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抔黃土

一抔黃土

借指墳墓。現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沒落、渺小的反動勢力。

【“一抔黃土”常誤寫為“一剖黃土”,應注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抔黃土
  • 發音:yī póu huáng tǔ
  • 解釋:不多的土地或沒落渺小的反動勢力
基本信息,相關典故,成語故事,

基本信息

【發音】yī póu huáng tǔ
【釋義】一抔(póu):一捧。一捧黃土。借指墳墓,現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沒落、渺小的反動勢力。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致女兒的信》:人們世代交替,我們每個人都不免變成一抔黃土,但愛情卻成為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事例】痛傷情,~,高冢臥麒麟。 (明·吾邱瑞《運甓記·蔣山致奠》)
【用法】偏正式;作賓語;指墳墓。
【辨】抔(póu),不讀bēi,不能寫成“杯”。

相關典故

漢文帝時,廷尉張釋之在處理盜竊漢高祖廟裡玉環的案件上同漢文帝發生分歧,他不同意漢文帝的滅門九族的懲罰,就只處死小偷一個人。他說:“偷一隻玉環就滅門九族,那么偷走陵墓的一抔黃土該如何判決?”

成語故事

張釋之是歷史上著名的法官。初涉官場時,任騎郎,相當于禁軍軍官,平時守衛皇宮,在騎郎任上整整幹了10年,沒有得到升遷,這在當時是很少見的事情。丞相袁盎知道張釋之是可用之才,向皇帝推薦,張釋之升任僕射謁者,級別、工資都有了相應的提高,不久,又升為公車令。有一次,太子與梁王共乘一輛車入朝,行至司馬門時,沒有按規定下馬步行,宮門衛士見是太子違反規定,都視而不見。張釋之立即上前,加以制止,並立即向皇帝檢舉說。這件事驚動了皇太后。皇太后下特旨,赦免皇太子的罪行。張釋之奉旨,才允許太子及梁王入宮。
這件事使漢文帝很震動,覺得張釋之確實不是平庸之輩,立即下旨將張釋之升任中大夫,當年又被任命為九卿之一的廷尉,主管全國的司法工作,相當於現在的最高法院院長。有一次,漢文帝出巡,車駕經過渭橋時,突然有個人從橋下走出來,將皇帝的車馬驚嚇了一跳,險些翻車。皇帝很生氣,命人將這件事移交廷尉定罪。後來,皇帝問起處理結果。張釋之報告說,已經作了罰款處理。皇帝大為惱怒,認為處罰太輕.
張釋之解釋說:“法律是這樣規定的,我不能不尊重法律而加重處罰。” 文帝沉思好一會兒才說:“你做得對。”
不久,又有人偷竊高帝廟中的一隻玉環,事發被捕。張釋之將小偷判處死刑。文帝又生氣了,認為應將小偷的全家處斬。張釋之將帽子摘下來謝罪,然後說:“破壞皇帝陵墓才犯滅門之罪,如有人偷挖皇陵一把土(取長陵一抔土),您將用什麼法律加以懲處呢?”皇帝請求太后同意,才批准了張釋之的處理意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