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鎮(黃土(山西省隰縣黃土鎮))

黃土鎮(山西省隰縣黃土鎮)

黃土(山西省隰縣黃土鎮)一般指本詞條

黃土鎮位於山西省臨汾市西北的隰縣東南部,1984年建鎮、轄11個村民委。6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2648人(2017),總面積225.33平方千米,黃土鎮東北、東南分別交口、汾西和蒲縣接壤,西南、西北及西北側與本縣的寨子、陡坡兩鄉為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黃土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山西隰縣
  • 下轄地區:11個村民委
  • 電話區號:0357
  • 面積:225.33平方千米 
  • 人口:12648人(2017) 
  • 車牌代碼:晉L
簡介,地理位置,黃土鎮歷史,經濟發展,

簡介

黃土鎮位於山西省臨汾市西北的隰縣東南部,1984年建鎮、轄11個村民委。61個村民小組,12648人(2017),總面積225.33平方千米,黃土鎮東北、東南分別交口、汾西和蒲縣接壤,西南、西北及西北側與本縣的寨子、陡坡兩鄉為鄰。328省通貫
穿全境,8條鄉村公路通達四方,程控電話直撥全國各地。
黃土鎮

地理位置

黃土鎮地處呂梁山東南麓,屬黃土高源溝壑區,境內東部為原始林區,山高林密,峰巒起伏,主峰上天山海拔1996米, 主要樹種有松、柏、楊、樺、橡等,常有野豬、山羊、裼馬雞等禽、獸出沒,盛產猴頭、木耳、蘑菇、蕨菜、黨參豬基等菌類和藥材。地下礦藏分布基間,主要礦種有石灰石、白雲石、花崗石、石英砂岩、陶土、煤、鐵等,其中石灰石、白雲石、石英砂岩和煤極具開發價值,前景廣闊。西部由北、南兩條殘垣及東川河谷組成,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易於耕作,主要作物有玉米、穀子、馬鈴薯等,年產量8000噸以上,素有“米糧川”的美譽,其龍頭作物玉米,更以其多項指標超過國家標準的內在質量促銷河東大地,深受廣大養殖戶的偏愛。

黃土鎮歷史

黃土鎮歷史久遠,甚至可以追溯到遠古及石器時代。這是民風淳樸,崇尚耕讀,與流域其它地區的人民一道,共同創造和發展了燦爛輝煌的黃河文化。黃土以南的石坡村,至今留有中國北方遠古村落遺證;黃土村北的小峪溝,有人發現過石斧等石器;正面1公里處也曾出土過戰國和西漢錢幣,足可證明當時戲曲、佛教文化的興盛與發達。諳正村東的馬老爺墳,占地1000多平方米,石人石石牌坊坐落實有序造型優美、雕刻精細,再配以明來清初一代名將的傳奇典故,又給這塊古老地平添了幾分神秘,單憑境內如“六郎寨”、“點將台”、“排風樓”、“馬刨泉”等山水命名和民間傳說,極易使人們聯想到1000多年前宋金對峙、金戈鐵馬、混戰廝殺的慘烈戰爭場面。
黃土鎮又是革命老區。早在1936年春,毛主席親率紅軍長征,曾兩次駐在義泉村。抗戰全面爆發後,著名的決死二縱隊一部和中共洪趙地委先後駐紮在回珠、黃土和柴家村。成百上千的優勢兒女,為了中華民族的生存和解放,出生入死,轉戰南北,流血犧牲,至今仍有數十人客居地鄉,在共和國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黃土鎮人民勤勞淳樸,忠厚熱情,以自己的智慧和雙手,近百年來艱苦創業,繁衍生息在這塊黃土地上。建國5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黃土人民劈山改河,戰天鬥地,實行科學種田,成績斐然;50年代即受過國務院嘉獎;70年代成為省級科技主范村;80年代至今,堅持不斷調整和最佳化農業內部產業結構,逐步形成了果樹、桑蠶、玉米、馬鈴薯、中藥材和種草圈養六大主導產業,農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黃土鎮人民勤勞淳樸,忠厚熱情,以自己的智慧和雙手,近百年來艱苦創業,繁衍生息在這塊黃土地上。建國5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黃土人民劈山改河,戰天鬥地,實行科學種田,成績斐然;50年代即受過國務院嘉獎;70年代成為省級科技主范村;80年代至今,堅持不斷調整和最佳化農業內部產業結構,逐步形成了果樹、桑蠶、玉米、馬鈴薯、中藥材和種草圈養六大主導產業,農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經濟發展

憑藉得天獨厚的資源和地緣優勢,黃土鎮的二、三產業發展迅速,在縣委“645”發展戰略指導下,全鎮人民依託煤、石兩礦,全力打造上莊、嶺上兩個口岸特區,近幾年先進引進和建設小型生鐵冶煉廠12個,中型採石廠4個,個體石料廠、石灰廠13個,購買汽車、挖掘機等120多輛,粉條、豆腐等家庭作坊10多家,餐飲、旅館、修理等服務業門店100多家,總產價將近5000萬元。
目前,境內有兩家企業正在進行煤礦鑽探。
這裡還有許多名優土特產品有待開發,傳說染界村的小區曾做為清庭貢品;嶺上村的大金瓜名滿全縣;大坪的馬鈴薯暢銷晉南;還有那滿山遍野的沙棘、山桃、山杏、蕨菜……,都具有十分可觀的開發利用價值。
試想在不遠的將來,黃土鎮必須以它嶄新的風貌躋身於山西經濟強鎮之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