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地

谷地

谷地,由兩側正地形夾峙的狹長負地形,常有坡面徑流、河流、湖泊發育,陡峻的谷地可能有土石流,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表現為一組向高處突出的等高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谷地
  • 外文名:valley
  • 常見類型:山谷、河谷和峽谷等
  • 學科:地質科學
釋義,谷地類型,典型谷地簡介,美國大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

釋義

由兩側正地形夾峙的狹長負地形,常有坡面徑流、河流、湖泊發育,陡峻的谷地可能有土石流,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表現為一組向高處突出的等高線。常見的谷地類型有山谷、河谷、峽谷、冰蝕谷和冰斗等。

谷地類型

山谷:指原本有分水嶺相隔的兩河川,經過河川襲奪後,形成一條貫通的谷地。
溪谷:指小的谷地,兩側為山丘或小山丘,中間為泉水或溪流構成的地形;此類地形分布於崗地、低山丘陵地區,多表現為小的山坡地形。常作小範圍內區域對地形的描述。
河谷:兩側由山脈或大山、中間為河流構成的地形。河谷多位於丘陵、山區,河谷地形構成“河谷平原”,河谷平原的地勢較平坦,中間的河道水流平緩。
峽谷:二側由陡峭的山峰、山脈、高原邊緣。根據形態可細分為V形谷和U形谷。
冰蝕谷(冰川谷):指冰蝕速度在主流較於支流快速,形成支流懸在主流的河崖上,呈現支流是以瀑布流入主流。
冰斗:冰斗是一種三面環以峭壁、呈半圓形劇場形狀或圓椅狀的窪地。雪線附近山坡下凹部分多年積雪斑邊緣的岩石因凍融作用頻繁而崩坍為岩屑,並在重力作用與融雪徑流共同作用下搬運到低處,使積雪斑後緣、雪斑下的地面則逐漸蝕低成為窪地即雪蝕窪地。積雪演化為冰川冰後,冰川對底床的刨蝕作用使窪地加深,並在前方造成坡向相反的岩檻,同時後緣陡壁受冰川刨蝕作用而後退變高,從而形成冰斗。
斷層谷:指斷層作用下,形成一道與斷層線平行的谷地。

典型谷地簡介

美國大峽谷

美國大峽谷(Grand Canyon)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境內的科羅拉多高原上,科羅拉多河從中流過。是一個舉世聞名的自然奇觀,由於科羅拉多河穿流其中,故又名科羅拉多大峽谷,它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受保護的天然遺產之一。共446公里,最深處大約1.6公里,大約有500層樓那么高,最寬處13公里,在它的峽壁上刻著地球發展之歷史——大約有三分之一地殼變動的歷史被深深地紀錄在石壁上,谷底的岩石大約經歷了二十億年的歲月變遷,是地球年齡的一半。
美國大峽谷,有地質時期代表性的生物化石,故有“活的地質史教科書”之稱。科羅拉多高原為典型的“桌狀高地”,也稱“桌子山”,即頂部平坦側面陡峭的山。這種地形是由於侵蝕(下切和剝離)作用形成的。在侵蝕期間,高原中比較堅硬的岩層構成河谷之間地區的保護帽,而河谷里侵蝕作用活躍。這種結果就造成了平台型大山或堡壘狀小山。

雅魯藏布大峽谷

雅魯藏布大峽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峽谷。據國家測繪局公布的數據:這個大峽谷北起米林縣派鎮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經排龍鄉的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南到墨脫縣巴昔卡村(海拔115米,在藏南地區靠近印度阿薩姆邦的地方),主體在墨脫縣。
全長504.6千米,最深處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峽谷。遠遠大於全球第二的帕隆藏布大峽谷、及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深2133米,長370千米)和秘魯的科爾卡大峽谷(深3203米,長90千米)。
大峽谷核心無人區河段的峽谷河床上有罕見的四處大瀑布群,其中一些主體瀑布落差都在30-50米。峽谷具有從高山冰雪帶到低河谷熱帶雨林等9個垂直自然帶,匯集了多種生物資源,包括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種類的2/3,已知哺乳動物的1/2,已知昆蟲的4/5,以及中國已知大型真菌的3/5。它劈開青藏高原與印度洋水汽交往的山地屏障,向高原內部源源不斷輸送水汽,使青藏高原東南部由此成為一片綠色世界,有的地方成為西藏江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