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麥窪氂牛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區域,是青藏高原牧區珍稀畜種資源。麥窪氂牛全身黑毛為主,前胸發達,體軀較長,背腰平直,四肢較短,蹄質堅實。麥窪氂牛鮮肉肉色深紅有光澤,肌內脂肪分布均勻,有大理石花紋,肌纖維清晰堅韌。其肉富含鐵、鈣、鋅等人體易吸收的礦物質元素,其中鐵元素含量和粗蛋白含量遠高於黃牛肉和其它產地氂牛肉,而熱量和脂肪含量則更低,且胺基酸結構比例適宜於人體吸收,是純天然食品。麥窪氂牛鮮肉煮熟後肉質密實鮮美、濃厚香醇,適口性好,湯汁澄清透明,脂肪團聚於表面,具有氂牛肉特殊香味。
生物學特徵
麥窪氂牛背毛全黑為主。頭大小適中,額寬平,額毛叢生捲曲,絕大多數有角,角尖略向後、向內彎曲。頸較薄,鬐甲較低而單薄,背腰平直,腹大不下垂,尻部較窄略傾斜。四肢較短,蹄較小,蹄質堅實。成年公牛體高為126厘米,體重為410千克;母牛分別為106厘米和220千克。馱重100千克,日行30千米,可連續走7—10天。成年閹牛屠宰率為55%,淨肉率為43%。泌乳期6個月,泌乳量365千克,乳脂率6%—7.5%,乳蛋白為4.91%,乾物質為17.9%。年剪毛一次,成年公牛平均剪毛量為1.4千克,母牛為0.4千克。公牛肩毛長38厘米,股毛長47.5厘米,裙毛長37厘米,背毛長10.5厘米,尾毛長者超過60厘米,公牛初配年齡3—4歲,母牛3歲,三年兩胎。繁殖成活率為44%。
產地環境
麥窪氂牛產區主要屬高海拔寒冷氣候的高原生態系統,高山、亞高山草甸草原連片,空氣濕潤度大於1.82,年平均相對濕度55%—65%,年降水量350—650毫米,多地形雨,降水頻繁而短暫,冬季晴朗少雪,日照強烈,風大。3—5月降雪頻繁,春季常有春早發生。年平均溫度0℃左右,7月平均氣溫可達10℃以上,≥0℃積溫在1100—1700℃範圍的區域內,其環境具有太陽輻射強烈、溫度變化劇烈、低壓缺氧、無絕對無霜期、水熱量集中分布在暖季、牧草生長期短、冷暖季環境變化劇烈等特點。
高山草原的植被以冷中生植物為主,耐寒性強,並有較多的適冰雪植物,野生植物的生長期約為120天,植物除種、屬多外,種的飽和度大,一般為20—30種/平方米占優勢的四個基本型分別為
莎草、雜類草、禾草和灌叢。植被矮小而稠密形成堅韌的草皮,極富彈性,植株平均高度僅10—20厘米,生態環境較好地方可達40—50厘米.蓋度較大,一般在70%—80%以上,高的可達95%以上.牧草的營養價值和適口性均高。主要的牧草營養成分含量接近或超過紫苜蓿及禾本科、豆科混合牧草。為麥窪氂牛提供了豐富的飼料來源。
歷史淵源
麥窪氂牛主產於四川省紅原縣和若爾蓋縣南部地區,在產區周圍的阿壩、松潘、南坪、壤塘等縣也有分布,是中國氂牛品種中最早被人們引起廣泛重視的地方品種,因中心產區屬於麥窪部落而得名。當地老百姓把麥窪氂牛稱為“神牛”,把麥窪氂牛肉稱為“神肉”,逢年過節給氂牛穿紅帶喜,把氂牛肉作為奉供先輩的祭品和走親訪友的禮物。
根據文獻資料記載,麥窪氂牛來自於原康北地區,並在由康北地區向紅原縣麥窪地區遷移過程中,混入了沿途各地的氂牛,到達麥窪地區後又混入了野氂牛的血緣,使其血流有所更新。
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在四川紅原引入荷蘭牛、
西門塔爾牛等培育品種公牛與氂牛雜交。但是,這些培育品種不適應高寒草地生態環境,直接引入培育品種與氂牛雜交未獲成功。
20世紀90年代初,川西北草地開始嘗試用一代黃改公牛改良氂牛,即所謂“新三元雜交”,由於操作簡便,改良效果好,成本低,易於在牧區推開,成為最好的氂改方案。
1999年、2000年、2002年、2005年,紅原縣成功舉辦四屆“麥窪氂牛文化節”,並被納入中國民間藝術節。
生產情況
2014年,紅原縣境內已擁有麥窪氂牛近40萬頭,年可出欄氂牛4.6萬頭以上,年產氂牛肉6000餘噸,鮮奶2.4萬噸,牛毛160餘噸,產值近3億元,已成為當地牧民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
產品榮譽
1993年、1995年,“麥窪氂牛高寒草地暖季育肥技術開發示範”、“麥窪氂牛與牧草新技術推廣”先後榮獲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成果類三等獎。
2002年—2005年,“麥窪氂牛適時出欄技術研究”獲省科技廳進步獎。
2009年,麥窪氂牛肉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審定為AA級綠色食品。
2011年—2014年,麥窪氂牛肉連續通過“有機產品認證”。
2015年08月10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麥窪氂牛”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麥窪氂牛產地範圍為四川省紅原縣麥窪鄉、瓦切鎮、阿木鄉、色地鄉、邛溪鎮、刷經寺鎮、安曲鎮、龍日鄉、江茸鄉、查爾瑪鄉、壤口鄉共11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種源
本地氂牛。
二、產地條件
海拔3000米以上,高山草甸植被。以境內長江水系的大渡河上游梭磨河支系、黃河水系的白河支系的溪流為水源。
三、飼養管理
1.牧場環境:天然草場。
2.飼料條件:天然草地生長的飼草為主,補飼適量多汁飼料和精飼料。
3.飼養方式:放牧飼養。
4.飼養管理要點:
(1)犢牛放牧管理:春季產犢要防凍;六月齡斷奶並與母牛分群飼養;斷奶後補餵乾青料、青貯料、多汁飼料和精飼料。
(2)冷季補飼:補飼青乾料、青貯料、多汁飼料和精飼料。
(3)暖季育肥:天然草地放牧育肥,補飼食鹽和其它礦物質營養。
5.出欄:3.5至5.5歲,體重200千克至240千克。
6.環境、安全要求:飼養環境,疫情疫病的防治與控制必須執行國家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屠宰加工
1.氂牛來源:來自麥窪氂牛產地範圍內符合標準的健康氂牛。
2.靜養待宰:待宰的氂牛在宰前應停食靜養24小時、宰前3小時停止飲水。
3.胴體排酸:在0至4℃,相對濕度為85%至90%的環境條件下排酸48小時。
五、質量特色
1.感官指標:肉色深紅有光澤,肌內脂肪分布均勻,肌纖維清晰堅韌。肉質緊實、肉味香醇。
2.理化指標:背肌粗脂肪含量≤2.0%,粗蛋白含量≥22.8%。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麥窪氂牛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四川省紅原縣工商質量技術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麥窪氂牛的檢測機構由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