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灣鄉

黃家灣鄉

黃家灣鄉位於鎮安縣西北部,東鄰雲蓋寺鎮、廟溝鄉,西與楊泗、月河鄉接壤,南與余師鄉相連,北與東川鎮毗鄰;鄉駐地海拔524米,最高處海拔1832米,最低處海拔466.8米。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2人。面積130.2平方千米,距縣城52千米。全鄉總人口6077人,轄益興、羅家營、先鋒、新華、太白廟5個村、25個組。鄉政府駐黃家灣。黃家灣鄉資源豐富,特別是礦產、林業、沙石、水力、土地資源明顯優勢。其中礦產資源以金礦、鐵礦為主,金礦在全鄉三分之二的村組均有分布;旬河裡的沙金儲量大,具有“800里旬河金鋪底”之稱,有廣闊的開發前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黃家灣鄉
  • 地理位置陝西鎮安縣西北部
  • 面積:130.2平方千米
  • 人口:6077人
鄉鎮概況,農業生產,自然資源,經濟發展,歷史沿革,教育,村務工作,動物化石,

鄉鎮概況

位於陝西鎮安縣西北部,東鄰雲蓋寺鎮廟溝鄉,西與楊泗、月河鄉接壤,南與余師鄉相連,北與東川鎮毗鄰;鄉駐地海拔524米,最高處德溝垴海拔1832米,最低處崇家溝口海拔466.8米。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2人。面積130.2平方千米,距縣城52千米。2003年12月底,全鄉總人口6077人,轄益興、羅家營、先鋒、新華、太白廟5個村、25個組。鄉政府駐黃家灣。
黃家灣鄉地處秦嶺南麓腹地,距鎮安具城西部53公里,面積13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800米,森林覆蓋率達75%,退耕還林6888.5畝。全鄉共5個行政村,25個村民小組,共有1530戶,6111人。
黃家灣鄉

農業生產

耕地面積達14400畝(含退耕還林),主產小麥、玉米、洋芋、紅薯、大豆等糧食作物,有天下糧倉之稱的盧家寺,有五穀豐收的姚灣、義池的美名。旬河貫穿全境,水利資源豐富。北去西安,南通廟溝、柴坪,東接雲鎮、縣城,西去國木王國家森林公園。交通便利。2005年度全鄉人均純收入達1550元。

自然資源

黃家灣鄉資源豐富,特別是礦產、林業、沙石、水力、土地資源明顯優勢。其中礦產資源以金礦、鐵礦為主,金礦在全鄉三分之二的村組均有分布;旬河裡的沙金儲量大,具有“800里旬河金鋪底”之稱,有廣闊的開發前景。2005年以來,引資千萬元,有5處探采沙金,建起了日吃百噸的金礦選廠;林業資源以板栗、蠶桑為主,現已形成規模,是全鄉經濟來源支柱。2009年以來,隨著西部的開發和產業結構的調整。該鄉實行天保工程和退耕還林政策的落實,到2013年為止,呈現出“山里挖金河底淘,坡上栗帶一條條;田中糧桑各一半,發展經濟靠資源”的格局;隨著西漢、西康鐵路和高速公路的實行,該鄉旬河沙石已成為主要輸出建材,2005年度共運走沙石料達3萬方:土地資源開發效果明顯。羅家營500畝土地開發,投資600萬元建起抽水灌溉工程。該鄉“十一五”期間,還將建設盧家寺、姚灣、義池等地的蓄水灌溉工程。大力做好以烤菸為主的產業結構調整工程。繼續抓好益星、先鋒、羅家營等村的烤菸基地村建設。
黃家灣鄉黃家灣鄉

經濟發展

近年來,鄉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一系列方針,制定出了一套適合本鄉實際情況的發展方案,並逐步付諸實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一是基本設施顯著改善。通達工程完成90%,全鄉23個村民小組全部通公路;通訊工程進展順利。全鄉組組通電話,共擁有固定電話400餘部,行動電話達300部;陽光工程逐步拓寬,村村通電,全鄉唯獨二個小組不通電,用電入戶率達到85%。65%的農戶有小型動力機械和電視;引水解困工程逐步完善。2005年底全鄉自來水入戶率達到70%;二是認真落實了國家的“計畫生育扶助”、“農村低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義務教育的兩免一補”等各項惠民工程。
黃家灣鄉黃家灣鄉

歷史沿革

原屬柞水縣轄,1958年劃歸鎮安縣設黃家灣管理區,1961年為黃家灣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為黃家灣鄉。1996年底,全鄉面積50平方千米,人口2796人,轄新華、永紅、先鋒、建軍、馬尾山5個村、34個組。1997年5月,將崇家鄉、太白鄉轄區併入黃家灣鄉,鄉政府駐黃家灣。
黃家灣鄉黃家灣鄉
(根據《陝西省鎮安縣行政區劃史》整理)
原太白鄉?原屬柞水縣轄。1958年劃歸鎮安縣設太白管理區,1961年為太白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為太白鄉。位於鎮安縣西北部。面積31.2平方千米。1996年底,全鄉人口1852人,轄東溝、南溝、西溝、北溝4個村、26個組。鄉政府駐太白廟,距縣城60千米。1997年5月,撤銷太白鄉,其轄區併入黃家灣鄉。
原崇家溝鄉?1958年設崇家溝管理區,1961年8月劃歸東川區管轄,1961年9月為崇家溝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為崇家溝鄉。位於鎮安縣西部、旬河北岸。面積49平方千米。1996年底,全鄉人口2058人,轄羅家營、益興、學軍、崇家4個村、24個組。鄉政府駐財神廟,距縣城57千米。1997年5月,撤銷崇家溝鄉,其轄區併入黃家灣鄉。

教育

學校歷史悠久,底蘊豐厚,人才輩出,是學生騰飛的搖籃,教師成長的沃野。學校擁有一支團結、實幹、高素質的具有開拓精神的教師隊伍,曾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優秀教師,有全國優秀班主任、全國優秀體育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教師們憑著開放的教育思想,領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質,進取的態度,奉獻的精神和踏實的作風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生。學校以“開發潛能、發展個性”為育人理念,從整體改革實驗到差異教育的研究,從二級循環活動的嘗試到創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網路環境下教學模式的探索,捕捉著現代教育最敏感的話題,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學校一貫堅持“品牌、質量、服務”的意識,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質量樹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贏得了社會的讚譽,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學校之一。

村務工作

鎮安縣黃家灣鄉黨委、政府組織100多名鄉村兩級幹部深入到田間地頭,指導幫助農民抓緊當前春耕生產的有利時機,積極開展春耕春播工作。為保證春耕生產有條不紊地進行,該鄉還開展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專項活動,並組織工商所等執法人員在全鄉巡迴檢查,嚴防農資亂漲價和假種子、假化肥、假農藥坑害農民的事件發生。

動物化石

2001年8月,該縣黃家灣鄉農民在鄉政府附近發現動物化石,李曉晨教授等開始保護發掘,採集到大量的哺乳類動物化石。化石埋藏集中,種類豐富,均為大型哺乳類。經初步鑑定,該動物群總計哺乳動物4目、11科、24種,主要有變異狼、鬣狗、似劍齒虎、巨劍齒虎、山西猞猁(相似種)、豹、中華黃昏獸、巨貘、藍田犀、羚牛、水鹿和麝等。這批化石的數量和種類在國內同類發現中尚屬罕見,是秦嶺地區古生物考古的重大發現,對秦嶺地區的古地質、古環境、古生態及其變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對於分析和研究我國動物的地理分布具有重要意義。
另悉,該縣將籌建“秦嶺自然歷史博物館”,作為研究秦嶺地區的地質、動植物和生態變化的重要科研基地和科學教育基地
陝西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李曉晨等化石專家經過近7年研究確認,在秦嶺腹地鎮安縣黃家灣鄉發現的化石為100萬年前肉食類動物群的化石,其中有劍齒虎化石,這表明百萬年前劍齒虎曾出沒陝西省鎮安縣
據了解,2001年夏,鎮安縣黃家灣鄉的幾名農民在挖掘龍骨時發現古代動物化石。陝西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李曉晨等專家隨即對這些化石進行了保護性發掘。他們發現當地化石埋藏集中,種類豐富,以大型哺乳類為主。經過近7年的研究鑑定,主要有變異狼、似劍齒虎、巨劍齒虎、山西猞猁(相似種)、豹、藍田犀、水鹿等。研究表明,黃家灣動物群是一個具有明顯古老性質的第四紀動物群,距今100萬年前。
黃家灣鄉黃家灣鄉
經陝西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李曉晨等研究證實,地處秦嶺腹地的鎮安縣黃家灣鄉一河流相沉積層中,發現的大規模早更新世肉食類動物群化石,距今大約100萬年。其種類之豐富,在同類發現中尚屬罕見。
鎮安縣位於秦嶺東段南麓,屬長江水系漢江支流。2001年8月,該縣黃家灣鄉農民在鄉政府附近發現了大量動物化石,經過科學工作者的保護髮掘,採集到大量的哺乳類動物化石。這些化石埋藏集中,主要有變異狼、鬣狗、似劍齒虎、巨劍齒虎、山西猞猁(相似種)、豹、中華黃昏獸、巨貘、藍田犀、羚牛、水鹿和麝等。
通過專家研究分析表明,黃家灣動物群是一個具有明顯古老特徵的第四紀動物群,以早更新世屬種為主,滅絕種占很大的比例,並帶有明顯的南方動物區系色彩。同時,對含化石層位的圍岩以及石鬣狗糞便做孢粉分析顯示,該動物群伴生大量豐富的植物種類。
有關人士稱,這批化石的數量和種類在國內同類發現中尚屬罕見,為研究秦嶺地區的古地質、古環境、古生態及其變化提供了珍貴資料,對於分析和研究我國動物的地理分布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