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補澀丸

鹿茸補澀丸是一種藥品。出自《雜病源流犀燭》卷九。具有溫腎固澀之功效。主治濁病,下元虛冷,莖中不痛,脈來無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鹿茸補澀丸
  •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九
  • 配方:人參、黃芪、菟絲子、桑螵蛸、蓮肉、茯苓、肉桂等
  • 功用:溫腎固澀
  • 主治:濁病,下元虛冷,莖中不痛,脈來無力
  • 分類:中藥
藥物組成,用法用量,方義,運用,加減化裁,使用注意,附方,

藥物組成

人參、黃芪、菟絲子、桑螵蛸、蓮肉、茯苓、肉桂、山藥、附子、鹿茸、桑皮、龍骨、補骨脂、五味子。

用法用量

上藥研磨,製成丸劑,每服10g,溫開水送下。

方義

方中附子、肉桂溫腎助陽;鹿茸壯元陽、益腎精;共為君藥。補骨脂補腎助陽;菟絲子補肝腎、益精髓;人參、黃芪、山藥、茯苓共補肺、脾、腎,以資腎元,為臣藥。五味子、蓮子養心滋腎,補脾澀精;龍骨、桑螵蛸益腎固澀同為佐使。諸藥合用,補腎精、壯元陽、益脾肺,共奏溫腎固澀之功。使心腎交通,水火既濟,開闔有度,陰陽協調,則白濁自能痊癒。

運用

除用於尿濁外,男科還可用其治療腎陽虛在所致的陽痿、早泄、滑精等男性性功能障礙以及精液稀薄、精子量少、精液不液化等男性不有症。婦科將其用於治療女子宮寒不孕等。凡尿濁,症見小便混濁不清,日久不愈;伴形寒肢冷,精神委頓,舌淡胖大,脈沉遲無力;證屬下元虛冷,腎陽虛衰者均可運用。

加減化裁

食少納差者加焦山楂,神曲;便溏者加訶子、草豆蔻;早泄者加芡實、金櫻子;性慾減退者加淫羊藿、巴戟天。

使用注意

本方治下元虛冷之證,藥性多大溫大熱,故陰虛火旺者不宜。

附方

名稱:十力大補丹
組成:防風、黑豆、川烏、蒼朮、草烏、生薑、蔥白
用法:上用川烏、草烏、蔥、姜搗碎,用皮紙裹,露一宿後,入新瓦罐內盛,緊裹器口,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如是日畢取出,入前三味末和勻,用糯米糊為丸,如團魚子大許。每服一丸,臨臥睡時咬破,用溫酒吞下,薑湯亦可。後加人參、當歸、青黛各四兩
主治:諸般風疾,口眼喎斜,手腳腫痛,渾身拘急癱軟,半身不遂,頭風腳氣,下元虛冷無力
出處:《普濟方》卷一一五
名稱:七聖丸
組成:原蠶蛾、牛膝、龍骨、白石脂、桑螵蛸、肉蓯蓉、山芋
用法:上為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食前溫酒下
主治:虛勞,下元虛冷,小便白濁,精滑不禁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二
組成:天門冬、生地黃、熟地黃、木鱉子、大附子、蛇床子、麥門冬、紫梢花、杏仁、遠志、牛膝、肉蓯蓉、官桂、肉豆蔻、菟絲子、虎骨、鹿茸
主治:男子下元虛冷,小腸疝氣,痞疾,單腹脹滿,並一切腰腿骨節疼痛,半身不遂。婦人子宮久冷,赤白帶下,久不坐胎
出處:《壽世保元》卷四
功用:存精固漏,活血通脈,壯陽助氣,返老還童
名稱:無價寶
組成:川楝子、牛膝、檳榔、菟絲子、蛇床子、乾薑、穿山甲、蓮肉、乳香、沉香、白檀香、鹿茸、巴戟、大茴香、仙靈脾、破故紙、風眼草、胡蘆巴、人參、澤瀉、山藥、五味子、熟地黃、麥門冬、肉蓯蓉、茯苓各、白芍藥
用法:上藥除乳香、沉香、白檀香、菟絲子四味另研為細末,其餘二十三味各為細末,同前四味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增至九十丸,好酒送下,以乾物壓之。修合之日,加丁香一錢
主治:五勞七傷,四肢無力,腳腿沉困,骨節酸疼,面目無光,陽痿不起,下元虛冷,夢失精液
出處:《傷寒標本》卷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