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戶時代
- 外文名:edo time
“浦凪ぎし水軍の島蟬時雨”。這是一句描寫瀨戶內海島嶼的俳句,其中所說的水軍之島,就是指鹽飽諸島中的本島。
通過紀伊水道鳴門、明石海峽西進的海流,通過豐後水道東進的海流,他們在備讃兩國之間的瀨戶內海匯合。這裡潮流複雜,旋渦眾多,人稱"潮湧之海"。在這片海域裡,分布著包括本島、與島、櫃石島等等大小二十八個島嶼,總稱為鹽飽諸島。
在這些島嶼上是擁有優秀的造船和航海技術的鹽飽島民。自古以來,他們就暗中進行海賊活動,在平安時代末期武士階級興起以後,他們又與其結合,形成了所謂的鹽飽水軍,自南北朝時代以降,他們都能夠和當時掌握大權者,構築起密切、直接的關係。
室町時代,伊予能島的村上水軍屬於大內氏一方。和村上氏交流密切鹽飽水軍也就被村上說得支持大內氏。當時,大內氏和細川氏爭奪向明國派遣勘合貿易船的權利。擁有優秀航海技術的塩飽水軍在支持大內對明朝貿易的行動中十分活躍。但是他們也同時在從事倭寇活動,鹽飽水軍的頭目一度被稱為"倭寇大將軍"。
戰國時代,鹽飽水軍很早就加入了織田信長一方攻擊本願寺,獲得了自由進出堺港的權利。天正五年(1577年)石山本願寺籠城戰中,塩飽水軍在宇多津沖多次奇襲運送食糧等補給品到本願寺的毛利軍輸送船團(據《坂出史略年表》)。在繼承了信長衣缽的豐臣秀吉執政時代,他們參加了對島津氏攻擊和對北條氏的攻擊。小田原之戰中,他們接受了食糧輸送的任務,途中突然遭到暴風雨的襲擊,當時其它的中四國輸送船團全部返航,而鹽飽水軍船隊卻在期限內安然無恙的抵達。天正十八年,秀吉感激鹽飽水軍的功績,特別賜予了“鹽飽諸島物成高一千二百五十石,水主六百五十人領有”的朱印狀。以及獲得了自治權和漁業權——對近海從事漁業的漁船徵收“網運上銀”。
所謂“人名制”,就是由諸島眾集體選舉出四名年寄,由他們四人協商決定鹽飽諸島的政治事務。天正年間人名制度的年寄是:宮本傳太夫、吉田彥右衛門、真木又左衛門、入江四郎右衛門四位。其中最有名的是宮本傳太夫,傳太夫法名道意,在秀吉侵略朝鮮時立下過眾多戰功。宮本氏原本是肥後國菊池家譜代家臣。在菊池氏被大友氏滅亡以後,這一族的一部分就移居到了鹽飽本島。從“人名制”這種相對民主制也可以看出鹽飽水軍在德川幕府中的重要地位。
返回:日本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