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溪村

鹿溪村原名鹿溪橋,以宋慶曆四年在該地建一座鹿溪橋而成為地名,後簡稱鹿溪。位於綏安鎮南部,處縣城東郊。東鄰黃倉村,西鄰爐尾村,北鄰石齋村,南隔鹿溪與後港村交界。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78畝,擁有林地2855畝,主要產業為種植、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鹿溪村
  • 外文名稱:Luxi Village
  • 別名:鹿溪橋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福建漳州漳浦縣綏安鎮
  • 電話區號:0596
  • 郵政區碼:363299
  • 地理位置:綏安鎮南部,漳浦縣城東郊
  • 人口:2452人
  • 方言:閩南話
  • 車牌代碼:閩E
  • 民族:漢族
村情概況,基礎設施,農村經濟,自然資源,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政區沿革與姓氏源流
鹿溪民國29年為東英鄉所轄鹿車保,民國33年東英鄉合併於綏安鎮,鹿車保改為鹿溪保(原鹿車保所轄車仔社改屬石齋保)。新中國初期為屬於第一區(城關區)的鹿溪鄉。1956年改屬石榴區。1958年9月改為屬城關公社的鹿溪大隊(1961年7月至1964年9月一度改屬從城關公社分設的鹿溪公社),1984年9月改為屬城關鄉的鹿溪村,1988年5月城關鄉併入綏安鎮,鹿溪村屬綏安鎮轄。村轄鹿溪及白石山腳2自然村,全村共618戶,2452人,其中白石山腳30戶,125人。鹿溪村為胡姓聚居地
經濟狀況與基本設施
全村有水田870畝,農地520畝,主要種。山地一千多畝,分別在旗山、鼓山,山頂造林,山坡種植荔枝、龍眼等果樹。
從前鹿溪水深,潮水漲到村邊,水路交通運輸方便,鹿溪社曾作為貨物中轉的埠頭。曾有碾米廠(最多時5家)。鹿溪改道後,已失去水路運輸優勢。
現全村有手扶拖拉機20多輛,農用車30多輛,在縣城及開發區為建築行業運載沙石及其他建材。全村有建築隊50伙共300多人從事建築業。有青年200多人在開發區三資廠打工。
全村飲用井水。供電情況正常,農戶電視基本普及,電話裝機普及率50%。
鹿溪國小,民國時期已開辦,利用胡氏祖祠為校舍。新中國成立後建新校舍,1973年改建,1975年增建一座,現校園面積3630畝,建築面積1352平方米,設12班級,學生372人,教師30人。
文物古蹟
胡氏祖祠,現利用為老年人活動中心。
青峰岩,亦稱峰山岩,在旗山上。
鹿溪庵,庵前有“第一山”、“離垢境”等石刻,旁有胡廷宴故居
古代人物
胡文遠,明嘉靖三十四年舉人,官淮府長史。
胡文耀,明嘉靖四十四年進士,官戶部郎中。
胡賓墀,明萬曆二十年進士,官刑部主事。
胡廷宴,明萬曆二十三年進士,官陝西巡撫。
胡廷宰,明萬曆二十二年舉人,儀賓(郡馬),為南康王朱翊宅長女婿。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36戶通自來水。有36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3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81.0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0戶(分別占總數的27.03%和27%)。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4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40公里。全村共擁有農用車4輛,拖拉機6輛,機車7輛。全村建有沼氣池1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4戶,建有小水窖40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90畝,有效灌溉率為50.56%,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9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8 畝。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9戶居住於磚木結構住房,有27戶居。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3.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5萬元,占總收入的54.86%;畜牧業收入16萬元,占總收入的36.5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59頭,肉牛63頭,肉羊287頭,雞532隻);林業收入0.23萬元,占總收入的0.84%;第二、三產業收入2.27萬元,占總收入的8 %。農民人均純收14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9人(占勞動力的13%),在省內務工5人,到省外務工4人。

自然資源

全村有田70畝,地108畝,人均耕地1.15畝,主要種植糧食、經濟作物等作物;經濟林果地16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03畝,主要種植板栗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92畝,其中養殖面積92畝;草地1900畝;荒山荒地1975畝,其他面積2000畝。

特色產業

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0%。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核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6戶,共鄉村人口150人,其中男性77人,女性73人。其中農業人口149人,勞動力93人。該村以彝族為主(是彝族居住地),其中彝族150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8人,占人口總數的18.06%;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50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7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4公里,距離鄉衛生院40公里。該村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36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說全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安龍堡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4公里,距離中學44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8人,其中小學生15人,中學生3人。
該村有業餘文娛宣傳隊2個(花鼓、大娛樂各1)。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交通不方便,基礎設施差。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鞏固種植業,大力發展養殖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