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地質構造特徵及油氣資源調查與評價

《黃海地質構造特徵及油氣資源調查與評價》是由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曾祥輝、姚永堅、馮志強、王衍棠、姚伯初、徐華寧、陳強、王嘹亮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海地質構造特徵及油氣資源調查與評價
  • 成果登記號:20020099
  • 第一完成單位: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20020099
項目名稱
黃海地質構造特徵及油氣資源調查與評價
第一完成單位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主要完成人
曾祥輝、姚永堅、馮志強、王衍棠、姚伯初、徐華寧、陳強、王嘹亮
研究起始日期
1999-09-01
研究終止日期
2001-08-01
主題詞
油氣調查;地震勘探
任務來源
01;

成果摘要

本項目以"四新"為核心,在"板內多次形變,晚期複合成藏"理論指導下,對黃海的油氣資源進行重新評價。首次在黃海成功地開展了240道長排列地震調查,通過海上試驗,確定了一套合理的地震勘探技術方法,並取得了高品質的原始地震資料;基本查明了北黃海在東經124°以西海域,中新生代地層發育狀況和沉積凹陷的分布範圍,初步估計油氣資源量約10億噸;在南黃海北部拗陷和中部隆起上廣泛分布.中、古生代海相地層,中部隆起以斷塊構造為特色,較蘇浙皖陸地具有相對穩定的區域構造環境,並揭示中部隆起過去了解不夠的下揚子核心部位的地質面貌;在南黃海北部拗陷發現了有利於油氣聚集的中、古生界多類型局部構造顯示15處之多,表明下揚子區的古生界海相地層雖經多次改造仍具有晚期生烴的能力,它們與中、新生界一起構成古生古儲新儲、中生中儲新儲和新生新儲古儲等不同形式的成藏組合,是今後勘探工作中可能取得突破的重要思路,並指出北部拗陷和中部隆起為油氣資源評價最有利區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