部植株直立叢生,高大粗壯,節間較脆嫩,節實較小。節間長9-15厘米,下部的節較長而上部的節相對較短,每節著生一個腋芽並由葉片包裹。莖高為3-4米,
株高可達5米以上。
部分可開出密集
圓錐花序,色呈現淡黃色,
籽粒較小。莖粗可達2-3.5厘米,中下部的莖節能生出氣根,上部的莖能長出分枝,生長拔高有20-30個節,節間長9-15厘米,每節著生一個腋芽並由葉片包裹。草葉如線型,葉寬3.5-4厘米,葉長60-120厘米,葉姿彎常披垂,葉的背面有形狀如針的白色短毛絨。
生長環境
皇竹草適宜熱帶與亞熱帶氣候生長,喜溫暖濕潤氣候。
地理:海拔200-1500米。
年平均氣溫:15℃以上。
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
年無霜期:300天左右。
水源:苗期充足。
土壤:對土壤要求不嚴,貧瘦沙灘地、沙地、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的陡坡地以及酸性、粗沙、粘質、紅壤土和輕度鹽鹼均能生長,以土層深厚,有機質豐富的粘質壤土最為適宜。
分布範圍
1993年中國四川省從
哥倫比亞引進種植,2000年推廣到
寧夏並向銀川郊區賀蘭、鹽池、靈武輻射,同年推廣到
內蒙古的
達拉特旗,杭錦旗等縣和
新疆、山東、陝西、甘肅、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貴州、浙江等10多個省區。
生長習性
皇竹草的生物學特性類似於象草,屬典型的四碳植物,它與亞熱帶禾本科
牧草三碳植物明顯不同,它們的光合速率、光合作用的生化途徑、光照強度的反應值等都有所不同,四碳植物比三碳植物具有較高的光合速率,在溫度適宜和高光照強度的條件下,該草每天通過光合作用生產的乾物質常為亞熱帶禾本科牧草的1.5-2.0倍;皇竹草適宜生長溫度為25℃-35℃,8℃時開始生長,低於8℃生長受到
抑制,5℃以下停止生長,低於0℃的條件下可能凍死,需因地制宜地採取保護措施。
栽培技術
密度:作飼料栽培,畝栽2000-3000株;作圍欄、護堤,株距40厘米;作種節繁殖和作架材、觀賞栽培,每畝600-1000株或株距1-1.5米;如光照不足,宜稀植,以免倒伏;
施肥:可
重施有機肥和
氮肥,皇竹草耐肥性強,為加快生長及提高產草量,可增加施肥次數和數量,並滿足其對水分的要求。肥水條件越好,越能發揮高產優勢,以宿根草計算全年產量,畝產可達20噸以上;
栽植:用較粗壯、芽眼突出的節莖、種蔸和分櫱為繁殖材料。每節(芽)櫱為一個種苗。節(芽)可平放,也可斜放或直插,入土7厘米,保持
土壤濕潤,10-20天可出苗。用分櫱栽植,深度7-10厘米,栽後及時追肥,以促進成活和生長;
管理:生長前期加強中耕
除草,適時澆水和追肥。如用作架材、觀賞、繁殖等,當植株長到2米高以後,應將下部老葉摘除,促進莖節老化、堅實硬化,增添觀賞性;作為觀賞、護堤、圍欄,每年春季萌發前進行一次疏理,疏去部份弱小過密
植株;作為青飼料栽培,當株高80-200厘米時,即可刈割利用,每年刈割4-8次,每刈割一次,施一次肥料,澆水時每畝用3-5公斤益富源種植菌液,每畝施用尿素25千克或碳酸氫銨50千克。餵飼大型草食動物,可讓植株長得高大一些再刈割;餵飼小型草食動物,可刈割嫩葉或加工成草粉。
病蟲防治
蟲害:小苗生長前期有少量鑽心蟲危害,可使用水氨硫磷等農藥防治。其次皇竹草屬
引進植物,未發現突出的病蟲危害,但作為禾本科植物,必然是
病蟲害的對象之一,所以,必須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重點是防幼苗期的“
老母蟲”危害,造成枯心斷窩,其辦法是每畝用殺蟲丹一包(100克)兌水噴施。
主要價值
飼用:皇竹草是一種高產、優質的刈割型飼草,可用於餵牛、羊等草食性牲畜和禽類、魚類。
造紙、建材的新型原料:纖維含量26%,是甘庶的2倍;其蒸煮時間、漂白,細漿得率等均優於麥秸,甘蔗,可製造較高檔的紙品,還可用於制模板,用於建築裝飾,環保。
退耕還草保護生態的理想草種:皇竹草可用於西部實施退耕還草、保護生態、提倡舍飼,牧區急需產量高的優質牧草,既可保護生態。同時又可飼養牧畜創造一定經濟效益,使皇竹草即可防止水土流失,農牧民安居樂業,經濟持續發展。西北地區防風固沙,保護生態,即生態與經濟,社會效益相兼顧。還可降低污染,改善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