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平縣舊州鎮中心國小

黃平縣舊州鎮中心國小

貴州省黃平縣舊州鎮中心國小位於舊州古鎮城南面,距縣城25公里,是縣五大鎮級中心完小之一。學校前身是“星山書院”,創辦於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1903年改辦為“星山國小堂”,建校迄今已有百年歷史。現有教學班二十餘個,學生千餘人,教職工五十餘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平縣舊州鎮中心國小
  • 簡稱:舊州一小
  • 創辦時間: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
  • 校訓:團結奮進、誠信守紀、開拓創新、求實發展
  • 主要獎項:全國藝術教育特色單位
    全國小學生作文實驗學校
    貴州省JPI先進實驗學校等
    貴州省語言文字示範學校
    貴州省十佳鄉村學校少年宮等
  • 知名校友:吳少峰、任虹、周克、彭禮福、王朝輝、封孝倫、鄭建剛、阿娜丹
  • 所屬地區:貴州省黃平縣
  • 類別公立國小
  • 類型:基礎教育
學校簡介,學校文化,學校歷史,知名校友,地圖信息,

學校簡介

舊州一小位於舊州古城南面,占地面積11205.7平方米,建築面積5297.5平方米(含逸夫樓),綠化面積2530平方米,校園實現了綠化、美化和淨化,達到綠色學校標準。
學校組織、管理制度
學校設有正、副校長、教導正、副主任、總務主任辦公室主任各1人,建有黨總支、黨支部、工會、關工委、少先隊、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教研組等各種組織。
學校師資
學校師資較強,近數年來,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業務、技能、作文、論文比賽獲各級各類獎百多人次,多人被評為各級各類先進。
學校主要成績
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小公民道德建設實驗學校”、“全國小學生作文實驗學校”、“全國小公民道德建設先進集體”、“全國藝術教育特色單位”、“全國藝術教育先進單位“、“面向二十一世紀閱讀工程示範學校”、“貴州省校務公開先進學校” 、“貴州省JIP先進學校”、“貴州省語言文字示範學校”、“貴州省十佳鄉村學校少年宮”、“州環境育人先進學校”、“州小繼教先進集體”、”州藝術教育先進學校“、“縣文明單位”、“縣文明學校等榮譽。教師被評為省、州、縣各類先進80餘人次,參加各級各類知識、技能競賽獲獎300餘項。
學生參加世界華人小學生作文大賽、全國“醜小鴨杯”小學生作文大賽及“世紀之辰”、“世紀之星”、“98金秋”等全國及省、州小學生書畫攝影大賽,多人獲金、銀、銅獎,學生書畫作品一幅被台灣《兒童日報》刊載,《打年粑》被日本民俗寫真家鎮谷和夫收藏,《苗家酸湯魚》、《打年粑》被選入日本大坂市展出,《吹豆豆》被選作《98金秋全國少兒書畫作品選》封面。近數年來,學生獲國家級獎200多人次,省級獎80多人次,州級獎60多人次,縣級獎300多人次,學生在《小學生優秀作文》、《貴州教育》等省內外報刊發表作文、書畫作品150餘篇(幅)。

學校文化

辦學宗旨
以“兩個”“四有”為目標,堅持德育為首要,教學為中心,教師為基礎,教研改教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五育”並舉,提高質量。
辦學目標
培養品行高尚,知識淵博,個性和諧,特長明顯,體魄健強,全面發展具有創新能力的複合型人才。
辦學理念
以人為本、 注重教研、 以質立校 、全面發展
辦學思路
繼承創新 提高 超越
校風
團結奮進 誠信守紀 開拓創新 求實發展
教風
愛崗敬業 仁愛奉獻 博學善教 為人師表
學風
勤學善思 求真務實 團結協作 勇於創新

學校歷史

今黃平舊州一小前身是“星山書院”。書院承元代儒學、明代衛學、清代州學而辦。“星山書院”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由時任黃平知州袁治等士紳捐資創建。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根據清政府“變通科舉、改辦學堂”通飭、改書院名“黃平州高等國小堂”。次年,清廷頒布《奏定學堂章程》,改名為“黃平州官立第二兩等國小堂”。民初,政府改革清末近代教育,改“學堂”為“學校”,因此,校名於1912年改為“黃平州官立第二兩等國小校”。民國十九年(1930年),舊州拆分縣設區,更名為“舊州第一國小”。1941年,全省推行國民教育,校名改稱為“舊州中心國小”。 1949年11月,舊州解放。1950年夏,舊州一小、舊州二小合併為舊州國小,舊州三小高級部併入。1964年,舊州一小、舊州二小分校,舊州國小便稱舊州一小。2005年5月8日,更名為舊州鎮中心國小,沿用至今。校名演變序排如下:
舊州鎮中心國小校名演變序
時間
名稱
1903年
黃平州高等國小堂
1904年
黃平州官立第二兩等國小堂
1912年
黃平州官立第二兩等國小校
1930年
舊州第一國小
1941年
舊州中心國小
1950年
舊州國小
1964年
舊州第一國小
2005年
舊州鎮中心國小
民國以前
舊州歷史悠久,文化發達,史稱“在黔為文物聲名之地,科名輩出,甲於他郡”。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知州何德源奉清政府“變通科舉,改辦學堂”通飭,呈準省提學司改“星山書院”為“星山國小堂”,並設蒙養學堂。次年,清廷頒布《奏定學堂章程》即“癸卯學制”,又遵照改“星山國小堂”為“官立第二兩等國小堂”。
依“癸卯學制”,兩等國小堂學習期限為九年(高等4年,初等5年)。清廷宣示的教育宗旨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實”。這所學堂與黃平新州“端化國小堂”同為黃平最早的國小校。
學堂成立之初,委鄉紳劉毅、張守銘、孫象錫任管堂;委鄉紳常樹勛、楊熾芳、李長庚、石顯銘為辦事學長及文牘收支;委鄉紳傅錫齡、孫世琨等規劃經費、清理廟產、絕產作學田;委易發源、陳深元經管經史。首批甄別書院20名學生為學堂高等生,當年即開始上課,住堂學習並供給一伙食津貼。遵《學堂章程》開設修身、講經、中國文學、文字、算術、歷史、地理、格致、圖畫、唱歌、體操等課程,任張守銘為堂長。時科舉未廢,在堂學習的高級部學生,逢開院試、鄉試則往科考,志在新學者,赴貴陽投考高一級專業學校。1905年科舉廢除,首批高等學生離校。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始招高等學生40名,分甲、乙兩班,每班20人。獲省提學司委派2名師範生來堂為正、副教員,正教員名趙志普,副教員名左開勛。至宣統三年(1911年),第一期高等生畢業9人。民國元年(1912年)第二期畢業16人。
清末民初,學堂監督為陳望林、堂長仍為張守銘,學監為孫世琨,全堂師生員工共52人,其中學生40人。這期間,由於施行近代新教育,學堂呈現出欣榮發展景象。
清末黃平開辦學堂是革除科舉,施行近代教育的轉折點,為黃平培育了一批具有新思想、新文化的新型人才。
民國時代
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治,中華民國建立,定1912年為民國元年。民初,政府改革清末近代教育,改學堂為學校,創辦女校,取消讀經,學校發展較快。1911年,舊州高等學堂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招收的20名學生畢業9人,次年又畢業16人。1912——1918年間,先後由孫儀齋、孫叔瑤、王雲閣任堂長或校長。1917年,學校有師生員工52人,其中學生40人(全系高等生),教職工12人。其後,始從一年級起招生,高小亦招生,是名符其實的兩級國小校。
學校仍沿用“星山書院”建築作校舍,只是將肄業所改名曰“齋舍”,把陽明樓講經堂改名為“教習室”。課程,按近代教育開設,取消讀經。學校在當時黃平來說,可謂屈指一流。學校面對五星山,前有舞陽河沿城東流,教舍依山就勢分級而建,錯落有致,典雅莊肅,氣度恢宏,校苑寬敞,四周寧靜,環境清幽,是教學讀書的最佳處。
民國元年(1912年),國民政府公布的教育宗旨是:“注重德育教育,以實利教育,軍國民教育輔之,以美德教育完成其道德”。時開修身課,以課程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每周星期六下午,學生集中在陽明樓前,由校長主持向孫總理宣誓,學生集體背誦總理遺囑及三民主義。校長講話,或教誨訓導,或總結工作。在校學習的學生,大都品學兼優,違規犯紀的極少,每學期,要到學校左邊孔廟去開展祭祀活動。
民國四年(1915年),北京政府公布《國民學校令》、《高等國小校令》,推行國民義務教育,初級國小一律改名“國民國小”,高等國小校名依舊,故舊州一小時仍名兩等國小校。依上述兩令,學校又恢復了讀經課,教職員工薪,如前用學田及地方稅捐開支。
民國八年(1919年),常琅山任校長。常時年僅24歲。1917年,他由貴陽來舊州一小當教師,工作十分熱情主動,他徵得校長同意,對學校圖書、物器進行整理,對標本、掛圖、成績冊進行裱背並舉辦成績展覽,深受師生好評。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他深受鼓舞,愛國熱情高漲,組織成立學生會,指導師生唱新歌,演新戲,作宣傳。演出中,他親自當演員,在校內外震動很大,贏得不少聲譽,是年被提任校長,又被選為第二屆省後補議員。抗戰勝利,舊州各界為陣亡將士建紀念碑,他不僅熱忱參與,並親手撰寫紀念碑文。是年過年,為反對國民黨發動內戰,他寫了“大局豈堪重破壞,綠楊宜作兩家春”對聯貼在家門上,以表擁護中共和平建國的主張。1948年,被選為縣參議員。
1922年,國民政府在全國實行“新學制”,改高等國小為六年制(高2初4)。遵令,中國小一律取消讀經課,舊州一小自此徹底去掉了讀經課程。
1921——1925年間,川、黔、滇軍閥混戰,黃平深受兵匪之禍,因民生困苦,財政艱難,教育遭受挫折,不少學校難以開班上課,有的只好停辦,如舊州女校就被川軍強占而無法上課。舊州一小也只是在艱難中維持。
1926年後,形勢好轉,縣政府成立官紳合一的教育維持會,收廟產、絕產、公田作校產,發動地方人士捐資辦學,千方百計籌集教育經費,推行義務教育,開展國民教育,全縣國小教育有新的發展,舊州一小教育也出現了新的氣象。學校辦得較好,學生人數大為增加,達300來人。
1928年8月,吳少峰任校長。吳是教育能人,治校、治教、治學態度嚴謹,工作十分負責。他明確要求要將學生培養成具有“勇敢公正之精神,活潑健全之體格,謙恭和樂之態度,簡樸整潔之習慣,自力負責之能力,審慎周密之思考,精誠團結之意志”的人。在學校,他率先垂範,師生十分尊敬與好評。1929年1月擔任縣教育局局長,8月赴任。3月,由石正明任校長。
1930年8月,校長由戴質均接任,直至1932年。戴校長在兩年職任中,除認真抓好學校工作外,還積極配合吳少峰局長創辦舊州中學。
1939年,抗日戰爭全面展開,全民抗日掀起高潮。這年,周開銓由築返梓,在舊州一小任教。他在貴陽時曾積極投入抗日宣傳活動,思想進步,關心抗日救亡,他來學校後,積極建議學校訂閱《新華日報》,這是中共在國民黨統治區公開發行的以宣傳共產黨路線、方針、政策及抗日主張的報紙,對這份報刊,全校老師都十分感興趣,總是爭相閱讀。一天,縣長劉祖純來校視察,發現了這份報紙,責令停訂,劉縣長走後,學校仍照訂,教師們亦暗地傳閱。周老師20來歲,不僅思想進步,而且敢想敢為,他在學校教師生唱革命歌,演進步戲,像《我們在太行山上》、《勞動歌》、《賣報歌》等等。人人都會唱,學校顯得生氣勃勃,面貌煥然一新。他又在學校發動幾位教師如石天祿等組成“讀書會”,後來社會上有不少人參加。“讀書會”主要閱讀進步書刊,以“轉轉會”方式開展討論、交流思想心得、評議時事政局,後被國民黨駐黃平二八師師長劉伯龍查辦,常學華、石天錄、張壽欽等人被捕後由常和笙等做當局工作釋放,田維智、王書田兩位“讀書會”成員被捕後於1941年10月25日被殺害。
1939年“五·四”青年節,舊州地區開召紀念“五四運動“文藝晚會,舊州一小周開銓老師主持排了幾個進步節目參演,演出中,報幕員已報學校一個節目,演員們已化好妝,準備上台。突然,二八師駐舊州八四團主持節目的醫務主任陳仲童在不講明原由的情況下公然宣布取消節目,校務主任周開楨與之爭辨論理,陳居然打了周主任一個耳光。第二天,全校教師在李校長帶領下去部隊討公道,去前周開楨老師義正詞嚴地對老師們說,不獲勝利決不罷休。在全體教師的壓力下,張維仁團長派了一位副團長前來學校陪禮道歉,公道終於討回。
1939年8月至1940年2月,戴質均任校長,石天德任教導主任,周開楨任校務主任。這年國民政府公布了《縣各級組織綱要》,實施“政教合一”以推行國民教育,規定鄉鎮設中心學校,保設國民學校,鄉(鎮)長兼任中心校校長,保長兼任國民學校校長。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三月,國民政府公布《國民教育實施綱要》,接著貴州省政府制定《國民教育計畫》,規定從1941年起,高初兩級國小校改稱中心國小校,初級國小復稱國民國小校。在中心國小,國民國小讀書的學生均不收學雜費,書本自理。
1942年3月至1942年8月,周邦翰任校長,吳大猷任教導主任。周任校長時,一、二、三小已分校,辦學有競比性,因此學校工作抓得較好。(後在1949年舊州解放後,周與副區長賈琛一起將私立天主教堂世光國小校產移交給舊州一小,並由周辦了移交手續。解放後,周先後到平溪國小任主任,到輔仁國小任校長,被選為縣教育代表,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後平反昭雪,恢復工作在舊州一小任教)。
自1936——1944年之八年間,黃平推行國民義務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績,曾受到省長吳鼎昌撰文刊於《貴陽市政報》表揚。在推行國民義務教育中,舊州一小盡了自已的努力,學校辦得較好。
1947年,國民黨挑起內戰達到高潮,大量削減教育經費,縣裡發不出工資,教師生活艱難。這年,學校要求每個學生在一個學期內交2升米給學校,以解決教師生活問題。
1946——1948年間,雖處內戰階段,但學校仍努力開展正常教學。當時開的課有公民、國文、算術、歷史、地理、自然、唱歌、美術、、勞作、體育等。國文,主要是老師教,學生讀,要背誦,每天寫一篇大字,半篇小字,均用毛筆寫,要交批閱,老師以甲、乙、丙、丁評等次。星期六上午寫作文,老師要收改,成績以甲、乙、丙、丁記,畢業班行畢業考試,只寫一篇作文。老師教算術,不布置作業,上課時,老師講後,叫學生上黑板演示,師生一起訂正。學校建有“童子軍”,四年級以上學生才能加入,每個“童子軍”學生,須自做一套黃色服裝和一個船形帽(也須黃色的),無則不能參加。另外還要做一桿標準的軍棍作操練站崗之用,主要活動是操練與在校內站崗、放哨、值勤。每周六下午,要集中在陽明樓前向孫總理行禮,背誦總理遺囑和青年守則,校長要訓導或講話。每天上午要集合升旗,下午要集合降旗。每年要舉行一次祭孔活動,祭孔時,要殺一頭大黃牛,地方知名人士,學校校長老師及高年級學生參加。每年以區為單位舉行會考,在舊州中學大禮堂進行,成績優秀者取入舊州中學讀書。
1946年9月至1949年1月,張炳坤任校長,林宜華任副校長,任家榮任主任。臨近解放,時局動盪,學校受到影響,但尚能堅持開課讀書。
1949年1月易文中任校長。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11月舊州解放。舊州一小與全縣學校一樣,迎來了嶄新的時代。
民國時期,對學生的管理教育,雖以教育宗旨、三民主義、總理遺囑、聖賢美德等予以誨導,規範行為,但對一些表現不好、品性欠佳、違規犯紀的學生,多施行體罰教育,主要做法有:罰站、訓斥、站起聽課、打手心、打屁股、全校集合令其上台亮相,特別嚴重者給予頂水碗、跪碗針(細瓷碗敲成的鋒利碎片)等之處罰。
20世紀五十年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一個月黃平解放。11月17日,中共黃平縣委和縣人民政府派出以王同耕為組長、梁書院為副組長的文教工作組接管了民國舊黃平縣教育科,任命梁書院為教育科長。20日,縣教育科召開全縣中國小校長、教導主任會議,縣委書記張玉環在會上闡明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宣布廢除民國政府在學校開設的“公民”、“軍訓”、“童子軍”課目及學生組織,廢除體罰學生制度,要求學校建立民主管理、教導合一的新型管理體制。
1950年9月至1952年10月,由樂石錄任校長、孫維莊、任春芳任主任。樂系黃平知名進步人士,早在30年代初期,他就在上海參加與後來在六十年代任上海市委書記的曹獲秋等組織進步團體活動,積極投入抗日救亡宣傳運動;1934年底,紅軍長征過舊州,是他冒著生命危險拍下並保存了紅軍在舊州開展宣傳抗日救亡的珍貴歷史照片,解放後無償地獻給了北京歷史博物館收藏。
1950年春,遵照縣教育科的指示,舊州一小、二小及三小高級部合併,稱舊州國小,其名一直沿用至2004年10月13日。三小改名文峰初級國小。
剛解放,即1950年初,土匪猖狂,原舊州鎮長李庚全,原國民黨舊州駐軍機炮連連長黃俊俠自稱反共救國軍正、副司令,糾集3000餘眾攻打舊州城,發生了舊州古城保衛戰。指揮部設在原文廟(今舊州一小校園內),學校被迫停課數天。

知名校友

黃平名人 吳少峰
吳少峰,名鴻基,黃平縣舊州鎮人。清光緒十三年(1887)生於黃平縣舊州鎮北門街,1976年9月17日病逝於凱里,葬於凱里華聯廠(851)之後山,享年89歲。新中國成立後,吳少峰歷任黃平縣第1~5屆人大代表,貴州省政協委員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政協副主席,1960年曾出席北京全國政協會議。
文學博士封孝倫
1980年,畢業於貴州師範大學(原貴陽師院)中文系,畢業後留校任教。1989年,獲四川大學文學碩士學位。1996年,獲山東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後回貴州師範大學中文系任教,1997年破格評為教授。歷任貴州師範大學中文系副主任、主任;貴州省教委副主任;貴州省教育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貴州大學常務副校長。2014年5月,不再擔任貴州大學常務副校長 。2014年8月,被茅台集團聘請為茅台學院院長。
醫學博士尹德海
貴州省黃平縣人。副教授,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博士。擅長於中西醫結合腎臟病、糖尿病及其慢性併發症的診治。1986年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中西醫結合臨床工作。臨床工作5年積累了一定的臨床經驗後再就讀中國中醫研究院腎臟病專業碩士研究生。碩士畢業後,在福建省立醫院腎內科工作六年,作為主治醫師診治了大量的腎內科常見病和疑難病,對患者體貼、關愛,得到患者好評。2000年就讀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博士研究生,主要對糖尿病腎病進行研究。擅長治療各種腎內科疾病,糖尿病及其慢性併發症。
武漢大學博士後王朝輝
男,貴州黃平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1988年7月畢業於武漢鋼鐵學院工業自動化系,獲工學學士學位。1993年6月畢業於武漢鋼鐵學院工業自動化系,獲工學碩士學位。2002年3月畢業於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系,獲工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計算機高級過程控制、系統故障診斷與容錯控制、企業綜合自動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主持省部級項目1項,作為主要人員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十五”科技攻關項目1項,863計畫項目1項,國家計委重大產業化項目1項,企業橫向科研合作項目20餘項。王朝輝教授為黃平縣舊州一小八二屆國中畢業生。
鄭建剛
男,漢族,黃平縣舊州鎮人。1983年9月進入黃平民族中學學習,任班長。後考入東北電力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歷任班長,系、院學生會幹部, l988年畢業,獲工學學士學位。分配到貴州省水利電力勘測設計院工作,歷任土木工程室主任,院團委書記,獲助理工程師職稱。1992年調離該院,6月調入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貴陽總公司工作,後公司改制上市成為貴州第一家股票上市公司“中天企業集團”,歷任集團中美合資企業貴陽泛太平洋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上海房地產公司總經理,中天花園房地產公司總經理等職;1994年獲土木工程師職稱。1995年10月於貴陽市黨校中青班第一期畢業,1997年4月離開企業集團,創立貴州喬力實業總公司任董事長,其間公司先後創建州喬力科技公司,投資控投貴州紅楓湖珍稀水產養殖場。2000年入選貴州省青年聯合委員會並擔任第七屆常委。2001年公司投資控股成立了貴州捷森通訊技術設備有限公司、貴州安華白雲拍賣行有限公司、貴州金峰礦業有限公司等,涉及通訊、礦業、拍賣、投資等領域。
阿娜丹
中央民族歌舞團青年獨唱演員,貴州省黃平縣舊州古鎮人,被人們親切稱為“且蘭百靈鳥”,貴州新生代新銳民族歌手,貴州省血友病協會愛心大使,貴州愛心之家支教團公益愛心大使,黔東南人民廣播電台快樂調頻公益形象大使,貴州網路學會“黔城似錦網”形象大使,貴州省青年聯合會特邀青聯委員,貴州省苗學會副秘書長,貴州省優秀志願者,第八屆中國西部民歌大賽銀獎獲得者,2005年考入貴州師範大學,主修聲樂,師從著名苗族歌唱家阿旺、歌唱家唐炳英和張貴華教授。 首位榮登《中國音樂報》封面人物的貴州歌手,多次參加省級大型文藝晚會和央視大型文藝晚會,2012年5月16日晚,作為首位貴州本土歌手,CCTV音樂頻道《民歌中國》欄目播出其個人演唱專場“阿娜丹 苗嶺百花香”,演唱6首新民歌,深受好評。代表作:《百花香》《歡樂黔家福》 2014年6月1日,為回饋家鄉,以她名字命名的“阿娜丹藝術學校”在舊州古鎮中心國小掛牌成立。
黃平縣舊州鎮中心國小
阿娜丹

地圖信息

位置: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黃平縣中權巷與馬家巷交叉口東南150米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