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葉蟛蜞菊

麻葉蟛蜞菊

麻葉蟛蜞菊(拉丁學名:Wedelia urticifolia DC.)是菊目菊科蟛蜞菊屬的一種直立或斜升草本植物。莖圓柱形,高20-80厘米或達1米,分枝,有粗溝紋。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舌狀花黃色,舌片卵狀長圓形。管狀花多數,黃色,裂片三角狀漸尖,被疏毛。瘦果倒卵形、背腹略扁,褐紅色,密被白色疣狀突起。花期7-11月。

廣泛分布於中國雲南、貴州、廣西、湖南南部、廣東及其沿海島嶼。也分布於印度、中南半島及印度尼西亞。生溪畔、谷地、坡地或空曠草叢中。它的全草可用於補血活血,根可用於補腎活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麻葉蟛蜞菊
  • 拉丁學名:Wedelia urticifolia DC.
  • 別稱:接骨草、女金丹、小血藤、血參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菊亞綱
  • 菊目
  • 菊科
  • 亞科:紫菀亞科
  • 向日葵族
  • 蟛蜞菊屬
  • :麻葉蟛蜞菊
  • 分布區域:中國,印度、中南半島及印度尼西亞
  • 命名來源:Wight, Contrib.Bot.Ind.18.1834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直立或斜升草本,有時呈攀援狀。莖圓柱形,高20-80厘米或達1米,分枝,有粗溝紋,被稍開展的糙毛或下部脫毛,節間長9-15厘米。葉有5-40毫米的柄,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連葉柄長10-13厘米,寬3-7厘米,基部通常短楔尖或稀渾圓,頂端漸尖,邊緣有不規則的鋸齒或重齒,上面被有基部為疣狀的糙毛,下面的毛較細密,近基出三脈,中脈中部以上常有1-3對側脈,網脈通常明顯;上部葉小,有短柄或無柄,葉片披針形,長2.5-6厘米,寬1-2.5厘米,基部通常渾圓,稀楔尖,頂端短尖或漸尖。
頭狀花序少數,徑達2-2.5厘米,每兩個生葉腋,或單生枝頂;花序梗長2-3厘米,稀達6厘米或更長,被白色開展的糙毛;總苞闊鐘形或半球形,徑約15毫米;總苞片2層,外層葉質,綠色,長圓形或倒披針形,長約8毫米,寬3-4毫米,頂端漸尖,背面密被長粗毛,內層長圓形至倒卵狀長圓形,長5-6毫米,頂端鈍,被疏毛;托片摺疊成長圓形,長約8毫米,頂端芒尖或中央的驟然緊縮成芒狀刺尖,背面及上部邊緣被粗毛。舌狀花1層,黃色,舌片卵狀長圓形,長約11毫米,寬約4毫米,頂端2齒裂,稀3裂,管部短,長3-4毫米。管狀花多數,黃色,檐部5淺裂,裂片三角狀漸尖,被疏毛。
瘦果倒卵形、背腹略扁,長約4毫米,寬2-3毫米,褐紅色,密被白色疣狀突起,頂端收縮而近渾圓,收縮部分密被毛。冠毛短刺芒狀,2-3個,不等長,基部有冠毛環。花期7-11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溪畔、谷地、坡地或空曠草叢中。

分布範圍

產中國雲南貴州廣西湖南南部、廣東及其沿海島嶼。也分布於印度、中南半島及印度尼西亞

主要價值

血參
【來 源】麻葉蟛蜞菊的全草。
【功 效】補血活血
【主 治】治貧血,產後大流血,子宮肌瘤閉經神經衰弱等血虛血瘀證。
【性味歸經】甘,溫。入脾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秋季採收。
滴血根
【來源】麻葉蟛蜞菊的根。
【採收和儲藏】秋後採挖,鮮用或切片曬乾。
【性味】味甘;性溫
【功能主治】補腎;養血;通絡。主腎虛腰痛;氣血虛弱;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或泡酒。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注意】孕婦慎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