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河苗族彝族鄉

雙河苗族彝族鄉

雙河苗族彝族鄉。位於威信縣東部,鄉人民政府駐地。因有兩條河在這裡匯合,故取名為雙河。19世紀20年代,當地團首陶發祥在此修街建房,並與當地民眾約定趕集日期按時趕集,“雙河場”名稱由此而來,簡稱雙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雙河苗族彝族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雲南省威信縣
  • 電話區號:0870
  • 面積:145平方千米 
  • 人口:35361人(2017年) 
基本簡介,發展歷程,城鎮畜牧,轄區介紹,城鎮風情,鄉土文化,

基本簡介

雙河苗族彝族鄉東毗四川敘永縣分水鎮,南鄰威信水田、石坎兩個鄉,西連扎西鎮,北接高田鄉,全鄉總面積145平方千米,轄茨竹壩、偏岩、過街樓、半河、雙河、天池、楠木、萊營8個村民委員會167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35361人(2017年)。雙河鄉地處威信東大門,是進入四川、重慶城市的重要通道,有良好的區位優勢。
雙河苗族彝族鄉雙河苗族彝族鄉
鄉政府所在地離縣城扎西14.2公里,以南20公里到達“雞鳴三
省”與貴州畢節市赤水河相望,以北57公里是高田鄉觀斗山石雕群和舊城天星國家級森林公園。雙河鄉最高海拔李家溝梁子1897.4水,最低海拔萊營村趙家壩村組929米。境內山地多,平壩地少,“w”型和“V”型地貌是其主要地貌特徵。茨竹壩、天池兩村屬典型的高寒冷涼地區,雙河、半河、萊營、楠木屬低矮地帶。雙河鄉氣候類型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冬半年(11月一次年4月)陰雨寡照,夏半年(5—10月)炎熱多雨,年降雨量1100mm以上,年平均氣溫13,3℃,最熱月均溫22.7℃,最冷月均溫3.2℃,無霜期285天,相對溫度85%,風速1米/秒。土地土系分別有紅壤土、白善泥、黃壤土和冷砂土,大部分土壤貧瘠、肥力低下。源於四川省敘永縣的倒流水,流經雙河鄉與雙河匯合後,經水田鄉注入赤水河。倒流水雙河鄉境內長13公里,河床比降5‰,平均流量8.84立方米/秒,蘊藏水能7217千瓦。雙河鄉境內河流赤水河、雙河及其他水能儲量近1萬千瓦,受地理條件制約,目前只開發650千瓦。
雙河苗族彝族鄉雙河苗族彝族鄉

發展歷程

2001年末,總戶數6792戶,29502人,其中農業戶6532戶28784人,少數民族1702戶7955人,女性14181人。有鄉村勞動力2154人。全年勞務輸出人3100人。總耕地面積2444公頃,其中水田103公頃。農業人口人均耕地1.3畝。農作物播種面積4821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192公頃。糧食總產量880.2萬千克。農民人均占有糧食305千克。主要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及產量:油菜籽140公頃13.5萬千克,烤菸197公頃11.01萬千克。大牲畜出欄1007頭,存欄7767頭;生豬出欄8901頭,存欄11582頭;羊出欄898隻,存欄2654隻。農民人均純收入649元。全年財政收入39.5萬元,財政支出420萬元。年末各項儲畜存款餘額405萬元,各項貸款餘額340萬元。鄉鎮企業92個,總收入4380萬元 。電話用戶372戶。公路里程225千米,郵路里程142千米。中國小38所,在校生5980人。年末有職工357人,年工資342萬元。全年累計完成計畫生育“五術”692例。電視廣播覆蓋率92%。農業總產值2819萬元,工業總產值470萬元,農村社會總產值3119萬元。
雙河苗族彝族鄉雙河苗族彝族鄉
2002年末,總戶數6825戶,29769人,其中農業戶6558戶29028人,少數民族1720戶8028人,女性14219人。全年勞務輸出4000人。總耕地面積2438公頃,其中水田101公頃。農業人口人均耕地1.3畝。農作物播種面積4725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061公頃。糧食總產量850.2萬千克,農民人均占有糧食293千克。主要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及產量:油菜籽127公頃12.2萬千克,烤菸271公頃24.75萬千克。大牲畜出欄953頭,存欄7747頭;生豬出欄9505頭,存欄12846頭;羊存欄3303頭,出欄98頭。農民人均純收入682.5元。全年財政收入41萬元,財政支出345萬元。年末各項儲畜存款餘額415萬元,各項貸款餘額375萬元。鄉鎮企業95個,總收入2390萬元。電話用戶390戶。中國小38所,在校生5982人。年末有職工361人,年工資345萬元。全年累計完成計畫生育“五術”690例。電視廣播覆蓋率93%。農業總產值1065.3萬元。工業總產值425萬元。畜牧業總產值1230萬元。
2003年末,總戶數6811戶,29958人,其中農業戶6522戶29211人,少數民族1738戶8135人,女性14358人。全年勞務輸出4960人。總耕地面積2425公頃。其中水田89公頃。農業人口人均耕地1.2畝。農作物播種面積4608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954公頃。糧食總產量841.7萬千克,農民人均占有糧食214千克。主要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及產量:油菜籽250公頃15.5萬千克,花生200公頃3萬千克,水果3.51萬千克,烤菸274公頃20.4萬千克。大牲畜出欄858頭,存欄8024頭;生豬出欄10358頭,存欄12777頭;羊出欄635隻,存欄2676隻。農民人均純收入747元。全年財政收入42萬元,財政支出345萬元。年末各項儲畜存款餘額420萬元,各項貸款餘額400萬元。鄉鎮企業99個,總收入240萬元。電話用戶438戶。中國小38所,在校生5982人。年末有職工363人,年工資348萬元。全年累計完成計畫生育“五術”692例。電視廣播覆蓋率85%。農業總產值1246.9萬元,工業總產值3144萬元,畜牧業總產值1230萬元。
截至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14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5361人。

城鎮畜牧

雙河鄉幅員面積145平方千米,境內 氣候溫和,牧草生長旺盛,飼草、飼料資源豐富,交通方便,發展畜牧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雙河苗族彝族鄉養豬場雙河苗族彝族鄉養豬場
雙河鄉是一個畜牧業大鄉,有合理的畜禽結構和地方優良品種。現有生豬存欄12979頭,其中能繁母豬456頭;黃牛存欄8025頭,其中能繁母3615頭,存欄2836頭,其中馬頭山羊42隻;家禽存欄70214隻,有地方品種馬頭羊,大種雞。2003年全鄉經濟總收入達3322.1萬元,其中畜牧業產值1235.8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7.2%,人均總收入1145元,其中畜牧業收入426元。
鄉黨委、政府對畜牧業發展高度重視,把畜牧業產業的發展作為支柱產業來抓,以畜種改良為先導,大力推廣畜牧科學技術,全鄉形成以“高山養牛羊,二半山區養豬牛,河谷地區養雞豬”的畜牧業發展布局。堅持以資源為基礎,市場為導向,始終堅持“科技興牧”的指導思想,不斷提高畜牧科技含量,尤其以黃牛凍精改良技術的全面推廣成效最為明顯。目前已定半河、天池兩個黃牛凍精改良點,累計配種達4050頭,為農民增收達300萬元以上。
畜牧產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近年來,特別是畜牧科技的推廣,產生了明顯的經濟效益。黃牛凍精改良技術在雙河鄉已深入人心,鄉黨委政府計畫在今年投入9萬餘元再建3個黃牛凍改點,在全鄉形成5點覆蓋8村的黃牛凍改網路,力爭3—4年內對全鄉能繁母牛全部實施凍精改良,每年可增加農民經濟收入100萬元以上。

轄區介紹

茨竹壩村
茨竹壩村位於扎西縣城東北方,雙河鄉政府之西北,距縣城約8公里,距鄉政府12公里,東毗半河村大灣、岩頭上村民小組,南鄰偏岩村,西與石龍相接,北與高田鄉相連。轄區內有12個村民小組,居住著漢、苗兩種民族,全村共有353戶1549人,其中苗族278戶1232人,占全村總人口的79.8%,全村共有大牲畜2369頭(只),有耕地面積2720畝,林地4165畝,荒山荒坡1137畝。截止2005底,全村糧食總產量達55萬公斤,人均有糧355.5公斤,經濟總收入173.9萬元,人均純收入897元。 該村平均海拔1610米,屬北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陰雨較多,是鄉的典型高寒山區。
雙河苗族彝族鄉雙河苗族彝族鄉
菜營村屬雙河苗族彝族鄉“十五”期間重點貧困扶持村之一,全村轄23個村民小組,共有農戶879戶3859人,其中苗族14戶64人,勞動力1830力人,勞動人占總人口47.2%。全村共有貧困人口521戶2040人,其中絕對貧困人口188戶725人,占貧困戶36.1%,占貧困人口57.9%,五保戶12戶16人占貧困戶2.3%,占貧困人口0.8%,民政救濟戶41戶117人,占貧困戶7.9%,占貧困5.7%。貧困貧困占全村總戶數59.7%,貧困人口占全村部人口54.6%。糧食總產量108.7萬公斤,人均有糧282公斤,經濟總收入387.86萬元,人均純收入833.48元。
地理位置:菜營村位於雙河苗族彝族鄉東南面,距鄉政府住地10公里,距縣城扎西24公里,交通比較方便,屬水田鄉通往縣城扎西必經之路。該村東臨四川敘永鹿井鄉,南與本縣水田鄉河壩村接壤,西與本縣石坎鄉河口村相連,北與本鄉楠木村相接。屬四川盆地南緣向雲貴高原逐漸抬升,其地形特點是:兩面山坡一條溝,坡度分別是25—55度,屬低海拔邊遠山區。
氣候:菜營村最高海拔者壩山樑子1400米,最低海拔趙壩929米。屬地溫帶季風氣候,夏長冬短,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氣溫15.6℃,極端最高氣溫39℃,極端最低氣溫-4℃,年平均降雨量為980毫米。相對溫度80%,有日照時數1980小時,無霜期280天。
資源:全村有土地面積5555畝,其中有耕地面積2914畝,耕地面積2531畝,草山面積1100畝。糧食作物主要以玉米水稻、薯類為主,全村耕地中25度以上坡地950畝,占耕地面積32.6%,中低產農田1425畝,占耕地面積48.9%。天池村
雙河苗族彝族鄉雙河苗族彝族鄉
天池村地處高二半山區,是少數民族大村。全村所轄30個村民小組1122戶5329人,其中苗族648戶3082人,彝族130戶620人。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71%。總耕地面積6075畝,其中水田30畝,25度坡以上面積2200畝,該村資源豐富,土地肥沃,氣候屬典型的立體農業氣候,是全縣的種煙大村之一。近幾年來,在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支部班子團結帶領全村各族民眾銳意進取,開拓創新,使全村經濟社會政治穩定,經濟發展,各族民眾安居樂業。
天池村精神文明建設措施硬,村總支始終把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作為村建工作的重要內容來抓,在制定經濟發展規劃的同時,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設規劃,做到了兩個文明一起抓,為抓好精神文明建設,開展了一系列的“創建”活動,全方位、多層次推進精神文明。幾年來,30個村民小組開通了地面衛星電視網路,14個村民小組開通了通訊信息網路,在基礎設施方面,修公路10公里,全村包括最遠單戶人家已全部通電。在上級的支持幫助下,啟動了該村的“整村推進”項目工程,總投資萬元
,可使天池40%的少數民族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目前工作已近尾聲。 偏岩村
斗畫眉斗畫眉
偏岩養牛場位於偏岩村委會東部約1公里處,交通方便,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水源充足,種草養牛的條件較好。由羅肖等同志於2003年12月計畫在這裡辦一個養牛場,共租用土地200畝,其中肥沃土地100畝,放牧地100畝。2004年5月份動土建場,至9月建成結束牛欄工作用房,倉庫和飼草飼料加工為一體,占地3.1畝的基礎設施建設。
建設牛欄2棟,建成一棟800平方米,已投入使用,另一棟正在建設中,建成工作用房200平方米,飼料倉庫250平方米,多功能粉碎機一台。現有黃牛存欄24頭,其中母牛20頭,能繁母牛16頭,已發情配種10頭,有改良牛8頭,計畫到年底發展黃牛達60頭。已種草95畝,其中黃竹草25畝,黑麥草75畝,共投入建設資金28萬元。
總體規劃是:一是加強場內管理,提高養牛技術水平。從2005年起,每年抓好100頭母牛飼養和100頭商品牛飼養育肥,出欄育肥牛100頭,實現經濟收入10萬元,用4—5年的時間把整個投入全部回收,以後每年實現經濟收入10萬元以上。二是種好100畝優勢牧草和改造100畝放牧地收購當地豐富的秸稈飼草,保證飼草飼料的供給。三是辦好養牛場,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雙盈,帶動當
地養牛生產的發展。陽雄村
拔河比賽拔河比賽
陽雄村位於半河村委會東南部約2公里處,這裡地勢平緩,土地肥沃,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發展畜牧業的條件較好,居住著漢、苗兩種民族,總農戶88戶,人口390人,其中苗族31戶146人,有耕地面積334畝,人均有糧331公斤,農戶經濟來源主要依賴於畜牧、糧食、烤菸及勞務輸出。2005年全村民小組經濟純收入52.26萬元,人均純收入1340元,其中畜牧純收入22.6萬元(其中出售黃牛收入8.5萬元),占農業總收入的43.2%,人均畜牧純收入580元。

城鎮風情

苗族花山節。農曆正月初二至初七,是雙河苗族彝族鄉人民一年一度的
“踩花山”節。每到這個時候,來自各村各寨的苗族人民,潮水般地從四面八方幾個苗村寨之間的開闊坡地上。“花桿”是踩花山節的重要標誌,一般選擇挺直高大的青松柏樹,扎以鮮花,彩旗。定花村的人(又稱花桿頭)是大家公認的“好心腸的人”。這人必須在節日的第一個早晨,趁太陽出山以前把花桿豎好。
登山比賽登山比賽

鄉土文化

方言
碗兒粑:大米做的、白色、放糖精的食品。
鬥雞鬥雞
粑粑:糍粑或白米做的食品的統稱。
日白匠:罵人的話,意指沒出息的人。
日白張:吹牛,說大話。
吃飯喝嘍:吃飯去了。
蛾蛾:指晚上的飛蛾或蝴蝶。
拜子:瘸腿的人。
認求不鬥:不認識。
酷倒:蹲下
站倒:停下。
曉求不得:不知道。
下貴州:不是去貴州,而是被罰跪的意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