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羅德·麥克米倫(麥美倫)

哈羅德·麥克米倫

麥美倫一般指本詞條

哈羅德·麥克米倫(Harold Macmillan,1894年2月10日—1986年12月29日),生於英國倫敦蘭貝斯區布里克斯頓,政治家、教育家、作家,保守黨成員,英國首相

哈羅德·麥克米倫畢業於伊頓公學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1914—1918年在英國近衛步兵第一團服役。一戰中多次參加對德作戰,三次負傷。1919—1920年任加拿大總督希爾公爵的侍從副官。1924年當選為下院議員。1940年任軍需供應郡政務次官。1942年任殖民地部副大臣。1942—1945年任空軍部大臣及空軍部在西北非的駐節大臣。1943—1944年兼任聯合王國駐法國民族解放委員會代表。1945年5—7月任邱吉爾看守內閣空軍大臣。1951年任住房和地方政府大臣。1954年任國防大臣。1955年任外交大臣。1955年任財政大臣。1957—1963年任首相兼首席財政大臣。1963年託病辭去首相職務。1960年起任牛津大學校長。1984年被封為伯爵,稱斯托克頓伯爵一世。1986年因病去世,享年92歲。

哈羅德·麥克米倫任首相期間,推行殖民主義政策,進行殖民戰爭。1958年追隨美國出兵侵占中東,派兵侵入約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哈羅德·麥克米倫
  • 外文名:Maurice Harold Macmillan
  • 別名:Supermac
  • 國籍英國
  • 出生日期:1894年2月10日
  • 逝世日期:1986年12月29日
  • 畢業院校伊頓公學牛津大學
  • 職業:政治家
  • 主要成就:1957年至1963年期間出任英國首相
    1960年起任牛津大學校長
  • 出生地:英國布里克斯頓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內閣大臣,首相生涯,辭職下台,晚年歲月,為政舉措,外交方面,軍事方面,經濟方面,社會活動,個人作品,個人生活,個人評價,人物軼事,綽號眾多,機智應對,名言誤傳,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894年2月10日,哈羅德·麥克米倫(以下簡稱:麥克米倫)出於英國倫敦蘭貝斯區布里克斯頓,麥克米倫早年入讀伊頓公學
1912年,麥克米倫升讀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他在大學讀了兩年後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而從軍。在大戰期間,麥克米倫在御林軍團中服役,軍階至上尉,在此期間三度在戰事中受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由於他喪失了不少好友,因此他在戰後拒絕返回牛津大學就學。
1919年至1920年,麥克米倫任第9代德文郡公爵加拿大總督維克多·卡文迪許的副官。
1923年,麥克米倫在英國大西部鐵路線中出任主管一職。

內閣大臣

1923年,麥克米倫以保守黨人身份參加了爭奪蒂斯河畔斯托克頓議席的競選,但未成功。
1924年,麥克米倫在蒂斯河畔斯托克頓選區勝出,成為下議院議員。在議會中,他成為年輕保守黨人集團“基督教青年會”的成員。他雖然在1929年的選舉中落選,但又隨即在1931年的選舉中重奪議席。
1942年,獲調任到北非,作盟軍在地中海地區的英方代表。此外,在麥克米倫的參與下,希臘在1944年得以成立一個親英的政府,而他更將親德的哥薩克人送交蘇聯
哈羅德·麥克米倫
哈羅德·麥克米倫
二戰後,麥克米倫返回英國,並在邱吉爾的臨時政府中短暫出任空軍大臣一職。由於工黨在1945年大選取得了勝利,麥克米倫再次失去了下院議席。但他不久就在1945年11月的補選中在布羅姆利選區中勝出。
1951年,隨著保守黨大選勝出,麥克米倫在10月被委任為房屋部長。
1954年10月,改任為國防部長。
1955年4月至12月,在安東尼·艾登的政府中出任外務大臣。
1955年至1957年,出任財政大臣。
1956年,在爆發的蘇伊士運河危機中,麥克米倫第一個鼓吹入侵,但當英國陷入了財政困境後,他的態度卻驟然改變。蘇伊士運河危機也直接導致艾登被迫在1957年1月辭職,麥克米倫接任首相和保守黨黨魁。

首相生涯

1957年1月,麥克米倫接任英國首相兼首席財政大臣,並且當選為保守黨領袖。
哈羅德·麥克米倫(麥美倫)
1961年與甘迺迪總統交談
1959年,在麥克米倫的帶領下,保守黨成功在大選中取得勝利,麥克米倫連任首相。
1960年,麥克米倫兼任牛津大學校長。

辭職下台

1963年,“普羅富莫事件”對麥克米倫政府的威信構成了永久性的打擊,而事件更使到他的病情惡化。儘管麥克米倫稍後因英、美、蘇3國間禁止核試驗條約的談判使聲譽略有好轉,但黨內要求選出較為年輕的新領袖的呼聲越來越高。因此,他在10月18日辭去了首相一職,由時任外相的亞歷克·道格拉斯-霍姆伯爵接任。
哈羅德·麥克米倫(麥美倫)
哈羅德·麥克米倫
1964年9月,麥克米倫淡出政壇,並拒絕接受封為貴族,但他後在1976年願意接受英女皇頒贈的功績勳章。

晚年歲月

哈羅德·麥克米倫(麥美倫)
麥克米倫的盾徽
1984年,麥克米倫接受了貴族爵位,獲封為斯多克東伯爵和歐文登的麥克米倫子爵。
1986年12月29日,麥克米倫逝世於薩塞克斯郡塞爾活門的白樺果園,享年92歲。

為政舉措

外交方面

在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危機中,任議員的麥克米倫在外交政策問題上同保守黨有較大分歧。他投票反對政府在第二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期間作出的取消對義大利的制裁的決定。麥克米倫還大力主張反對納粹與綏靖政策,又猛烈抨擊漠視法西斯主義對和平衝擊的兩任保守黨黨魁、英國首相斯坦利·鮑德溫內維爾·張伯倫。這也間接為他在二戰期間奔赴一線擔任英方負責人、與艾森豪等盟軍統帥建立友誼從而便利擔任首相之後的外交談判奠定基礎。
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爆發後,麥克米倫接替艾登成為首相,以應對蘇伊士運河緊張局勢的殘局。他認為當時在“使用超級油船的新時代,蘇伊士運河幾乎是不中用的。”於是英國恢復了與美國的聯盟。在百慕達的一次會議上,麥克米倫向艾森豪談了蘇伊士危機期間杜勒斯不支持英國的行為。這次會談之後英美兩國便開闢了大西洋兩岸的首相和總統之間進行坦率的、非正式會談的渠道。美國將向英國提供飛彈,英國將繼續進行其核試驗。1957年5月,美國新任總統約翰·甘迺迪同樣與麥克米倫建立起友誼。但此事卻觸怒了力主擺脫美國對歐洲控制的法國總統戴高樂,因而導致1963年1月29日法國否決接納英國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
哈羅德·麥克米倫(麥美倫)
哈羅德·麥克米倫
麥克米倫也極力試圖緩和與蘇聯的關係,從而試圖維繫英國在國際關係中的重要地位。1959年初,麥克米倫訪問了蘇聯,這次訪問卻導致了第二年在巴黎召開了首腦會議。在開會期間,蘇聯在它的上空擊落一架美國U2飛機,導致蘇聯得到退出會議的藉口。儘管麥克米倫與法國總統戴高樂極力挽回蘇聯,這次首腦會議依舊被迫中止。
麥克米倫明白向歐洲大陸示好的重要性,所以他請求推遲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並探討發展歐洲自由貿易區的可能。英國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的請求在1963年1月29日被戴高樂所否決。戴高樂否決加入申請的原因,是因為他擔心歐共體從此會淪為一個“依賴美國的龐大大西洋團體”。這直接導致麥克米倫的努力失敗,而英國要遲至戴高樂在1970年逝世後,才有機會加入歐共體。
麥克米倫在首相任內一直面對大英帝國的解體問題。在1957年,英屬的黃金海岸馬來亞率先獲得獨立。而他在1960年發表了一篇名為《風雲變換》的演講,更進一步推動了獨立運動。繼黃金海岸獨立成加納後,奈及利亞肯亞分別在1960年和1963年得以獨立。然而,在中東事務上,麥克米倫認為英國仍有介入的必要,所以分別在1958年和1960年對伊拉克阿曼的管治作出干預。

軍事方面

隨著英國以藍光飛彈和藍鋼飛彈作獨立核威懾政策的失敗,以及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麥克納馬拉單方面宣布中止天空閃電飛彈系統,麥克米倫成功在1962年12月與美國達成《拿騷協定》,在協定中,美方承諾向英國提供北極星飛彈。而早在簽訂此協定以前,麥克米倫已同意在英美雙方共同監管的情況下,在英國本土部署60支雷神式火箭。早於1960年,麥克米倫已拉攏美、蘇兩國在巴黎的峰會達成有關限制核試的協定,但礙於U-2擊墜事件的發生而告吹。到了1962年,在麥克米倫再次大力的推動下,英國、美國和蘇聯三方終於成功簽訂《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

經濟方面

麥克米倫任財政大臣時已專注貨幣事務,而上任首相後,經濟也成為了他的主要專注範疇。然而,英國的國際收支平衡問題促使本土在1961年出現了不合理的凍薪情況。凍薪的問題更使政府的支持率下降,並引致保守黨在補選中失去不少議席。麥克米倫任內支持成立國家收入委員會,希望以委員會控制收入,以達至“有增長,無通漲”的政策目標。除此之外,他又推行過一連串措施,對經濟進行管制。
哈羅德·麥克米倫(麥美倫)
哈羅德·麥克米倫
麥克米倫對經濟採取一國保守主義,希望能夠達成高就業率的目標。可是他主要的財政部官員卻是貨幣主義者,他們對麥克米倫所採取的措施並不贊同,認為政府要支持英鎊,就要嚴密地控制幣值。他們的建議在1958年1月遭到了拒絕,結果導致三名財政部的重要官員——財政大臣彼得·霍尼戈夫、財政部經濟秘書尼格爾·伯奇和財政部財務秘書埃諾奇·鮑威爾均宣布辭職。

社會活動

退出政壇以後,麥克米倫接掌了家族生意,成為了麥克米倫出版社的總裁。
哈羅德·麥克米倫(麥美倫)
《時代周刊》封面人物之麥克米倫

個人作品

麥克米倫著有《政變之風》《戰爭疾風》《幸運之潮》《弄潮》《指明道路》和《結束日》等書。

個人生活

麥克米倫的祖父丹尼爾·麥克米倫(1813年—1857年)是一位蘇格蘭佃農,後來是倫敦麥克米倫出版公司的創始人之一。
麥克米倫的父親莫里斯·克勞福德·麥克米倫(1853年—1936年)繼承祖業,母親海倫·亞提·塔雷頓·貝麗絲(1856年—1937年)生於美國。
哈羅德·麥克米倫(麥美倫)
哈羅德·麥克米倫和妻子
麥克米倫在1920年迎娶加拿大總督維克多·卡文迪許,第九代德文郡公爵的女兒,多蘿西·卡文迪許。多蘿西一直被指與保守黨政治家羅伯特·布思比有婚外情。多蘿西在1966年逝世,享年65歲。麥克米倫夫婦育有一子三女:
莫里斯·麥克米倫,歐文登的麥克米倫子爵(1921年—1984年)、卡羅琳·費伯(1923年—)、凱瑟琳·艾默里(1926年—1991年)、莎拉·麥克米倫(1930年—1970年)。

個人評價

吉田茂(日本首相):麥克米倫首相將與美國的關係作為英國外交的基本原則。而且,不僅是麥克米倫首相,英國其他的政治家也同樣。他們和日本的一些政治家不同,不會將追隨美國視為劣等而不斷加以批判。他們那種毅然自信、不失矜持的態度非常值得尊敬。英美問存在的微妙的不一致儘管英國堅持將對美協調作為外交基調及基本國策,但是,在對待共產主義的態度或政策上,英國的政治家與美國的領導者之間似乎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見解。這一點不僅在工黨幹部身上顯示的特別明顯,在保守黨幹部那裡也一樣。麥克米倫首相就是其中之一。
羅里·科馬克(英國作家):哈羅德·麥克米倫在任的7年,在陳腐的20世紀50年代與“搖擺”的20世紀60年代之間搭建了橋樑:然而,麥克米倫本人卻盡顯愛德華時代的紳士形象,沒有什麼比頭戴獵帽拍照更讓他高興的了。這種裝腔作勢的姿態,讓人覺得他“時髦地自嘲”。用一位睿智的政治觀察家的話來說:“他沉迷於大英帝國的榮耀歷史及其在世界上難以超越的地位不可自拔:”在一系列安全醜聞被曝光後,麥克米倫作為首相的威望越來越弱,人們指責他思想保守、故步自封。在媒體曝光度越來越高的時代,他是否有能力在新的情報領域披荊斬棘、乘風破浪依然是個未知數。

人物軼事

綽號眾多

“Supermac”這個綽號最先由政治漫畫家維克多·威茲所起,原意在於諷刺麥克米倫,但最後卻事與願違,反而成為了一個中性,甚至是帶有褒義的綽號。麥克米倫後來於1962年改組內閣時,威茲曾給他起了另一個綽號“”,但這個綽號沒有被廣泛流傳。
哈羅德·麥克米倫(麥美倫)
Supermac漫畫

機智應對

麥克米倫素以在公眾面前冷靜鎮定和風趣幽默著稱,但他曾在妻子面對表示,自己曾在下議院的首相答問環節中(通常逢星期二舉行)給嚇壞。在1960年9月29日,當麥克米倫在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說時,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兩次以大聲叫囂和拍打桌面,打斷了他的演說。麥克米倫即場回答道:“如果他有話要說,我希望有人能夠把他說的話翻譯過來。”
有一次,工黨哈羅德·威爾遜指出,有學童窮得沒有穿鞋上學,麥克米倫幽默地回應:“若果威爾遜先生沒有穿鞋返學,是因為他的腳太大了!”他的回答隨即引來保守黨議員的發笑。

名言誤傳

外界常以為麥克米倫曾說過瑪格麗特·柴契爾大力推動私有化,是“賤賣家中的銀器”,但他的說話其實是被誤解了。事實上,這句話是他在1985年11月8日,托利黨改革派(Tory Reform Group)在卡爾頓會(Carlton Club)舉行的晚宴上所說的。他的說話內容,大意上是說不論個人,還是國家而言,在遇上經濟困難時出售資產是最平常不過的事,他又道:“首先喬治時代的銀器賣走了,接著是客廳里的精美家具,最後連卡納萊托的名畫也要賣掉。”當指出國內賺錢的鋼材業與鐵路,和英國電訊也相繼私有化時,他說:“它們就像僅餘兩幅的倫勃朗名畫。”麥克米倫的言論發表後引起了廣泛的討論,他也不得不在數天后,親身在上議院澄清自己的言論:“當我上次冒險對現有制度作出批評時,我擔心自己的言論被誤解了。作為一位保守黨黨員,我支持現在政府放棄主導資本主義,讓生產資料和資源分配回歸為私人擁有和私人管理,我肯定這樣會更有效率。而我真正要冒險問的問題是,若果這些是收入的話,我們應如何運用這龐大的資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