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黃嘴角鴞指名亞種耳羽簇相當顯著,顏色為棕褐色而具窄的黑色橫斑,面盤亦為棕褐色,橫斑黑色,下緣綴有白色。上體包括兩翅和尾上覆羽大都棕褐色,綴以黑褐色蟲蠹狀細紋;後頸無領圈或領圈不明顯;肩羽外翈白色,近尖端處黑色,並在肩部形成一道白色塊斑。小翼羽暗棕褐色,外翈有4道淺黃色斑。初級飛羽暗棕褐色,內翈近基處有淺黃色斑,外翈為淺棕栗色,除第一枚有淺栗色橫斑外,第二至第七枚有白色與栗色相間橫斑,其餘飛羽外翈栗色,內翈暗棕褐色;尾下覆羽暗棕栗色而有細小橫斑。尾棕栗色,有6道近黑色橫斑。下體灰棕褐色,有白色、淺黃白色、灰色和棕色等十分斑雜的蟲蠹狀細斑和暗色縱紋;腹中部近棕白色,到肛區為近白色,亦具灰褐色蟲蠹斑。虹膜黃色,嘴角黃色,跗蹠灰黃褐色。
生活習性
主要棲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常綠闊葉林和混交林中,有時也到山腳林緣地帶。
留鳥。夜行性,主要在夜晚和黃昏活動,白天多躲藏在陰暗的樹葉叢間或洞穴中。多單獨或成對活動。主要以鼠類、蜥蜴、大的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鳴聲為連續上揚的雙音節哨音,似‘噓、噓-噓、噓-’聲。
分布範圍
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4-6月。通常營巢於天然樹洞或啄木鳥廢棄的洞中。每窩產卵通常3-4枚,有時多至5枚和少至2枚。卵的大小為31-34mm×27-29mm,平均32mm×28mm。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