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戈莊村(山東即墨市移風店鎮黃戈莊村)

黃戈莊村(山東即墨市移風店鎮黃戈莊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該村隸屬即墨市移風店鎮。位於即墨市西北角,移風店鎮西南4.5公里,大沽河東岸。西與平度市隔大沽河相望。2003年轄區總面積308公頃,其中村民住宅用地22公頃,耕地176公頃,果園20公頃,林地90公頃。全村居民共有580戶,總人口1727人,人口自然增長率6.36‰。有吳、毛、姜、張、劉、孫、王等9姓,均為漢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戈莊村
  • 外文名:Huang Gezhuang village
  • 隸屬:即墨市移風店鎮
  • 類別:村莊
  • 人口:1727人
村莊由來,政區人口,經濟發展,社會事業,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人民生活,村莊建設,

村莊由來

據傳:明萬曆時(1573-1619),此地原系城裡黃家莊院,吳姓、毛姓因佃種土地而定居於此,故稱黃家莊,後演變為黃戈莊。同治《即墨縣誌》標作黃哥莊。

政區人口

該村隸屬即墨市移風店鎮。位於即墨市西北角,移風店鎮西南4.5公里,大沽河東岸。西與平度市隔大沽河相望。2003年轄區總面積308公頃,其中村民住宅用地22公頃,耕地176公頃,果園20公頃,林地90公頃。全村居民共有580戶,總人口1727人,人口自然增長率6.36‰。有吳、毛、姜、張、劉、孫、王等9姓,均為漢族。

經濟發展

該村經濟來源主要是農業。196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3萬元,1988年192萬元,2002年1358萬元,人均純收入4138元。
該村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地瓜大豆花生等農作物,1968年糧食畝產150公斤,經濟收入13萬元。1974年至1982年,該村打機井25眼,擴大了水澆地面積,糧食畝產增加到250公斤。到2003年,共打機井76眼(大口井36眼、小口井40眼),有效灌溉面積擴大到3000畝,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3000馬力,糧食畝產提高到500公斤;全村有冬暖大棚32個,大拱棚45個,較有規模的養殖戶12戶,養殖業呈現出生機。2003年全村農業年收入達到610萬元,牧業收入達到596萬元。

社會事業

文化教育

建國前,由於生活困難,適齡兒童難以入學,村民文化落後。建國後,村成立夜校、掃盲班,青壯年農民有了學習的機會,文化素質明顯提高。1976年,村集體投資3萬元建成黃戈莊村國小,有教室18間,可容納學生150人。1981年投資2萬元,擴建教室14間,辦學條件有所改善。1990年又投資2萬元為學校建實驗室、圖書室和其他專用教室,學校占地8畝,可容納學生280人。2000年投資4.6萬元新建幼稚園,可容納幼兒60人。至2003年,全村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有76人。

醫療衛生

建國前,該村沒有診所,村民有病沒處治。1958年該村建立衛生室,2000年又投資2萬元擴建衛生室5間。到2003年,全村有衛生室2處,醫務人員2名,醫療設施和醫療水平都有顯著提高,村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誤診。

人民生活

隨著經濟的發展,村民住房條件逐步改善,到2003年,磚瓦房和鋼筋混凝土房代替了土牆草屋,人均住房面積20平方米。電視機、電話、已經普及。1984年五保戶全部住進村敬老院,由村集體統一供養。自1989年至2003年,村里堅持“五好家庭”評比和“十星級文明戶”評比,村集體每年對評選出來的五好家庭、十星級文明戶進行物質獎勵。

村莊建設

1978年,該村對村內街道進行統一規劃,投資1萬元通開村中心大街一條,1989年又投資1.5萬元通開大街三條,砌排水溝400米,並進行了綠化,村容村貌有了較大改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