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介紹
黃湖鎮明代建鎮,距今已有630年的歷史,相傳有湖塘橫於溪上故名。地處杭州西北郊,距
杭州市中心42公里,省一級公路04省道穿境而過,與104國道相接進入
杭州外環交通圈,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便捷的交通條件。全鎮總面積58.55平方公里,轄五個行政村、一個居委會,全鎮總人口13287人。
黃湖鎮地處
丘陵地帶,四季分明,氣候宜人,雨量充足,土壤肥沃,資源豐富,以盛產竹、木、茶、果等特產而聞名,具有良好的自然山水生態環境。
建置沿革
明代始建黃湖鎮,解放前黃湖鎮建制一直保留。
1956年改建黃湖鄉
1958年稱黃湖公社黃湖管理區
1961年改稱黃湖公社
1983年重設黃湖鄉
1985年12月,黃湖鄉改為建制鎮
至今
經濟發展
2010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2.9億元,比上年增長15.5%;財政總收入6288萬元,同比增長7%;農民人均收入14818元,增長12%;村級集體可分配收入為187萬元,比上年增長25%;全鎮人民品質生活又邁上了一個新台階。
2015年完成
工農業總產值29.88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7.18億元,完成外貿出口7100萬美元;完成工業增加值2.68億元;完成第三產業增加值4.67億元;
農民人均收入27148元;全年預計實現財政總收入5373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721萬元,
同比分別增長9.83%和10.52%;完成固定資產投入1.64億。
改革開放後,黃湖從糧食生產為主,轉變為多種經營,社辦企業,成立黃沙隊,辦起碾米場。20世紀80年代後,大辦鄉村工業,先後建起水泥廠、磚瓦廠、電機廠、紡織廠等企業,當時的經濟總量年產值在2000-3000萬元左右。 20世紀90年代,第一批申領私營企業執照的黃湖人,從事包裝材料加工,成為
黃湖最先富裕起來的老闆,也成了民營企業的樣板。至此,黃湖把鄉村企業全部轉制為民營,調動了經營者和生產者的積極性,1998年出現了兩家年產值超千萬元的企業。
2000年,建立黃湖工業園,自第一家企業投產以來,逐步引進織造、服裝、電機等企業,現已有10多家企業產出效益。
2003年,黃湖鎮第一家外資企業——斯凱菲爾技術公司,實現利用
外資發展經濟,並帶動黃湖企業技術創新,產業升級,規模擴大,管理進步,效益提高。
截至2008年,全鎮有工業企業100多家,其中規模企業24家。2008年全鎮工業總產值有望達到18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逐年遞增,從1978年的122元,上升至去年的超10000元,三十年增長了80多倍。1982年土地承包到戶,極大地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根據山區特點,山區農民種植筍竹、果樹、杉林等,大力發展農業經濟。興修水利設施,大小水庫建成公園式,青山溪小流域治理、黃湖大溪整治工程,有力地改善和最佳化農業生產條件。
2003年,農村體制改革創新,對行政村實行拆擴並,是村級發展的一個轉折點,把農村分散的資源,集中起來搞建設,修築道路、健身苑,美化村莊環境,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農村實行村務公開制度,把村級經濟向村民公布,接受民眾監督。實施便民聯繫卡制度,村民的意見、想法以聯繫卡的方式向鎮黨委傳達,暢通民情,該舉措得到上級部門的充分肯定。2005年,黃湖鎮榮獲“浙江省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先進單位”。 黃湖鎮2006年實行養老保險制度,徹底解決農村老人無錢養老的後顧之憂。醫療保險制度實行以來,受到民眾普遍歡迎,第一年每人交費10元。2007年和2008年參保費上升,農民更是積極主動參保。2008年又開始進行醫療體制改革,進一步改善醫療條件,全面提升山區醫療服務水平。
2006年4月,黃湖鎮被列為杭州市唯一一個農村層面的青少年事務管理試點單位後,該鎮積極探索農村問題青少年管理,首創“黃湖模式”,並得到了省市區多家媒體關注和報導。2008年10月15日,團中央就“青少年利益訴求”課題專門到黃湖開展調研。
2008年年初,黃湖鎮在全區率先創建村級工會,為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提供組織保障。2008年12月,首家村級關工委及關工小組,在賜璧村掛牌成立。
2015年黨建引領社會經濟事業再發展重點工作紮實推進。深入開展“三改一拆”和“無違建”創建工作。全年累計拆除違法建築117處、拆除違法建築面積46255.3平方米,積極創建杭州市無違建鎮。有序開展“美麗鄉村”創建工作。完成五個村的農村生活污水工程治理;青山村、清波村積極申報區級美麗鄉村示範村。紮實開展“五水共治”工作。完成法凱淶瑪等13家企事業單位的雨污分流改造工作,認真落實河長制度,做好黃湖大溪非法排污口排查工作。大力推進學校項目建設。黃湖中心幼稚園遷建項目和黃湖中學食堂改擴建項目相繼開工建設。合力開展九個專項整治行動。整治關停8家石料加工及關聯行業場點;集中開展道路兩側違法建築專項整治行動,共拆除“兩路兩側”違建16處,總計面積約4060平方米。
經濟建設穩步發展。打造農業品牌。完成清波村和虎山村的糧食功能區建設,完成虎山村300畝水稻的無公害食品申報。繼續推進三園茶業等農業園區建設。杭州龍頭山養殖公司的“黃湖龍頭山”成功申報杭州市著名商標。
提升工業規模。港華燃氣項目完成土地招拍掛,杭州利秋工貿竣工投產,杭州聲貝音響等四個項目通過竣工驗收即將投產。
探索三產民宿發展。梳理出四大民宿板塊,“逸景灣”民宿項目已申報市級示範民宿。石扶梯民宿自然村區塊已簽署投資意向。
城鎮建設日新月異。黃湖老街整治項目完成線路整理、路面澆築以及路燈等配套設施建設
04省道集鎮段整治工作完成各類亂搭亂建和違法廣告治理,全面實施綠化美化工作;永崢橋區塊整治工作已拆除違法建築和不雅建築240餘平米,農居房建設正在規範實施中,種子倉庫區塊完成資產劃撥,完成新增建設用地規劃調整。
民生事業協調發展。完成王位山村、清波村和青山村三個農村文化禮堂建設,成為全區首個文化禮堂全覆蓋的鎮。以“愛家鄉、尋榜樣、樹夢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系列活動為主線,評選“身邊好人”10人,成功舉辦“美麗餘杭·樂活黃湖”大型河塘彩繪活動。
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各村(社區)實現居家養老照料中心和老年食堂建設全覆蓋。開展政府購買養老服務評估
196人,
服務1024小時;建立村級慈善基金,完善四級救助圈,全年發放救助40餘萬元。推進“平安黃湖”建設,在全區率先啟動“警調銜接”工作,全鎮共調處各類
矛盾糾紛218起,調處成功率100%。
發展思路
鎮黨委、政府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搶抓機遇,提出“生態立鎮建設綠色黃湖,工業強鎮建設富裕黃湖,三產興鎮建設繁榮黃湖,農業靚鎮建設休閒黃湖”的發展思路,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和區、鎮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全面落實
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項要求,堅持發展、創新、穩定、為民、和諧,紮實推進省級
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社會主義
新農村建設,努力爭創全國環境優美鄉鎮,構建“綠色、富裕、繁榮、休閒”的和諧新黃湖。
作為國家級生態鎮和全區唯一一個省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良好的生態資源是我們發展的最大資本,實施綠色發展,我們可以而且應當走在全區前列。牢固樹立“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通過大力實施“三改一拆”、“四邊三化”、“五水共治”等行動,全面清理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提升環境品質,通過大力實施“四換三名”,引導企業實施轉型升級,切實推進綠色可持續發展。
堅持發展是為了人民,發展也要依靠人民,發展成果必然也由人民共享。加快推進黃湖中心幼稚園遷建項目、通達堰項目等民生工程,將有限財政資金首先保證民生改善。堅持依法行政,深化民主決策,進一步暢通政府與民眾的溝通渠道,依託社會治理大聯動,引導和鼓勵民眾更多的參與到社會管理中來,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
資源優勢
黃湖地域是浙西中山丘陵向
杭嘉湖平原的過渡前緣,北據王位山(海拔725.5米),西立
老虎山,東臥荷葉尖諸山,中躺黃湖大溪自西往東南流去,沿溪兩岸為河谷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資源豐富,素以盛產竹、木、茶、果等特產而聞名。解放後,黃湖以種糧、栽茶、育林、培竹為
傳統農業。20世紀70年代末起,是糧食生產高峰期,1978年全鎮全面推廣
雜交水稻種植技術,水稻種植總面積17471畝,年產稻穀4633噸,不但足額完成國家公餘糧任務,而且還(是首)年交商品糧350噸,創歷史新高;到1985年水稻種植面積16049畝,年產稻穀5235噸;90年代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除水稻種植外,以早雞筍、杉木、
毛竹、
茶葉、水果、禽畜為農業的大宗產品。
1988年茶園面積2400畝,年產茶180噸,先後建起青山、牌樓山、王位山名茶基地,2001年起王位山天龍茶園列為徑山茶葉系列主產區,已開發到2700畝。2001年春天龍茶榮獲“中茶杯”二等獎、第二屆國際名茶金獎,2002年以來連續榮獲浙江省茶聖節一等獎。2003年新建杭州杉杉制茶有限公司,投資3000萬元,成為餘杭區一家現代化制茶龍頭企業,大部分茶葉產品銷往國際市場,2005年有主產茶園2616畝,茶葉深加工廠兩家,年產茶葉461噸。
20世紀50年代起,毛竹林以“封山育林、計畫採伐”為主,毛竹林區漸趨茂盛,年毛竹立量350萬株。80年代起,以“穩定山林權,劃定自留山、確定責任制”為主, 毛竹立量增到450萬株。90年代起,推進科技管理,建有毛竹筍材兩用林8000畝,其中毛竹四季筍塘800畝;毛竹立量達500萬株。1999年辦起毛竹製品加工廠三家,主產毛竹竹膠板,“金竹寶牌”竹校板遠銷
日本、
韓國、
德國、
荷蘭等國家,產值達1923萬元。2005年底有毛竹立量509萬株,產值達300.75萬元。
黃湖是早竹筍主產區之一,興於20世紀80年代,盛產於90年代,2001年以來推廣“春筍冬產”覆蓋技術後,早竹園發展到4190畝,2005年產早筍3622噸,年產值達873.8萬元。
黃湖是白殼孵雞筍的主產重鎮,該筍是繼早竹筍之後的一大無公害的餐用食品,體白,味鮮嫩,筍農稱其為“玉美人”。2001年黃湖林業站已註冊商標“《黃湖》牌玉美人白殼孵雞筍”,20世紀70年代,全鎮有白殼孵雞筍園1500餘畝,80年代隨著早竹筍產業的發展,“玉美人”種植面積增到2500餘畝,年產竹筍1000噸;90年代政府引導,種植面積擴大到4000餘畝,年產竹筍2000噸,年產值達250萬元。旺產時節,筍農每日天亮時挖掘、上午交易,筍商每天中午打包、裝車運出,傍晚前後送到南京、上海等地出售,充分保持了“玉美人”的新鮮度,深受廣大消費者的種愛。到2005年有“玉美人”竹園4000畝,年產竹筍5254噸,年產值700餘萬元。
2001年以來,以發展
生態農業為主,推廣“竹(果)園-雞”生產模式,即竹(果)林里放養本雞,雞啄蟲除草,雞糞肥園,園肥筍雞雙豐收,使農民現實了由單一型經濟收入向多項經濟增收,從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發展,達到資源循環再利用的生態農業生產模式。2003年註冊了“王位山竹鄉本雞”商標,2004年養雞專業戶發展到80餘戶,當年產本雞6萬羽,產值達390萬元;並成立“王位山竹鄉本雞、青山果木、賜璧紹鴨”等
農業合作社三家,是年還建立“苗木、水果、白茶、茜芹、中草藥材”等生產基地10個。2001年前後相繼建立以農業
龍頭企業為代表的農產品加工業有五家,到2005年,從業人員達500餘人,生產總值達4379萬元;年底,全鎮擁有山林4157公頃,其中用材林1443公頃,竹林2521公頃、經濟林193公頃,水田647公頃、旱地176公頃,至此黃湖農業形成了以“王位山天龍茶、竹筍、水果、苗木、竹鄉本雞、竹製品加工業”為主的六大支柱產業。年產糧食4823噸,全鎮全年農業總產值為1.2億元,農民人均收入7580元。
生態建設
黃湖鎮近60平方公里區域面積,森林覆蓋率達70%以上,優越的生態環境,山清水秀,景致迷人。 黃湖鎮十分重視生態環境保護,致力於生態環境建設,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並取得顯著成效。2005年被列為浙江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又在積極爭創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生態農業,利用各種自然資源,引導農戶發展立體種養,鼓勵循環經濟。現代都市農業迅猛發展,竹鄉本雞、東興百合、萬畝白殼孵雞筍、花卉苗木、王位山名茶園,黃湖鎮五大農產品基地初步建立。擁有雲鼎山農莊、三園茶業、王位山茶葉等都市休閒園區項目。
工業發展,堅持生態優先的原則,以斯凱菲爾技術公司為代表的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價值和零污染工業項目,被黃湖生態環境所吸引,落戶黃湖創新創業,為黃湖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提供強大的經濟支撐力。
2003年以來,按照制訂的《省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規劃》、《生態鎮建設規劃》,積極推進區十村示範、百強整治工程,累計投入2000多萬元,完成1個省級示範村、4個市級重點整治村創建,實現了城鄉一體化推進的全覆蓋。農村生活垃圾實行日產日清,運到天子嶺垃圾填埋場集中處理,成功創建省級垃圾無害化收集、處理示範點。
小流域治理、大溪畜禽禁養、河道整治、污水處理等工程實施,增強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加強生態環保宣傳,強化民眾環保意識,營造濃烈的環保氛圍,村莊道路實現硬化、綠化、潔化、亮化、美化。
黃湖鎮有王位山、石扶梯、龍塢湖等豐富的自然風景區,已經吸引了黃湖國際度假村、宋都黃湖林區、大馬灣農業休閒旅遊觀光園、王位山滑翔俱樂部等一批重點旅遊項目,紛紛簽約落戶,充分利用生態資源,大力發展生態經濟。
2016年,我鎮將在最佳化產業結構,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夯實產業基礎,以實際行動踐行“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以強內功為目標提升農業發展水平,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重點實施黃湖溪竹溪路防洪通道建設工程。做好農業創新工作,培育1-2個精品園區,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切實推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以增效益為目標提升工業發展水平。大力實施“四換三名”,盤活資源、整合發展,實現現有的資源的效益最大化。進一步完善工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以污水處理設施為重點,有序推進王位山工業區塊的基礎建設。
以重特色為目標提升三產發展水平。主動融入大徑山生態區建設,整合現有資源,形成美麗鄉村、休閒運動、民宿民俗體驗、休閒養生有機結合的三產發展格局。以石扶梯民宿自然村培育發展為重點,結合市級示範民宿創建、美麗鄉村建設等,在做好“盆景”的基礎上積極打造“風景”。
圍繞“生態小鎮、樂活黃湖”建設的總體目標,整理“三改一拆”中騰出的土地資源,積極開展建設用地復耕項目,有序推進“旱改水”項目,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大力推進“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四邊三化”,完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長效機制,切實提升環境品質,深化美麗鄉村建設,力爭培育1個美麗鄉村示範村;加快推進201省道沿線環境提升工程和“兩路兩側”整治項目,重點實施杭長高速匝道口整治提升;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擴面,全面推進集鎮美化、序化、潔化、亮化。
教育文化
中心幼稚園
杭州市餘杭區黃湖鎮中心幼稚園是一所公立鄉鎮中心幼稚園,現有一所總園和一所分園。 總園成立於1998年,分園成立於2007年。
學校規模:總園坐落在黃湖鎮清波村,全園占地6197平方米,建築面積2934平方米,綠化面積約3300平方米。現有十個班級,有200平方米的多功能廳以及促進孩子個性發展的建構、美工、美術、陶藝4個專用活動室;為增強辦學實力,讓農村孩子享受城市幼稚園的辦學條件,為各班配備電腦、彩電、鋼琴、實物展示台、空調等高檔電教設備,全園網路化設施到位,教玩具按一類標準配備,是一所富有農村資源環境和安全教育特色的浙江省二級幼稚園。分園坐落在黃湖鎮青山村,三個班規模,擁有一流的配套設施設備,充分滿足孩子學習、運動、遊戲、生活等活動的需要,是一所省三級幼稚園。
師資力量:擁有一支愛崗敬業、團結合作的優秀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34人,其中專任教師24人,高學歷達100%,省春蠶獎、市教壇新秀、區骨幹教師、區學科帶頭人等名優教師達20.8%,具有中學高級和幼教高級教師職稱達20.8%。
主要榮譽: “杭州市農村示範幼稚園”、“杭州市愛國衛生單位”、“餘杭區綠化達標單位”、 “餘杭區綠色學校”、 “餘杭區文明單位”、 “餘杭區語言文字規範化學校”、“餘杭區教科研先進單位”、“餘杭區示範性家長學校”、 “餘杭區巾幗文明崗”、“餘杭區園本培訓先進集體”、“餘杭區中國小校本培訓基地學校”等榮譽。
2015年中心幼稚園遷建項目開工建設
中心國小
占地19549.77平方米,建築面積6232.1平方米,綠化面積6926.81平方米。學校有普通教室24個,另有計算機、語音、音樂、美術、科學、勞技、電子閱覽室等專用教室;配備了隊室、衛生室、閱覽室、儀器室、心理輔導室、多媒體階梯教室;建有250米環形塑膠跑道、塑膠籃球場、排球場;科學、勞技、音樂、美術、體育、衛生等一起設施達到浙江省城鎮國小Ⅰ類標準;學校藏書3.1萬冊,生均44.34餘冊。
黃湖鎮中學
創辦於1956年,是一所區域性
寄宿制農村國中,生源涵蓋黃湖、鸕鳥、百丈三鎮,現有28個教學班,學生1300多人,教職工100餘人。校園占地面積64畝,建築面積15000多平方米,綠化面積14000多平方米。校內芳草如茵、綠樹掩映,小橋流水、環境清幽,景色宜人,實現了淨化、綠化、美化的和諧統一。
學校建築氣勢恢宏,教育設施設備先進,有標準化的各類專用教室10餘個、學生公寓樓四幢、300米塑膠跑道的
田徑場和可以容納1000多人的體藝館各一個。
學校管理嚴謹,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辦學意識;以“面向全體,發展個性,提高素質”為辦學宗旨;以“永遠與真理為友”為
校訓,“敬業愛生、博學創新”為教風,“尊師守紀、勤學善思”為學風,形成了“嚴謹求實、明理向上”的校風。學校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創新實踐能力。努力創造和諧的人際環境、濃厚的學術環境、高雅的文化環境,形成催人奮進的育人環境。
學校有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治學嚴謹、敬業奉獻的教師隊伍。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先後被評為餘杭區“
綠色學校”、“花園式學校”、“文明單位”、“治安安全單位”,並於2005年11月成功申報為浙江省示範農村國中。
2010年黃湖鎮中學改擴建項目,拆除三幢舊學生宿舍樓,新建一幢綜合樓、兩幢學生宿舍樓,總投資2998萬元。黃湖鎮中學又迎來了一個更加嶄新的面貌。
演藝文化
除“革命老區”外,還有始盛於明代的“
花燈”,至今仍留有花燈圖案和表演名稱。黃湖“十月半”的交易會仍在延續,
改革開放後,尤其是2003年以來,大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先後建起1個健身園、1個文體活動中心、8個健身點。1983年起黃湖文化站開始組織民眾文化隊伍,開展各種賽事和文化講座。2005年初舉辦大型元宵燈會,參加表演隊伍的有“舞龍隊、舞獅隊、魚燈隊、腰鼓隊、秧歌隊、舞蹈表演隊等,參加燈會人數達萬餘人次,2005年6月舉辦首屆黃湖鎮人民運動會,共有13個代表隊、350名運動員參加比賽,設棋類、球類、田徑及登山等12個大項和開幕式專場演出16個項目。2005年9月,由黃湖鎮吳四坊社區編辦《吳四坊風韻》第一期報刊出版。
文化禮堂
2015年,我鎮在賜壁村、虎山村完成文化禮堂建設的基礎上,又新建了三家農村文化大禮堂,率先在全區實現農村文化禮堂全覆蓋,切實發揮了“文化地標,精神家園”的作用。
醫療衛生
黃湖的醫療保健史上有記載的
中醫坐診有3家,密氏中醫門診創辦於清同治年間,民國時期有名中醫仰宗文。解放後,西醫鄭學淵是“餘杭近代醫林人物”之一。1953年黃湖中、西醫師聯手組建了黃湖聯合診所,最後定名為黃湖鎮衛生院。1988年異地新建黃湖鎮衛生院、新門診樓占地433.3平方米,建築面積1740平方米,是餘杭區一級衛生院,2005年擁有全自動血球分析儀、尿液分析儀、進口B超、心電圖機、750MAX線機、電腦等先進儀器設備,現有專業技術人員20名,社區衛生服務站3個。
2011年12月31日,在黃湖鎮政府、衛生局正確領導和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區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黃湖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大樓正式啟用,這標誌著黃湖鎮社區醫療衛生事業又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新大樓作為西部山區規模較大、布局合理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滿足當地民眾醫療保健需求、提升民眾生活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黃湖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大樓總投資2500萬元,建成面積5972平方米,為轄區1.4萬民眾提供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計生指導“六位一體”功能的衛生服務。目前,黃湖鎮形成了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主,以3家社區衛生服務站為點,貫通全鎮5個行政村、1個社區的“15分鐘醫療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
黃湖鎮黨委、區衛生局對黃湖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大樓的落成啟用表示祝賀。沈標華書記指出,近年來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投入巨資發展衛生、教育等社會事業,各項社會事業實現快速發展。希望新中心在硬體投入的同時能積極抓好軟體建設,努力為農村居民提供良好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地方特產
天龍茶
天龍茶產於黃湖境內海拔745米的高山上,周邊環境山清水秀,雲霧繚繞,土質有機含量豐富,肥力充分,山澗汁水浸潤土壤,獨特的自然環境,使得孕育出來的茶葉具有無污染、有機物含量高的優點;天龍茶沖泡後形似蘭花,色澤翠綠,湯色清澈,幽香持久,滋味鮮爽,葉底明亮。“天龍”品牌樹立以後,相繼對天龍茶葉的產地、選種、種植、炒制及包裝等生產環節制定了標準,確保天龍茶葉的質量永恆和和名聲遠揚。天龍茶葉先後榮獲“中茶杯”二等獎,第三屆國際名茶金獎,選送到日本的也榮獲了國際名茶品評會《中日新聞賞》獎。
“玉美人”牌白殼哺雞筍
2003年,種植面積3500畝,年產量2700噸。該筍屬天然無公害食品,味鮮嫩,體白,投放市場以來,受廣大消費者一致好評。
青梅
2003年,青梅面積1634畝,年產量80噸,全部種植在環境優美、氣候宜人的緩丘地帶。果實色澤光潔、單果大、味鮮美,投放市場以來,產品供不應求。
浪河口牌冬粉
2003年產冬粉、粉皮500萬斤以上,固定生產廠家有四家,為農民增加收入總計200萬元左右。該冬粉、粉皮純澱粉加工、色澤光潔、入口潤滑、口味鮮潔,銷往上海、杭州、嘉興等地區,受到廣大消費者好評,產品供不應求。
革命老區
民國16年(1927),黃湖有共產黨領導下的共青團活動,民國24年(1935),共產黨的地下黨員在孫家門口、白塔等村進行革命活動,民國29年(1940)建立黨組織,後發展成黃湖中心區委,民國34年(1945)組建抗日民主政府,民國37年(1948)黨建立了秘密武裝。在長達數十年的革命活動中,全鎮有10餘名烈士獻身於革命事業,數以百計的民眾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貢獻。
黃湖擁有豐富的歷史、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文化積澱深厚。王位山自然風景區有唐代的
黃巢遺址,
文天祥兵營,明代古寨和官窯遺址,與王位天風、獅子拜佛、點將台、龜印石、黃龍瀑布、石扶梯古道、石扶梯水庫、一線天、十里竹海等景點構成優美的自然風景區及小嶺古隘、荷葉嶺甘露、龍塢水庫、東塢筍園、岩山獰獵等自然觀光區。
另有
興國禪寺、黃湖大溪、清波沙浴、中學花園、東山竹海、木魚嶺古隘、抗日紀念亭等風景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