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波羅鳳蝶

黃波羅鳳蝶

黃波羅鳳蝶,Papilio xuthus Linnaeus,屬鳳蝶科鳳蝶屬的一種昆蟲。黃波羅鳳蝶又稱柑桔鳳蝶、花椒鳳蝶。主要分布東北、華北、西北及南方各省(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黃波羅鳳蝶
  • 拉丁學名:Papilio xuthus Linnaeus
  • 別稱:柑桔鳳蝶、花椒鳳蝶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鱗翅目
  • 亞目:錘角亞目
  • 鳳蝶科
  • 亞科:鳳蝶亞科
  • :鳳蝶族
  • :鳳蝶屬
  • :黃波羅鳳蝶
物種名稱,形態特徵,生物特性,寄主,分布危害,防治方法,

物種名稱

中文名:黃波羅鳳蝶
拉丁名:Papilio xuthus Linnaeus
鱗翅目(Lepidoptera)
鳳蝶總科(Papilionoidea)
鳳蝶科(Papilionidae)

形態特徵

成蟲 分春、夏2型。春型:雌蟲體長24-29mm,翅展75-95mm;雄蟲體長21-27mm,翅展70-90mm。雌蟲黃色比雄蟲濃,體背有縱行寬大的黑紋,兩側黃白色;翅面底色黃白,,具有黑色斑紋,翅脈邊緣部分為黑色;前翅中室端部有2黑斑,內部有4條黑色縱線;前後翅外緣均有黑色寬頻,前翅黑帶中有8個黃色新月形斑,後翅黑帶中具散生藍色鱗粉,具6個黃色新月型斑,臀角具橙藍色圓紋,圓紋中常具小黑點。夏型:體較大,體長25-32mm,翅展80-110mm,體和翅面底色較黃,黑色部分也較春型為少。
黃波羅鳳蝶
直徑1.2-1.4mm。球形。初卵為淡黃白色,漸變為深黃色,近孵化時淡紫色至黑褐色。
幼蟲 初齡幼蟲黑色,體多毛。2-4齡幼蟲體暗褐色,具肉狀突起和白色斜帶紋,似鳥糞狀。老熟幼蟲體綠色,體表光滑,體長35-48mm。後胸背面兩側有蛇眼紋,中間有2對馬蹄形紋;第一腹節背面後緣有1條粗黑帶;第四、五腹節和第六腹節兩側各有藍黑色斜行紋1條,在背面相交。翻縮腺橙黃色。
體長28-32mm,橫徑8-10mm。初化蛹時淡綠色,後呈暗褐色。頭頂角狀突間凹入較深,中胸背面突起較長而尖銳。

生物特性

1年發生2代,以蛹在樹枝上越冬。翌年6月出現越冬成蟲(春型),第2代成蟲(夏型)8-9月出現,10月幼蟲老熟化蛹,並以蛹越冬。
成蟲白天活動,飛翔力強,吸食花蜜。交尾後雌蟲當日或隔日即開始產卵。卵散產於寄主嫩芽、幼葉尖端、枝梢上,一處一粒。晴天9-12時產卵量最多。每隻雌蝶能產卵5-48粒。卵期因季節溫度不同而異,或7-12天,或14-20天。
幼蟲孵出後先食去卵殼,然後肯食葉肉,再取食嫩葉邊緣。隨著蟲齡的增大,食量也逐漸增加。幼蟲一般夜出取食,先吃嫩芽和幼葉,然後食老葉;先危害樹冠上部,然後再危害樹冠下部。幼蟲3齡後食量增大,1頭5齡幼蟲1天能取食4-5片大葉。春稍、夏梢和秋梢均會不同程度的受到該蟲的危害。
老熟幼蟲化蛹時,先吐絲作墊,以尾鉤著絲墊,然後吐絲在胸、腹間環繞成帶,體斜懸於空中化蛹。夏蛹和秋初蛹期15-20天。秋末冬初幼蟲在枝條上化蛹越冬。
幼蟲和蛹期天敵有鳳蝶金小蜂(Pteromalus puparum L.)、廣大腿小蜂(Brachymeria lasus Walker)等,寄生率都很高,對此蟲的發生具一定的抑制作用。

寄主

黃波羅(Phellodendron amurense)、山花椒(Zanthoxylusm simulans)、花椒(Z. bungeanum)等植物。

分布危害

黃波羅鳳蝶又稱柑桔鳳蝶、花椒鳳蝶。該蟲在撫順地區主要危害黃波羅,一般幼苗和幼樹危害重。幼蟲取食嫩芽、嫩葉和嫩梢,嚴重時可將株葉食光,影響生長和結實。
主要分布東北、華北、西北及南方各省(區)。

防治方法

1.人工搞除幼蟲和蛹。
2.大發生時,在幼蟲危害期可噴灑100億/g的青蟲菌、蘇雲金桿菌100-1000倍液;或噴灑苦參鹼,或阿維菌素等生物製劑,均會取得很好的殺蟲效果。
3.保護和利用天敵。如鳳蝶金小蜂、螳螂及食蟲鳥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