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廷章

麥廷章

麥廷章(?-1841),廣東鶴山人。中國近代史上傑出的愛國將領行伍出身,歷任把總、千總、守備、都司等職。道光十九年(1839年)在廣東水師中任署提標左營游擊。他參加了這年七月九龍的前哨戰和九月的穿鼻洋之戰,都表現得很英勇,擊退了來犯的英艦,取得了以少勝多的戰果。在道光二十一年二月(1841年2月)英艦大舉進攻虎門的戰役中,他協助水師提督關天培駐守靖遠炮台,堅持到最後,壯烈犧牲。林則徐把他和關天培並稱為“雙忠”。

基本介紹

  • 本名:麥廷章
  • 所處時代:清朝
  • 出生地:廣東省鶴山市雙合鎮泗合村
  • 去世時間:1841
身懷絕技,鎮守海疆,主要戰績,九龍之戰,穿鼻之戰,壯烈殉國,

身懷絕技

麥廷章出自武將之家,其父麥鷹揚是乾隆丁未科的武科探花,授二等御前侍衛,出任福建水師提標中軍參將。麥廷章是麥鷹揚的第三子,自幼受父親耳濡目染,得其武術真傳,七歲時已身懷絕技,舞起大刀如雷似電,令人驚嘆。
當時,有一個青年考中武秀才後,沾沾自喜,自吹自擂,到處找人比試武藝。他不把麥廷章放在眼內,一天特意找麥廷章比武,誰知麥廷章幾招就把他擊敗了。

鎮守海疆

麥廷章九歲那年,生父麥鷹揚為國鎮守海疆,不幸殉職。麥廷章繼承父志,18歲從軍,步入水師征途。
麥廷章入伍後鎮守海防,表現出色,獲得重用。被提為把總,繼任千總,升廣東海口營守備。兩廣總督鄧廷楨賞識他,奏請提拔他為都司(正四品武職)。鄧廷楨委派麥廷章赴崖、儋、萬三州操練兵士,他出色完成任務,升任署理水師右營游擊(從三品武職),奉命駐防九龍灣,肩負緝拿海上走私鴉片、保衛祖國的重任。欽差大臣、兩廣總督林則徐到廣東考察水師將領,見麥廷章驍勇善戰,屢立戰功,奏請授左營游擊,賞戴花翎,欽加參將(正三品武職)銜。
麥廷章被委以要職後,不負使命,他採取堅決果斷的措施,嚴厲打擊海上走私,查繳鴉片,集中銷毀;同時加強海防,嚴防英軍的武裝挑釁。在鴉片戰爭爆發前,麥廷章的身份是廣東水師參將銜游擊。在林則徐的部署下,麥廷章積極加強珠江口、尤其是虎門要塞的防務,增建炮台和炮位,加緊巡邏,嚴陣以待。

主要戰績

九龍之戰

英國侵略者蓄意破壞林則徐領導的禁菸運動。他們製造事端,不斷發動武裝挑釁,最終導致鴉片戰爭爆發。在國家遭受外敵武裝侵略的緊急關頭,麥廷章參加並指揮了三次反武裝侵略的戰鬥,著名的九龍之戰是其中一次。
道光十九年七月二十七日(1839年9月4日)下午。那天,窩拉疑號船長士密(或譯作斯密斯)乘坐軍用小艇路易沙號和隨行的大小四艘兵船駛進九龍灣的九龍山附近海面(今香港島與九龍之間),以“遞稟求為買食”,突然“出其不意”,“將五船炮火一齊點放”,向駐守在那裡的大鵬營參將賴恩爵帶領的三隻師船射擊,當時麥廷章正協助賴恩爵帶領師船在九龍山口岸進行巡邏“查禁接濟,防護炮台”,當即在賴恩爵的指揮下率水師兵勇與炮台弁兵,施放大炮予以還擊。戰鬥進行了五個小時,英兵死傷狼藉,僅海面撈起的浮屍就有十七具,劍橋號的艦長道格拉斯(或譯作得忌剌士)“被打穿了胳臂”,中國士兵死二傷六。這場戰鬥,中國獲得全勝,英船只得狼狽逃竄。據當時參與這場戰事的一名英國軍官亞當·艾姆斯里記述,中國水師船和炮台上的炮火都“打得頑強而相當準確”,使英國士兵“人都癱瘓了”,“說不出話來”,以致這個軍官最後說:“我希望我絕對不再參加這種戰鬥,從這次戰鬥里,我們已經被揍得很夠受的了。”

穿鼻之戰

九龍海戰後兩個月,不甘心失敗的義律又率“窩拉尼號”和“海阿新號”等艦從澳門駛抵穿鼻洋,突然向水師船開火,挑起了穿鼻之戰。關天培和麥廷章率水師立即還擊。由於敵艦炮火占優勢,有三艘船被擊穿漏水。
義律為了阻攔英國商船具結,破壞中英正常貿易,事先派遣窩拉疑號和海阿斯號開到虎門三十里外的穿鼻洋面,硬將已具結的英貨船噹啷號追令折回。正在附近沙角炮台督率水師來回巡防稽查的關天培進行究問,窩拉疑號先開炮轟擊,關天培急令本船士兵發炮回擊,戰爭在二十八日中午爆發後,繼續了一小時左右。這次戰鬥中國船隻遭到突擊,英艦炮火又占優勢,所以損失較大,但中國水師在關天培親自督戰下,士氣旺盛,英船受傷落水的不少。麥廷章也參加了這次戰鬥,他英勇奮戰,“督率弁兵,連轟兩炮,擊破該船後樓,夷人亦隨炮落海,左右艙口,間有打穿”⑤,受到林則徐的表揚。林則徐在上道光帝的奏摺里還特別提到他的英勇表現。
穿鼻之戰穿鼻之戰
麥廷章由於抗擊英國侵略者表現勇敢,道光二十年正月,被升為署左營游擊,三月,又“因籌辦洋務出力”,賞戴花翎,加參將銜。

壯烈殉國

1841年8月(道光二十一年七月),英國侵略軍攻占虎門沙角、大角炮台,打破了虎門要塞的第一道防線。此時,道光帝任命投降派琦善取代革職的林則徐,以欽差大臣、兩廣總督之職到廣州與英人議和。琦善下令沿海各省裁撤防務,解散水師,以迎合英國侵略者的和解協定。英軍乘機大舉進犯虎門。關天培、麥廷章面臨英國侵略軍的進攻,與所部水師官兵團結一致,堅決扼守第二道防線,築起銅牆鐵壁。
此前,這一帶已架起威遠、鎮遠、靖遠等六座炮台和新舊大炮212門,在東航道設定了兩道攔江鐵鏈和水下暗樁。但因琦善撤銷下橫檔島設防,英軍戰艦得以順利攻占橫檔島,翌日清晨又向上橫檔島發動進攻。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激戰,占領了橫檔、永安兩炮台。英軍“伯蘭漢號”和“麥爾威厘號”再向阿娘鞋山發起攻擊。
關天培與麥廷章在靖遠炮台指揮迎戰,由於兵力不足,急派人到廣州向琦善求援。琦善以有礙和談為由,拒絕發兵。英軍從炮台側翼登入,鎮遠炮台守軍不敵而潰。
關、麥二將面對敵強我弱,堅毅不屈,宣誓說:“人在炮台在,不離炮台半步!”率將士英勇抵抗。英軍開炮猛攻靖遠炮台,彈片四濺,致關、麥均受傷數十處,鮮血染紅全身。二人堅持作戰。麥廷章還接替犧牲了的炮手,親自燃放大炮攻擊敵人。不料,有五門大炮燒紅炸裂。又遇天降大雨,大炮的火門透水,不能發射。英軍乘機衝進炮台,關天培和麥廷章揮舞鋼刀,與英軍肉搏,兩人身中數槍,壯烈犧牲。鎮守靖遠炮台的400餘名將士,也先後殉難。虎門第二道防線最終失陷。林則徐把他和關天培並稱為“雙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