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附丸

椒附丸,中醫方劑名。出自《醫方類聚》卷十引《嚴氏濟生方》。具有溫腎止瀉縮尿之功效。主治腎氣虛衰。大便泄瀉,腰膝乏力,小腹冷痛,四服欠溫,小便頻多或遺尿,面色蒼白,舌淡苔白,脈沉細遲。

基本介紹

  • 名稱:椒附丸
  • 出處:《醫方類聚》卷十引《嚴氏濟生方》
  • 組成:椒紅、桑螵蛸、龍骨、山茱萸、附子、鹿茸
  • 功用:溫腎止瀉縮尿
  • 主治:腎氣虛衰。大便泄瀉,腰膝乏力,小腹冷痛,四服欠溫,小便頻多或遺尿,面色蒼白,舌淡苔白,脈沉細遲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椒紅(炒出汗)、桑螵蛸(酒炙)、龍骨(生用)、山茱萸(取肉)、附子(炮,去皮)、鹿茸(酒蒸,焙)各等分。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送下。

功用

溫腎止瀉縮尿。

主治


腎氣虛衰。大便泄瀉,腰膝乏力,小腹冷痛,四服欠溫,小便頻多或遺尿,面色蒼白,舌淡苔白,脈沉細遲。

方義


本方主治證為腎氣虛寒,溫化無力,開合失司。治當溫補腎陽,澀腸止瀉,縮尿止遺。方中附子溫壯元陽,散寒止痛,為君藥。鹿茸溫壯腎陽,補益精血,陰陽並補;龍骨收斂固澀以止瀉;桑螵蛸補腎助陽縮尿,共為臣藥。花椒溫里散寒止痛,山茱萸補益肝腎,強壯腰膝,收斂固澀,以為佐助。酒、鹽為引,以增溫補下元之力。諸藥配伍,重在溫陽固澀,且陰陽並補,寓有陰中求陽之意,以使腎氣充足,溫固有力,則泄瀉及遺尿等症可除。

附方

名稱:椒附丸
組成:附子、川椒、檳榔、陳皮、牽牛、五味子、石菖蒲、乾薑
用法:上銼,以上好米醋於瓷器內用文武火煮令乾,焙為細末,醋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鹽酒或鹽湯空心食前吞服。婦人血海冷,當歸酒送下;泄瀉,飯飲送下,冷痢,薑湯送下;赤痢,甘草湯送下
主治:下經不足,內挾積冷,臍腹弦急,痛飲腰背,四肢倦怠,面色黧黑,唇口乾燥,目暗耳鳴,心松短氣,夜多異夢,晝少精神,時有盜汗,小便滑數,遺瀝白濁,腳膝緩弱,舉動乏力,心腹脹滿,不進飲食;婦人血海冷,泄瀉,冷痢,赤痢;腎氣虧乏,腰疼
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
功用:補虛壯氣,溫和五臟,暖補下元
名稱:椒附丸
組成:蜀椒、附子、木香、細辛
用法:上為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日午、臨睡溫酒送下
主治:厥逆頭痛,齒痛骨寒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一
名稱:椒附丸
組成:綿附、胡椒
用法:上為末,薑汁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薑湯或鹽湯空心吞下
主治:臍下極冷,腹痛楚異常,手足亦冷,不任冷水冷食,面黃肌瘦,按之痛稍止者
出處:《世醫得效方》卷三
名稱:八味地黃丸
組成:熟地黃、牡丹皮、白茯苓、澤瀉、山茱萸、山藥、黑附子、厚朴
用法:依法修合,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滾湯送下
主治:腎氣虛衰,不能攝養,使邪水溢上,多吐痰涎
出處:《杏苑》卷四
名稱:獨活散
組成:獨活、附子、杜仲、細辛、熟乾地黃、當歸、白茯苓、桂心、牛膝、側子、防風、白芍藥
用法:上為粗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主治:腎氣虛衰,腰腳冷痹,風麻不仁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四十四

重要文獻摘要


《醫方考》:虛者,腎精不足也;寒者,命門火衰也。腎主二便,腎臟虛寒,則不能禁固,故令大便滑瀉。味厚為陰中之陰,故用山茱萸、鹿茸以益腎家之陰;辛熱為陽中之陽,故用椒紅、附子以壯命門之火;味澀可以固脫,故用螵蛸、龍骨以治滑瀉之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