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矮馬

貴州矮馬

貴州矮馬又稱貴州叫嘰馬是我國的稀有物種。因無序買賣、盲目雜交;缺乏保種場和科學的選育,導致純種貴州矮馬越來越少。.....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貴州矮馬
  • 別稱:叫嘰馬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
  • 亞門:脊椎動物
  • :哺乳
  • 亞綱:獸
  • :奇蹄
  • :馬
  • 亞科:馬
  • 分布區域:中國貴州火花鄉
  • 數量:僅剩310匹左右
簡介,尋訪火花“叫嘰馬”,從遠古走來的精靈,叫嘰馬生存現狀,打響保住貴州矮馬之戰,貴州矮馬的現狀,

簡介

矮馬指成年體高在1.2米以下的馬,英文中稱之為pony(與專指大馬的horse相對應)。以其小巧玲瓏,天資聰穎,性情溫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為數量稀少,矮馬顯得尤為珍貴,可以說是馬中之寶。貴州矮馬是中國矮馬中一支優秀的古老山地自然矮馬品種,優於英國等其他人工培育的矮馬。由於終年生活於自然環境之中,受人的影響較少,所以保留著原始馬匹的許多特點。
貴州矮馬貴州矮馬
對於如今還能與廣西德保矮馬媲美的貴州矮馬,甚少有人關注。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工培育的矮馬品種和外來高大馬種的衝擊,使貴州矮馬的基因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驗,貴州原生態的珍稀物種正在面臨危機。
目前,珍稀和瀕危動植物就像快斷掉的網繩,不注意保護,我們很快會看到網崩解的那天。事實證明,人類已經或正在面臨著由於自身活動導致的地球生態危機……
很早便聽說安順市紫雲自治縣火花鄉特產矮馬,力大耐寒,性情溫和,善於爬山,屬地方特色家畜品種。當地人因為這種矮馬個子短小精幹,稱其為“叫嘰馬”。
目前,世界上認可兩個矮馬品種是世界矮馬的兩大源流,一是英國謝特蘭矮馬,另一種就是中國西南矮馬。
其中,普遍認為中國西南矮馬主要產自廣西德保。
那么,火花叫嘰馬是屬於中國西南矮馬中的一個自然品種,還是人工培育的後代?記者帶著疑問踏上了尋訪之路……

尋訪火花“叫嘰馬”

“得哧哧哧,得哧哧哧!”一輛滿載貨物的小馬車由遠而近緩緩駛來。身高一米的棕紅小馬噴著濃重的鼻息,壯碩的四肢踩踏出固定的節奏。趕車的村民韋小四得意地告訴記者:“在山裡拉東西,小馬車賽過大汽車哩!”
貴族矮馬貴族矮馬
入冬以來,紫雲自治縣通往火花鄉的山路上,穿梭往來的小馬車絡繹不絕。
在盤山石子路上行駛了40餘分鐘,記者來到位於紫雲自治縣城西南部的火花鄉懂桑村者蘇屯組。村裡的 “叫嘰馬養殖協會”得知記者一行將前往尋訪火花矮馬,通知村民們一早便把40匹火花叫嘰馬拴在了進村的路旁。從村口沿途夾道歡迎的叫嘰馬群中間穿行,村民們一個勁兒地解釋:“這馬性情溫順,不會咬人踢人的,放心大膽地走嘛!”記者心裡還是一陣發毛。
村民韋小買養有一匹公馬,去年12月18日從宗地鄉以3480元收購了一公一母兩匹叫嘰馬,由於他的這匹公馬毛色純,個子矮,四肢健壯,體形勻稱,所以被協會選為第一匹種公馬。
磨蹭了很久,記者終於接過韋小買遞來的馬繩,戰戰兢兢地挨近這匹棕黑色的4歲公馬,調皮的馬兒不時地側身打量我們這些圍在它身邊的陌生人。仔細觀察,這匹馬體高約1.02米,頭小,頸長,身腰短。同行的安順日報記者翻身跨上馬背,雙腳直接踩到了地上。他打趣說:“這次騎馬算是腳踏實地了!”
幾個負責鑑定叫嘰馬的協會會員指著不遠處的都安公路,告訴記者一個奇怪的現象:“以都安路為界限,火花鄉這邊的馬全部是個頭矮小的叫嘰馬,路另一邊的幾個鄉鎮則是個頭高大的貴州馬。”
村長王克江拿出記載近期協會工作的記錄本,如數家珍:“一般我們對馬匹是否為叫嘰馬的判斷很直觀,只要是從我們火花出去的,通過年齡、個子、骨骼和健康狀況來進行分析。沒換牙前,從蹄子上看;換牙後,從牙齒來判斷。高度超過1.2米的就不是‘叫嘰馬’。現在協會共有的46匹中,45匹母馬個子保持在1米左右。但是,目前我們找到的,火花流落在外的叫嘰馬,相對更矮一些,有的不足1米,給人非常精緻靈巧的印象。”
貴州矮馬貴州矮馬

從遠古走來的精靈

早在2000多年前,我國就有關於中國矮馬的記載。
貴州矮馬貴州矮馬
史書有“高三尺,乘之可於果樹下行”,“漢廄有果下馬,高三尺,以駕輦”,“國又出果下馬,漢桓獻之”的記載(《漢書.霍光傳》《後漢書.東夷傳》)。
《廣說新語》中也有記載:“羅定之羅鏡,西寧之懷鄉,產小馬,高僅三尺,可騎行樹下,名果下馬。一曰果騮,多海石榴色。駿者有雙脊骨,能負重凌高涉險,輕疾若飛。”
說到貴州,總是讓人想起南方蠻夷之地那些粗獷的野性的痕跡。雲貴高原,意味著一種廣袤和高度,在這片土地上,人類文明源遠流長,而貴州馬的身影在歷史的長河裡穿梭,直到今天。
貴州養馬的歷史很悠久,在漢代出土的許多文物中到處是貴州馬的影子。唐宋以來,蜀馬,大理馬,貴州馬均以良馬知名。貴州馬本身就是我國一支優秀的山地小型古老馬品種,屬於西南型馱、挽、乘兼用,它的來源同周邊各省有別,真正來源無法考證。按經濟型可分為乘挽型、乘馱型和矮小型。
火花叫嘰馬火花叫嘰馬
火花叫嘰馬作為貴州馬中的矮小型,它們具有貴州馬短小精悍、行動敏捷、役力超強等特點。主要特徵為體格矮小、外表清秀、體質結實、行動敏捷、溫馴而具悍威。個體小,軀體呈近高方型結構。頭直而方,耳小而立,領凹寬,頭頸結合良好。毛色以栗、騮色為主。
紫雲歷史上殷周時屬鬼方轄地,戰國屬夜郎國,晉屬夜郎郡。1913年因其城西有紫雲洞,改名為紫雲。村里上年紀的老人們認真地告訴記者:“聽我們先人說過,叫嘰馬夜郎國時期就存在了,三國時候諸葛亮南征平亂,叫嘰馬還幫他馱過軍糧,上過戰場。那時候馬的個子更矮小,翻山越嶺本事大著勒!”
紫雲畜牧局畜禽品種改良站站長邱林證實:“紫雲的縣誌中明確記載有,叫嘰馬古來有之,來源不可考證。”
由於產區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條件的雙重閉鎖,使這一珍稀物種得以保存,但中國矮馬也因此被湮沒無聞達800多年。
直到1981年,在廣西德保、靖西之間,首次發現了標記體高為0.925米的七歲母馬。經科學考察,認定現存的廣西德保矮馬就是古老矮馬的殘存後代,也就是2000多年前史書上記載的“果下馬”。
這一發現,轟動一時,使中國成為世界上重要矮馬國之一。此後,又發現了四川安寧果下馬、貴州矮馬、雲南馬關矮馬和陝西?>寧強矮馬4個矮馬種群。可是由於後天與其他馬種的雜交,現存的矮馬種群純種馬匹越來越少,雲南僅存66匹成年健康的馬關矮馬,其他矮馬種群的體高也日漸增長。
貴州矮馬貴州矮馬

叫嘰馬生存現狀

截止2007年12月20日,懂桑村者蘇屯組40戶農戶中,已有26戶修建或改造馬圈26間134平方米,製作馬槽26個;購進33匹品種特徵明顯的叫嘰馬種馬(其中1匹公馬,32匹母馬);連片種植牧草260畝。
貴州矮馬貴州矮馬
其餘沒有參與協會的人家都設有簡易欄圈,村里村民們專心乾起了飼養、繁育馬種的工作,時刻防止馬生病,保證馬胃口好,讓馬少食多餐。同時仍然繼續使用其馱乘,增加運動量,避免其身材肥胖。
村民們一說起自家的馬,滿臉都是疼愛:“馬兒吃草時,也會不時地撒歡,尤其看見小馬駒甜蜜地依偎在母親身旁的時候,那份溫暖也會傳遞到我們的身上。聽到馬兒們的嘶鳴聲,就能清晰地感覺到它們的歡快和自在。”
專門抽調負責叫嘰馬養殖指導的火花鄉副鄉長羅治紅介紹,火花叫嘰馬特產於紫雲火花鄉,全鄉現有叫嘰馬314匹,大部分體高在1.1米以下。主要分布在懂桑、平寨、田坎3個村。村民們長期保存著自繁自養的習慣。村里320畝草地統一種紫花蓿苜、黃竹草、黑麥草等,與穀草雜拌餵養。
叫嘰馬的毛色全部是純色系,分棕黑、棕紅、淡棕、灰黃等,體高1米至1.1米左右,體長小於2米。體型秀美、靈巧耐馱、四肢健壯,同時還具有抗病力強、耐粗飼、易育肥、耐力久、勞役年限長等優點,在山路上與一般馬相當,一次至少能馱250斤的重物。一般婦女一人即可上貨在馬背,當地人俗稱“好抬馱”。所以歷來較受當地民眾喜愛,把它當作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有著“馬便是車”的說法。
貴族矮馬貴族矮馬
然而對於如今還能與廣西德保矮馬媲美的另外一隻山地古老馬品種——貴州矮馬,卻甚少有人關注。而在貴州矮馬中,作為在自然狀態下保種,沒有進行專門矮化育種的火花叫嘰馬至今仍不為外人知曉。
長期以來,火花叫嘰馬不僅僅只滿足於本地的勞役,還被作為商品對外銷售。
村長王克江無奈地告訴記者:“廣西、四川也有好多地方的養殖場買我們的叫嘰馬去飼養,說了別人也不信,因為除了他們最初留給我的一些聯繫電話外,什麼證據也沒有。”
由於廣西德保矮馬聲名顯赫,每年四川、湖南、廣西、雲南、陝西等地的客商自然摒棄其當地的矮馬品種,前來火花鄉收購叫嘰馬。
特別是一些旅遊景區也經常到火花鄉購買叫嘰馬,馴養後供遊客騎玩。耐人尋味的是,他們為了吸引遊客,對外都稱購買的火花叫嘰馬是廣西德保矮馬。一直沒有人給火花叫嘰馬正過名,致使很多人不知道火花叫嘰馬的珍貴。
外界市場收購量逐年增大,加之長期的近親交配。火花叫嘰馬雖然仍保持著個子上的優勢,但其生產性嚴重退化。
很多人並不了解這一古老山地馬種的價值,使其與外來高大品種雜交。目前飼養量越來越少,接近瀕危。貴州這個原生態的珍稀物種面臨著巨大的危機,叫嘰馬基因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驗。
保住貴州矮馬,已是刻不容緩。
貴族矮馬貴族矮馬

打響保住貴州矮馬之戰

村支書王克江是名退伍老兵,有著軍人特有的爽朗:“1978年,我在昆明當兵,有一次休假去到昆明動物園玩,發現遊客很喜歡騎小個子的矮馬照相。因為從小就看慣了村裡的矮馬,所以當時沒有在意。”
貴族矮馬貴族矮馬
退伍回家後,王克江除了種地外,還開始了貴州馬的養殖。此時,懂桑村里原本數量很多的叫嘰馬僅存8匹。奔走在全國各地的王克江是個有心人,他發現大部分省內外客商出高價收購個頭低於1.2米以下的矮馬,一打聽,才知道自然品種的矮馬是極其珍貴的馬種。回想起村里人司空見慣的叫嘰馬,一般在1歲左右約0.9米就被出售。他迅速返回村里,開始說服村民保護叫嘰馬。
於是,村民們形成了一個習慣,一出遠門就自發地宣傳保護火花叫嘰馬,紫雲境內甚至安順其他縣區、鄉鎮等地都回響宣傳,及時將矮馬的信息反饋給村支書王克江。收購流失的叫嘰馬起初只是村民的個人行為,按照目前市場收購價每匹約2500元計算,2006年村里只有12匹純種叫嘰馬,目前發展到46匹,收購馬匹的金額就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可僅僅依靠村民自發行為遠遠不夠。面對本地純種馬源的嚴重匱乏,外地高大馬種的衝擊,很多人提出疑問:“作為物種,它矮得是很稀罕,但是一匹高大的馬比它拉得更多,價格也便宜。如果優勝劣汰的法則覺得它並不合適繼續生存,那么花時間花精力去折騰有必要嗎?”等等這些,造成叫嘰馬保護工作難以開展,自願保護叫嘰馬的村民們感覺腹背受敵。
在這樣的情形下,村民們仍繼續堅持保護僅存的馬種。2006年,火花鄉政府將養殖叫嘰馬作為配合當地火花冰脆李產業一起開發的副業,擬定了初期的種草養馬方案。叫嘰馬的生存現狀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相應的改善。
去年,紫雲自治縣畜牧局把叫嘰馬的保護與開發利用工作擺上重要議程。申報安順市畜牧局專門劃撥5萬元資金作項目經費,縣畜牧事業局配套資金6萬元,並由市局總畜牧師解志明帶隊安排落實項目,督促項目及時起動實施。火花叫嘰馬保護與開發利用項目落戶後,選擇了40戶農戶組成協會,以此為中心向周邊輻射帶動。項目不僅要對火花叫嘰馬進行產地認證,申請註冊商標加以保護,還會舉辦叫嘰馬選美大賽,通過活動提高叫嘰馬知名度,提高市場競爭力。
村民們在充滿信心之餘,不免有了更多的擔心。單純依靠一個協會的力量保護馬種是不夠的。一匹公馬配45匹母馬後就不能再重複與下一代近親交配,而目前不斷的收購勢必導致馬價抬高,純種個體矮小的公馬會越來越稀少,最終可能致使火花叫嘰馬像其他矮馬種群一樣,個體身高超出國際普遍認可的1.2米界線,退出古老矮馬的種群。
廣西德保矮馬、四川安寧果下馬、雲南馬關矮馬、陝西寧強矮馬都相繼以珍惜物種的身份,擁有了自己專屬的保護區,由專業人員嚴格按照體形、毛色讓矮馬“戀愛”,用“矮對矮”的組合,以便得到更矮的馬駒。
其中廣西德保縣為了讓矮馬能夠健康地發展,專門出台《矮馬保護管理辦法》,對矮馬實行“只進不出”,對矮馬登記造冊,改變了多年來無序輸出的狀態;陝西寧強矮馬則成為了省級保護動物,並建立了矮馬保種場,由專人飼養繁殖。
紫雲是國家級貧困縣,財政收入中根本無力劃撥專款成立大型保護基地,更不用說外請專業人員長期派駐進行育種的研究和保護。如今,作為貴州矮馬中一支古老的種族,火花叫嘰馬獨特的“基因庫”,正面臨著2000多年以來的最大考驗。

貴州矮馬的現狀

1、數量少:火花鄉1.1米左右僅310匹
2、無序買賣、盲目雜交:導致身高增加、基因不純、性狀受影響
3、缺乏保種場和科學的選育。國內廣西德保矮馬、四川安寧果下馬、雲南馬關矮馬和陝西寧強矮馬等都有專門的保種場。
4、選種依據:形態學為主,缺乏客觀依據
目前,由貴州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和紫雲縣一起進行的保種正在進行中……
貴州矮馬貴州矮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