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石甘湯

麻杏石甘湯,中醫方劑名。為解表劑,具有辛涼宣洩,清肺平喘之功效。主治外感風邪,邪熱壅肺證。身熱不解,咳逆氣急,鼻煽,口渴,有汗或無汗,舌苔薄白或黃,脈滑而數者。臨床常用於治療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肺炎、支氣管哮喘、麻疹合併肺炎等屬表證未盡,熱邪壅肺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麻杏石甘湯
  • 分類:解表劑-辛涼解表
  • 功用:辛涼宣洩,清肺平喘
  • 主治:外感風邪,邪熱壅肺證
  • 組成:麻黃、杏仁、甘草、石膏
  • 出處:《傷寒論》
歌訣,組成,用量,用法,功用,主治,方義,配伍特點,運用,加減化裁,禁忌,重要文獻,

歌訣

傷寒麻仁石甘湯,汗出而喘法度良;辛涼疏泄能清肺,定喘除煩效力張。

組成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

用量

麻黃、杏仁各9克,甘草6克,石膏24克。

用法

以水七升,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煮取兩升,去渣,溫服一升。

功用

辛涼宣洩,清肺平喘。

主治

外感風邪,邪熱壅肺證。身熱不解,咳逆氣急,鼻煽,口渴,有汗或無汗,舌苔薄白或黃,脈滑而數者。

方義

本證是由風熱襲肺,或風寒郁而化熱,壅遏於肺所致。肺中熱盛,氣逆傷津,所以有汗而身熱不解,喘逆氣急,甚則鼻翼煽動,口渴喜飲,脈滑而數。此時急當清泄肺熱,熱清氣平而喘渴亦愈。所以方用麻黃為君,取其能宣肺而泄邪熱,是“火郁發之”之義。但其性溫,故配伍辛甘大寒之石膏為臣藥,而且用量倍於麻黃,使宣肺而不助熱,清肺而不留邪,肺氣肅降有權,喘急可平,是相制為用。杏仁降肺氣,用為佐藥,助麻黃、石膏清肺平喘。炙甘草既能益氣和中,又與石膏合而生津止渴,更能調和於寒溫宣降之間,所以是佐使藥。綜觀藥雖四味,配伍嚴謹,用量亦經斟酌,尤其治肺熱而用麻黃配石膏,是深得配伍變通靈活之妙,所以清泄肺熱,療效可靠。

配伍特點

麻黃開宣肺氣以平喘、開腠解表以散邪石膏,石膏清泄肺熱以生津、辛散解肌以透邪。二藥一辛溫、一辛寒;一以宣肺為主,一以清肺為主,且都能透邪於外,合用相反之中寓有相輔之意。四藥合用,解表與清肺並用,以清為主;宣肺與降氣結合,以宣為主。

運用

本方用於治療表邪未解,邪熱壅肺之喘咳的基礎方。臨床套用以身熱不解,咳逆氣急,鼻煽,口渴,有汗或無汗,舌苔薄白或黃,脈滑而數為辨證要點。

加減化裁

因肺中熱甚,津液大傷,汗少或無汗者,加重石膏用量,或加炙桑皮、蘆根、知母;若表邪偏重,無汗而見惡寒,當酌加解表之品,如荊芥、薄荷、淡豆豉、牛蒡子之類,在用清泄肺熱為主的同時,開其皮毛,使肺熱得泄而愈;若痰粘稠、胸悶者,加瓜蔞、貝母、黃芩以清熱化痰,寬胸利膈。

禁忌

風寒咳喘,痰熱壅盛者,不宜使用。

重要文獻

盛心如《中國醫藥匯海·方劑部》:“按仲師大論,於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麻杏石甘湯主之。柯韻伯於此則謂‘無汗而喘,大熱。’蓋汗出而喘者,熱壅於肺也;無汗而喘者,熱閉於肺也。壅於肺者,皮毛開,故表無大熱。熱閉於肺,則皮毛亦閉,故表熱甚壯。是以不論有汗無汗,皆以麻杏石甘為主。蓋以石膏清其里熱;有汗者,得麻黃疏泄,而壅者亦宣;無汗者,得麻黃疏散,而閉者亦開;有杏仁以定喘,甘草以瀉火,煩熱無有不解者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