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環境
生長在在在海拔400~1100m,溫帶濕潤地區
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302.7h。年平均氣溫8.0℃。全年平均
降水量820.1mm。極端最低溫度-36.6℃,無霜期136~166d,≥10℃
活動積溫2986~3315℃,
土壤pH 值7.1。適生於濕潤、通風良好、含
腐殖質豐富、中性或微酸性、深厚的壤質土上。在河谷兩側,排水良好、土壤深厚的腐殖質衝擊土上生長最好。在山地中下腹濕潤肥沃的
棕色森林土上也生長得很好。在粘重和瘠薄的土壤上生長不良,不能在沼澤地上生長。
分布範圍
主要價值
(2) 木酢液在黃波羅育苗中的套用屬初級階段,但其無污染,具有環保的性能或可能作為以後林業生產育苗的發展方向。
(3)其樹幹、枝及根的內皮均可入藥,還是很好的藥用植物。
播種方法
黃波羅的播種時間一般在每年的4月初,播種時澆足底水,在
苗床上按
行距30cm、深5cm開溝,播種後覆土2cm。稍加鎮壓,床面蓋稻草保持濕潤。黃波羅種子採集時間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果皮由黃變黑,果實成熟後,即可採集。採集後的
漿果堆放腐爛,除去果皮、果枝及殘渣,得到的淨種堆放在背陰通風處及時陰乾,然後置於乾燥、通風、涼爽的室內貯藏,避免陽光直射。黃波羅種子具有休眠特性,低溫層積2~3個月能打破其休眠。
種子處理時,可採取越冬混沙露天埋藏法,在秋季上凍前,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又背陰、
地下水位低處,挖深寬各0.5m,依據種子多少而定的長條坑。11月上旬將精選好的種子,用
木酢液1000倍液
浸種30min,後用清水沖洗,再用涼水浸種3~5d,撈出控乾後與3倍體積乾淨濕細河沙混拌均勻。窖底部鋪1層
草簾或蓆子,上鋪10~20cm乾淨細河沙,窖四周用草簾片圍好,將混沙的種子放入窖中。窖中間每隔1m插入1個粗15cm秸稈把,以便通氣。種子層厚度最好不超過50cm,上面蓋10~20cm細沙,最上面蓋1層草簾。最後用土封上,高出地面堆成土丘狀。翌年4月上旬播種前10~15d取出,篩淨沙子,攤放在背風向陽處,用
草簾或塑膠布蓋上,日曬加溫,適當澆水翻拌,當有30% ~40%種子裂嘴時即可播種。
黃波羅栽培技術
栽培方法
間苗、
定苗出苗80%後要及時撤出覆蓋物,清除雜草。一般在苗高7~10cm時,按
株距3~4cm間苗,拔出弱苗和過密苗。苗高17~20cm 時,按株距7~10cm定苗。
黃波羅噴灑
木酢液 木酢液中所含的
醋酸類物質具獨特的殺菌、驅蟲作用,
苗木生長時期噴灑木酢液,可以有效地防治
病蟲害,增強苗木抗性,提高單位面積上的優質苗的出苗量。在不同時期,使用木酢液的濃度不同。具體使用方法:在黃波羅
幼苗期(4月下旬至6月上旬),採用1∶200倍木酢液分2次噴灑幼苗,每667m施用3~5kg,可有效防治各種病蟲害。在黃波羅
播種苗的速生期(6月中旬至7月上旬),這個階段可採用1∶100倍
木酢液每隔1周噴灑苗木1次,每次施用量在12~15kg/667m。噴灑可以結合苗木追肥同步進行,能夠起到增強
肥效的作用。
追肥 育苗期應結合間苗
中耕除草追肥3 次,每次在6月中上旬至7月中上旬追施
氮肥2 次,每次每667m追
硫酸銨10kg,8月下旬可追1 次鉀肥。
排灌 黃波羅播種後至定植前,應經常澆水,以保持土壤濕潤,夏季高溫也應及時澆水降溫,以利
幼苗生長。
鬱閉後可適當少澆或不澆。多雨積水時應及時排除,以防爛根。
常見病害
鏽病是黃波羅苗期的主要病害,始發時間一般在每年的5~6月份,危害葉片。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黃綠色近邊緣不明顯的小點,發病後期葉背成橙黃色微突起小皰斑,皰斑破裂後散出橙黃色
夏孢子,使葉片上病斑增多以至葉片枯死。防治方法主要是在發病初期用
敵銹鈉400倍液或25%
粉銹寧700倍液噴霧。每7~10d噴1次,連續噴霧2~3 次。
常見蟲害
黃波羅的蟲害主要是
鳳蝶和
蚜蟲。防治的方法主要是釋放大量的
寄生蜂,或者在幼蟲時期噴90%
敵百蟲800倍液,每5~7d1次,連續噴灑1~2 次。
黃波羅防治方法
用
木酢液在育苗前對土壤進行處理,可以有效地預防
苗木鏽病。具體做法是在
整地過程中,深耕細耙操作結束後,結合
作床操作中施肥環節同步進行,使用50~100倍木酢液澆灌土壤,澆灌過程中要噴灑緩慢、均勻,使木酢液浸透土壤。木酢液每667m施用量25~30kg。澆灌後立即作床,避免
木酢液揮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