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麻立園自然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面積:14.0平方公里
- 人口:999人(2010年)
- 氣候條件:年平均氣溫15℃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到2010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049.0畝(水田894.0畝,旱地1115畝),人均耕地2.0畝,主要種植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4612.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612.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4.70畝,主要種植茶葉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97.0畝;荒山荒地287.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至2010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電話;全村有238戶通自來水,有293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14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1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80戶;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7輛,拖拉機3輛,機車121輛;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74.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7畝。
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90戶居住磚(鋼)混結構住房;磚木結構203戶。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93.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227.0萬元,占總收入的44.4%;畜牧業收入107.0萬元,占總收入的24.4%(出欄肉豬637頭,肉牛76頭);林業收入6.0萬元,占總收入的1.9%;第二、三產業收入26.0萬元,占總收入的20.4%;工資性收入13.0萬元,占4.8%。農民人均純收入1788.0元;全村外出勞務收入13.0萬元,其中在雲南省內務工3人,到省外務工11人。
特色產業
到2010年底,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往盈江縣內;該村發展茶葉、草果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畜牧業。
人口衛生
到2010年底,該村有農戶293戶,共有鄉村人口999人;其中農業人口999人,勞動力735人,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84人,該村人口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990人,傈僳族9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957人,參合率95%;享受低保16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並建成生活排水溝渠;人畜混居的農戶164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於麻立園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於勐弄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公里,距離中學1公里; 到2010年底,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93人,其中小學生134人,中學生59人;該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
村務公開
該村到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主要以貼上公告方式公開;農村財務實行委託管理;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6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730.7畝。
基層組織
到2010年底,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15人,其中男黨員13人,女黨員2人;村小組幹部16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困難和主要問題
1、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水田面積在總耕地面積中占的比例小,能全年滿足灌溉的水田少,農業科技含量低。
2、經濟結構單一,農產品商品率低;全村經濟收入中,農業和畜牧業收入比重大,農業又以糧食為主,畜牧業又以出售豬、牛、羊為主;山區資源潛力大的林果業收入比重小,農村二、三產業尚處於萌芽狀態;由於農業科技推廣及使用水平較低,導致農作物產量低;發展種植的經濟林果,缺乏投入,粗放管理,而產量低,質量差,缺乏市場競爭力,效益不好。
3、受自然條件的制約,產業創新發展緩慢;全年降雨量大霜期長;對農作物生長極為不利,經常受洪澇災害和冰雹、霜凍,自然條件惡劣是制約農業發展的一個因素,山區靠天吃飯還十分突出。
4、缺乏致富帶頭人;全村僅有少數農戶從事交通運輸和商飲服務業,還沒有個體私營建築業和其他專業合作組織,仍處於初步解決溫飽的狀態。
發展思路
1、與縣、鄉的經濟社會發展思路相銜接,服從全縣、全鄉"十一五"規劃的前提下,突出發展重點,充分發揮"十五"期間已建成的各項生產生活基礎設施條件優勢,作到拾遺補缺。
2、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讓全村的經濟發展與全鄉、全縣以及省內外市場接軌。
3、用產業化的思想來研究和指導生產,破除"小而全"的小農經濟思想,實現全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4、進一步鞏固和完善農村各項生產生活基礎設施條件,加大科技推廣力度穩定糧食麵積,提高糧食單產,保證自給有餘,大力培植綠色創新產業,鼓勵發展畜牧業和開發多種經營,穩定農民經濟來源,積極發展第二、三產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採取積極措施有效保護森林資源,維持生態平衡,實施社會公益項目,促進教育、文化、醫療衛生、廣播電視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
發展重點
採取綜合措施,以穩定糧食麵積,提高糧食單產,穩定和增加農民經濟收入為核心,實施鄉村道路、治水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綜合開發玉米、油菜高產示範、脫毒馬鈴薯、茶葉種植和老茶園改造、核桃、板栗種植等經濟林果項目和以養牛、羊、豬、家禽為主的養殖項目,全面實施教育、文化、醫療衛生、廣播電視等公益事業項目,實施荒山造林為主的經濟林、生態林建設,推廣沼氣池、節能灶等生態環境保護建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