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場村(雲南省富民縣永定鎮下轄村)

麥場村(雲南省富民縣永定鎮下轄村)

麥場村,村莊名稱,以此命名的村子有:雲南富民縣永定鎮麥場村、雲南省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塘子鎮麥場村、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區滇源鎮迤者村委會麥場村、雲南省雲縣曉街鄉麥場村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麥場村
  • 行政區類別:雲南省富民縣永定鎮下轄村
  • 所屬地區:中國雲南
  • 面積:1108.5畝
  • 人口:327人
村情概況,基礎設施,人口衛生,自然資源,文化教育,村務公開,農村經濟,新農村建設,基層組織,

村情概況

該村隸屬於雲南昆明市富民縣永定鎮,地處永定鎮南邊,到鎮道路為砂石路,交通不方便。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距永定鎮政府所在地10公里,距富民縣縣城10公里。該村姜辨灑籃轄萬慶寺、迤麥場、外麥場、磚房村等4個村民小組,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27人。全村國土面積平方公里,海拔1900米,年平均氣溫15.7℃,年降水量848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小麥農作物。該村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基礎設施

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有254戶通自來水,有25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254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44戶,農戶總數的100%、100%和9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6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00戶,分別占總數的24%和78%。
該村到永定鎮道路為砂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距離最近的車站10公里,無集貿市場。全村共擁有汽車18輛,拖拉機21輛,機車17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763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06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6畝。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13戶,建有小水窖1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03戶。全村有4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習婚有3個自然村已通路,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4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11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2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4戶居住於其他結構府炒格的住房。

人口衛生

資料顯示,該村有農戶259戶,共有鄉村人口932人,其中男性470人,女性453人。其中農業人口923人,勞動力572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苗族混居地,其中漢族916人,彝族18人,其他民族5人。全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879人,參合率97%;享受低保24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永定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8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永定鎮衛生院8公里。該村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3個,人畜混居的農戶139戶,占農戶總數的55%。

自然資源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有耕地總面連慨悼拘積1108.5畝(其中拘膠踏:田763畝,地345.5畝),人均耕地1.2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小麥等作物;擁有林地93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93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03畝,主要種植桃、李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6畝,其中養殖面積2畝;荒山、荒地2246.5畝。
雲南省富民縣永定鎮麥場村村委會大門雲南省富民縣永定鎮麥場村村委會大門

文化教育

資料顯示,該村建有國小1所,在校學生82人,距離鎮中學8公里,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25人,其中小學生82人,中學生43人。

村務公開

該村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務、賬務。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4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923畝,一事一議籌勞3051個(勞均5.3個)。

農村經濟

2009年,該村農村經濟總收入665.98萬元,種植業收入151.4萬元,占總收入的23%;畜牧業收入118萬元,占總收入的20%(其中出欄肉豬1134頭,肉牛54頭,肉羊125頭);漁業收入6.18元,占總收入的12%;林業收入11.8萬元,占總收入的20%;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收入382萬元,占總收入的52%;工資性收入23.4萬元,占總收入的2%。農民人均純收入3121元。全村外出務工人數129人(占勞動力的23%),在省內務工128人,到省外務工1人。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該村按照雲南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對涵洞進行了清理維修,確保涵洞通水暢通。

基層組織

資料顯示,該村建有黨總支部1個,下設2個黨小組,共有黨員46人,其中男黨員34人、抹霸茅女黨員12人。該村建紋蘭姜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6個,共有團員36人。

農村經濟

2009年,該村農村經濟總收入665.98萬元,種植業收入151.4萬元,占總收入的23%;畜牧業收入118萬元,占總收入的20%(其中出欄肉豬1134頭,肉牛54頭,肉羊125頭);漁業收入6.18元,占總收入的12%;林業收入11.8萬元,占總收入的20%;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收入382萬元,占總收入的52%;工資性收入23.4萬元,占總收入的2%。農民人均純收入3121元。全村外出務工人數129人(占勞動力的23%),在省內務工128人,到省外務工1人。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該村按照雲南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對涵洞進行了清理維修,確保涵洞通水暢通。

基層組織

資料顯示,該村建有黨總支部1個,下設2個黨小組,共有黨員46人,其中男黨員34人、女黨員12人。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6個,共有團員36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