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尼寺溝鄉

麻尼寺溝鄉

麻尼寺溝鄉,距縣城6.5公里,平均海拔為2337米,屬於典型的高寒陰濕氣候。全鄉轄14個行政村,113個合作社,總人口20428人(2017),有漢、回、東鄉等七個民族,現有耕地面積20846畝,人均耕地為1畝,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299元,是全縣的貧困鄉鎮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麻尼寺溝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縣
  • 地理位置:臨夏縣最西端
  • 面積:63.95平方千米 
  • 人口:20428人(2017) 
  • 平均海拔:2337米
概況,沿革,基本情況,地理資源,產業經濟,

概況

位於臨夏縣西部南,距縣城6.5千米。地處小積石山東麓,老鴉關河上游,平均海拔3236米,屬高寒陰濕山區。面積63.95平方千米,總人口20428人(2017)。轄14個行政村。S310臨(夏)循(化)公路穿境而過。景點有關灘、臥龍溝、大坪。

沿革

1949年設麻尼寺溝鄉,1958年併入韓集公社,1961年析置麻尼寺溝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面積205平方千米,人口1.8萬人,其中回族占70%,轄唐尕、趙家、寺坡、馬圈嶺、麻尼寺溝、大坪、臥龍溝、三台、關灘、韓家門、中路、郭東山、寺莊、扎麻14個行政村。

基本情況

麻尼寺溝鄉位於甘肅省臨夏縣最西端,東西長24公里,南北寬5.4公里,總面積63.95平方千米,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呈矩形分布,西以達里佳山與青海省循化縣分界。現轄寺坡、趙家、唐尕、馬角嶺、大坪、寺溝、三台、臥龍溝、關灘、韓門、中路、寺莊、郭山、扎么14個行政村,113個合作社,總人口20428人(2017),有回族、漢族、鄉族、保全族、撒拉族、藏族、土族7種民族。

地理資源

全鄉耕地20187畝,其中山地15083畝,人均耕地1.01畝,主要以種植業為主,農作物主要有小麥、豌豆、玉米、洋芋等,經濟作物以油菜為主。農民民眾的經濟收入主要以種植業和勞務輸出為主。臨循公路穿越全境,交通比較便利,老鴉關河流經全縣,水能資源豐富。現有老鴉關電站和關灘電站,年發電量300萬度,可實現利收48萬元。與青海循化縣交界自北而南有雷積山海拔4218米,達里加山海拔4636米,為臨夏第一高峰。省界東側有遠近聞名的五山池,海拔4250米,大旱不減,大澇不溢,為當地一大奇觀。境內有三岔坪、石門灘等自然旅遊景點, 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空氣清新,風景怡人,是理想的避暑觀光好地方。還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水能資源和牧坡資源,對新建水電站、發展畜牧業等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

產業經濟

該鄉依據當地實際,大力發展城鎮激活戰略,徹底根治集鎮髒、亂、差、破的落後面貌,新建了2層磚混結構的標準化鋪面800間,建立以農貿、畜產品和綜合類產品為主的三個專業市場,全面完成唐尕集鎮行道樹栽植、路燈架設、給排水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為1380萬元。新建鄉政府綜合辦公樓一棟,共51間,建築面積1407平方米,於2009年5月正式竣工使用,投資70萬元建成了鄉文化站和計畫生育服務所,共28間、656平方米,全面完成了圍牆、護坡、場地等附屬設施建設,累計總投資為257萬元。硬化了8條總長為21.6公里的寺莊、趙家、唐尕、關灘、寺坡等5個村社道路,總投資為640萬元,有效改善道路交通條件。完成以休閒、娛樂、餐飲、渡假為一體的老鴉關風景旅遊區住宿部、餐飲部建設,總投資為530萬元。有老鴉關、關灘和寺溝崖頭三座電站,年發電量800萬度,年創利潤80萬元。與新疆昌吉州二六工鎮建立友好鄉鎮關係,作為麻尼寺溝鄉穩定的勞務輸出基地,2009年組織輸出務工人員270人,自謀輸出5400多人,實現勞務創收2400萬元。同時,加大項目建設力度,通過縣上的大力支持,完成貧困戶危房改造232戶,爭取資金148萬元,完成數字微波電視安裝152戶,全面完成了雙達公路綠化帶建設,栽植行道樹10240株,落實各類惠民資金361.2萬元,將3061人納入農村低保範圍,使困難民眾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全州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全面展開,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穩步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