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孔修(1914—1939),又名黃誠、孔克,出生於廣西貴縣(今貴港市)思懷鄉新平村平村屯。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南寧市委學運委員。1939年12月被敵人殺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孔修
- 性別:男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廣西貴縣(今貴港市)思懷鄉新平村平村屯
- 出生日期:1914年
- 逝世日期:1939年12月
- 畢業院校:南寧國中
- 又名:黃誠、孔克
人物生平
黃孔修,又名黃誠、孔克,1914年生於廣西貴縣(今貴港市)思懷鄉新平村平村屯的一個殷實農民家庭,有兄弟五人,他排行第三。少年時期的黃孔修就懂得同情憐憫貧苦民眾,樂善好施。在他純潔幼小的心靈里,就產生了對窮人樸素的同情心,鄰居沒米下鍋時,他總是提米接濟,並時常拿家裡的飯菜與窮苦的孩子們共同分享。黃孔修自幼個性聰敏,能說會道,深受村里人的喜愛。
1931年,黃孔修到香江鄉環江學校讀書,由於他才識超群,勤奮好學,成績優秀,為了班上的佼佼者,深得老師們的稱讚。
1934年,黃孔修到廣西省立南寧國中學習。黃孔修入學後,團結同學,尊敬師長,孜孜不倦地學習,認真探討問題,虛心向人請教,表現出好學上進、勇於探索的精神。他涉獵頗廣,並從進步同學中借來許多馬列主義書刊,秘密地挑燈夜戰,如饑似渴地從進步的革命書刊里吸取營養,提高自己的認識,思想不斷進步,表現出不滿現實、追求真理、嚮往光明的思想傾向。他為祖國大好河山慘遭蹂躪而悲憤,切齒痛恨奴顏婢膝的賣國賊。他很喜歡辯論,時常和同學們展開討論,有時直到深夜。辯論的時候他很喜歡引經據典,以無可辯駁的事例和絕對信服的理由服人。在校里,黃孔修生活樸素,平易近人,注意團結同學和幫助同學,使許多同學不知不覺中接受他的啟發而樂於聽從他的意見。由於黃孔修在校里積極參加各種進步活動,如演講、辯論、寫文章、主持讀書會等,很快他就成了校內知名的學生,並成為學生中的中堅骨幹。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學生掀起抗日救亡運動,南寧的許多在校學生紛紛回響和聲援,激起了邕江兩岸的抗日浪潮。中共南寧地下黨根據這一有利形勢,在南寧組織秘密或半公開的讀書會,引導同學們學習馬列主義等進步書籍,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黃孔修便是這一活動積極的參加者和組織者,他介紹同學們入會並推薦優秀的書目,使得許多同學眼界大開,思想得到一定的提高。
1936年春,經李俊成介紹,黃孔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黃孔修入黨後,他吮吸著黨的乳汁,茁壯成長,廢寢忘食地為黨工作。在共產黨的領導和教育下,黃孔修的心更明眼更亮,工作勇氣倍增。在南寧國中,他常常給進步同學分析形勢,宣傳馬克思主義,進行革命理論教育。經上級黨組織同意,黃孔修在南寧國中發展了幾個黨員,成立了中共南寧國中支部,並任支部書記。不久,他還擔任中共南寧市委學運委員,積極領導和發動南寧各校學生寫文章,以出板報、開座談會等形式,使廣大青年積極投入抗日救亡運動中去。
在南寧,黃孔修還積極開展工運工作,領導工人參加抗日救亡工作。他深入到南寧染織廠聯繫甘穗姑、劉霞兩個共產黨員,推動該廠的罷工鬥爭。他還利用同鄉關係與便宜印務局的老闆譚某和工人建立密切的關係,在廠里秘密印刷了進步書刊和宣傳小冊子分發各地,宣傳我黨的抗日主張。黃孔修利用同鄉這一關係,與同鄉交朋友,團吉他們,與他們促膝談心,進行革命教育。黃孔修還儘自己所能,解囊相助困難的同鄉,因而深得他們的信賴,同鄉們也給他種種掩護,保證黨的工作順利開展。在這期間,黃孔修還擔任邕寧縣委的一部分工作。他不畏國民黨的血腥鎮壓和屠殺,奔走在邕江兩岸傳送黨的秘密檔案,宣傳革命道理,以各種形式揭露日本侵略者在東北三省的種種罪行,以喚起民眾,團結民眾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在南寧市地下黨工作中,黃孔修是個勇敢有智慧的好黨員,為南寧黨的基層建設作出了貢獻。
1936年底,黃孔修從南寧國中畢業後,於1937年初到武鳴縣受軍訓半年後,回到南寧市繼續開展革命活動。當時廣西省立師範專科學校學生組成的學生軍到邊境各縣進行抗日宣傳,不到半年,即奉命調回南寧集訓。這時南下地下黨已查明師專第二屆學生郭英布是進步學生骨幹分子,特派黃孔修秘密緻函郭英布,約他到外邊商談若干重大問題。黃孔修欣然接受任務,並與郭英布取得聯繫。他仔細地聽郭英布介紹師專進步學生鬥爭活動情況,兩人詳談了三天后,黃孔修便坦率地表示:自己是南寧地下黨的同志,是派來與師專進步學生聯繫的,並表示介紹郭英布參加中國共產黨。通過黃孔修的工作,使得師專的學生在南寧尋找到黨組織,並給他們的工作指明了方向。這猶如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孩子終於盼來了母親,使師專進步學生激動不已。
同年9月間,黃孔修受中共廣西省工委的派遣,前往梧州、桂林等地調查黨組織情況。在這期間,他曾回到家鄉貴縣與同窗好友和當地黨員宣傳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使黨的政策深入民心,掀起貴縣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
1938年1月,黃孔修接受了一項重要的任務,即受省工委的派遣,以特派員的身份,與張雲逸從廣州派到廣西工作的吳元一起,協助中共東蘭中心縣委工作。東蘭地處桂西山區崇山峻岭之中,具有光榮革命傳統,是韋拔群早期開辦農民運動講習所和興起農民運動的策源地,是鄧小平、張雲逸領導百色起義、建立紅七軍和右江工農民主政府而戰鬥過的地方。抗戰爆發後,中共東蘭各級組織及其所領導的農民武裝主要是向廣大人民民眾宣傳黨中央的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和國共兩黨合作抗日的重大意義,推動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抗日。
但是,由於當時右江桂西區特委書記黃桂南叛變,把兩個聯隊1600多人的革命武裝交給國民黨改編,使得長期艱苦鬥爭中積蓄下來的革命力量受到重大損失,一批地下黨員被反動派殺害,右江各地區縣黨組織又遭到了一次嚴重摧殘。這是血的教訓!
為了保證黨的鞏固、純潔與統一,以最新的姿態迎接抗日。1938年1月,在東蘭縣西山水洞召開了東蘭中心縣委所屬各縣黨員骨幹會議,黃孔修(化名孔克)在會上傳達黨的最新精神,作了關於國內形勢和國共合作問題的報告,指出在國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要堅持黨的獨立自主原則。地方組織不能自行同國民黨談判,要整頓發展黨組織,純潔黨的革命隊伍,黨組織要向平原發展,迎接抗日高潮的到來。
同年3月,黃孔修在上級黨領導的指示下,指導東蘭中心縣委召開全體執委會議,幫助東蘭中心縣克服“左”傾關門主義,開展積極的思想鬥爭,整頓黨組織和研究各縣今後的工作,研究幹部的分工,舉辦訓練班,組建東蘭瑤族抗日同盟會等問題。12月,黃孔修還主持了中共東蘭中心縣委在武篆召開的革命骨幹會議,檢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國共合作抗日的執行情況,決定今後必須以宣傳抗日工作為中心。
在黃孔修的指導幫助下,東蘭中心縣委的工作得到有序的開展,各級黨組織進一步健全,明確了當前的形勢與工作任務。到1938年底,先後在河池、南丹、鳳山、萬崗、樂業、凌雲、天峨及貴州省的冊亨、貞豐、羅甸等縣建立了黨組織,登記的黨員有145人。
為了提高黨員的政治理論水平,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和戰鬥力,1939年1月4日,黃孔修與東蘭中心縣委書記黃舉平在西山水洞舉辦了為期七天的黨員訓練班,培訓各區委、支部幹部40餘人,使黨員骨幹進一步認清形勢、明確當時的工作任務,克服困難和悲觀情緒,搞好抗日宣傳和統戰工作,在鬥爭中發揮更大作用。黃孔修不辭勞苦,風餐露宿,積極地奔走在桂西山區中,紅水河畔和黔桂邊的壯村瑤寨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1939年初,東蘭縣反動頑固政府聯絡萬崗、鳳山兩縣民團1000多人,對西山進行逐村逐峒搜尋。革命政權和武裝被迫分散隱蔽。由於局勢變化,1939年1月下旬,黃孔修由中共東蘭中心縣委黨員李艷芳帶路回南寧匯報工作,途經萬崗縣鳳凰地區時,遭到不測,被當地民團逮捕,黃孔修面對敵人審問,沉著堅定,面不改色。後來被押到百色區民團指揮部。在獄中,受盡百般折磨和嚴刑拷打,但黃孔修沒有屈服,以頑強的意志與敵人作鬥爭。敵人把他關押在百色近一年時間,沒有從他口中得到什麼、結果於12月把黃孔修秘密殺害了。黃孔修英勇不屈、視死如歸,為黨為革命事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時年僅2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