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黃海西部海岸帶及長江口近海區環境地質調查與評價》是由主要完成單位擔任主要完成單位,劉健、孔祥淮、周良勇、陳斌、胡剛、徐剛、王紅、夏寧、藍先洪、畢世普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黃海西部海岸帶及長江口近海區環境地質調查與評價
- 主要完成單位: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劉健、孔祥淮、周良勇、陳斌、胡剛、徐剛、王紅、夏寧、藍先洪、畢世普
- 等級:二等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6-2-52
- 獲獎序號:20160064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南黃海西部海岸帶及長江口近海區環境地質調查與評價”項目成果是中國地質調查局工作項目“長江口以北沙泥質海岸帶地區環境地質調查與評價”核心成果的集成,後者的起止時間是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調查區選定在長江口以北至青島近岸濱淺海區,包括兩個工作區:1、青島近岸濱淺海區向南至江蘇海岸帶地區,2、長江口濱外區,其地理坐標分別是33°45′~36°00′N,119°00′~121°45′E和30°50′~32°12′N,122°00′~123°24′E。
本項目的目標任務是:通過開展南黃海西部和長江口海岸帶1:25萬環境地質調查,查明該區海岸帶沉積動力特徵、海底底質類型、地形地貌特徵、海底淺部(50米以內)地層結構、地質災害分布特徵及其形成與演化機制,編制調查區遙感解譯環境地質系列圖、海底底質類型圖、地質災害要素分布圖、海底表層沉積物重金屬分布系列圖及1:25萬海岸帶環境地質調查規範,為海岸帶開發與綜合治理提供基礎地質資料。研製長江三角洲沉積物地球化學標準物質,開展三峽工程截流前後的長江水下三角洲沉積特徵與動力演化的對比研究,為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的可持續發展服務。
本項目取得的主要成果是:查明了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調查區的海岸線變遷;初步查明了調查區沉積動力、地形與地貌特徵;查明了調查區的底質類型、礦物及地球化學特徵;查明了調查海區淺地層結構與晚第四紀地層發育演化歷史;初步查明主要地質災害的分布及形成機制;完成了長江三角洲沉積物標準物質的研製;編寫了“1:250 000海岸帶環境地質調查規範”;建立了野外地質調查和室內分析研究的資料庫。在完成地質調查任務的基礎上,本項目對於調查區晚第四紀沉積作用與環境演化、三峽工程對長江口濱外區沖淤變化與地貌發育的影響以及災害地質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主要研究成果發表在《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Marine Geology》、《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Acta Oceanologica Sinica》、《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等國際和國內SCI學術期刊上;共發表論文39篇,包括國際SCI論文8篇、國內SCI論文5篇和國核心心期刊論文26篇。經檢索,有7篇SCI論文被SCI論文他引72次,8篇SCI論文被CSCD論文他引49次。
本項目的調查和研究報告所提供的數據和結論對於充分利用當地海岸帶優勢、合理開發利用資源、保護環境、減輕和防止地質災害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項目的成果和技術方法已在沿海省市國土資源系統得到了廣泛套用,為海岸帶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