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茶關是陝西省地名,因地理位置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鹽茶關
- 國家:中國
- 所在區域:陝西省
- 羅馬字母拼寫:Yáncháguān
鹽茶關是陝西省地名,因地理位置而得名。
鹽茶關是陝西省地名,因地理位置而得名。地名含義地處三岔路口,山峻谷深,通往川甘之要隘,寧羌州志謂設險守固在必爭土地,官府在此置設嚴查,曾稱嚴查關,又因古時隴蜀鹽茶貨運多經此道,稱之為鹽茶關。歷史沿革1949年解放前夕屬燕...
官名和衙署名,為前清道員和道員機構之一,專司鹽務與茶法。雍正五年(1727)置四川驛鹽道一人,停糧道兼理之責。乾隆二十五年(1760)專司鹽茶,設一人。宣統二年(1910)裁。【釋義】清代地方管理鹽政、茶務的機構(或者官員)。如“四川鹽茶道”。【歷史背景】宋以後,由於茶和鹽同行禁榷,在有些地方,榷司和...
池鎮境內的漁塘河是川黔兩省的界河。四川總督張廣泗閱邊認為原川、黔省界應以漁塘河為界,雍正五年(1727年)永寧府(今四川敘永縣)劃歸四川,乾隆元年(1736年)清水塘劃歸貴州,漁塘河是清池的母親河,河水向東流去,經過茅台河、赤水河進入長江。鹽茶古道縱貫川黔兩省跨漁塘河過清池到黔西。清水塘由驛站演化為...
消暑鹽茶 消暑鹽茶是以茶葉為主要材料製作的藥膳。藥膳配方 茶葉60克,食鹽3 0克。製作方法 加水1000克浸泡 。代茶飲。功能效用 清熱解暑。適用於 消暑。
豆子芝麻姜鹽茶是以炒熟乾黃豆,炒熟乾芝麻等為主料製作的飲品。製作場景 豆子芝麻姜鹽茶製作場景 由來 姜鹽豆子芝麻茶又喊作岳飛茶。顧名思義岳飛茶肯定是跟南宋名將岳飛有關。聽娭毑說起這茶還有一段頗為有趣來歷:傳說南宋紹興年間,岳飛被朝廷授予鎮寧崇信軍節度使,奉旨帶兵馬南下,準備鎮壓楊么領導的農民起義...
補水姜鹽茶是由生薑、食鹽、綠茶製成的飲品,可以清腸和胃,生津止渴,出自《中醫學》。補水姜鹽茶 【出處】《中醫學》【組成】生薑2克,食鹽4.5克,綠茶6克。【功用】清腸和胃,生津止渴。【主治】小兒腹瀉屬食滯或濕熱(暑濕)證,如腹瀉稀溏或水樣,有酸臭氣或臭穢氣,尿少,煩躁,口渴多飲,苔黃膩,...
工部分司,官署名。簡稱工關,又稱工部分司。清朝工部所屬之稅關。順治 (1644—1661) 初仿明工部抽分之制設。掌征通關竹木稅,併兼征鹽茶及商貨稅課,由工部營繕、都水二司稽核。沿革 同“工部榷關”。官署名。簡稱工關,又稱工部分司。清朝工部所屬之稅關。順治 (1644—1661) 初仿明工部抽分之制設。...
彩霞嶺 彩霞嶺,黑橋東的彩霞嶺,南宋時設掌管鹽茶鈔契約的機構,因此,又名契約場。其實地此無嶺,實為土堆。杭州諺語“有‘山’無山,有‘嶺’無嶺”,此為其中一嶺。
九江關監督 九江關監督,官名。清朝戶關監督之一。順治二年(1645)設,為九江榷關之主官。關署位於九江府城西郊。沿革 官名。清朝戶關監督之一。順治二年(1645)設,為九江榷關之主官。關署位於九江府城西郊。乾隆四年(1739)改由廣饒九南道兼充。職責 掌收鹽茶竹木之船料及牲畜稅。
陳宜中擔任江東提舉鹽茶平公事期間,曾上書《請禁鹽法抑配之害札子》,該奏疏講述了由政府發行鹽鈔,令商人付現,按錢領券。發券多少,視鹽場產量而定。券中載明鹽量及價格,商人持券至產地交驗,領鹽運銷的鹽鈔法,本來是方便百姓的好辦法,但到南宋末年時,出現了強行攤派的現象。諸吏以次充好,鹽中雜以...
說到鹽台,先要談及我國的飲茶方式。從歷史上看,飲茶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即西漢至六朝的粥茶法(煮茶與煮粥、煮菜差不多),其實是帶藥味的羹湯,也可叫藥茶階段;唐至元的末茶法,即將茶研成末飲用,也稱為鹽茶階段;之後直到現在都是茶葉階段。當然,這是極粗略的劃分。唐人飲茶 要在其中加入橘皮、鹽、...
道光初,署鹽茶都司,乞病歸,卒。知羅思羅思舉,字天鵬,四川東鄉人。少有膽略,蹻捷,逾屋如飛。貧困,為盜秦、豫、川、楚間。結客報仇,數殺不義者。遭厄,幸不死,久之自悔。教匪起,充鄉勇,誓殺賊立功名。主 王三王三槐踞東鄉豐城為巢,眾數萬,官軍莫敢擊,出掠羅家壩,團勇不習戰。思舉見...
鹽茶古鎮一清池 彭家古民居木雕藝術 赤水河畔土司莊園群 牌坊的故事 “十二隻獅子順牆跑”倒在歷史塵埃中的文峰閣 雙井寺與普惠寺 百花山與道台衙門 清代著名女詩人周婉如手跡 走進“新馬太 尋找大方99口井 金沙石刻藝術 畢節曾經的“斗米斤鹽”《西黔日報》:畢節第一張日報 抗戰歌曲喚醒沉睡的山城 畢節大曲傳奇...
13、韓成璘 (韓霆子。乾隆四十六年襲外委土司職及指揮使銜。後鹽茶回變,防禦有功,總督福康安給土司外委札付。)14、韓成璋 (韓成璘弟。襲外委土司職及指揮使銜。)15、韓廷佐 (鹹豐十一年襲外委土司職。)16、韓 鈞 (韓霆曾孫。同治元年襲外委土司職。後陣亡。)17、韓廷俊 (韓鈞子。同治十年襲外委土司...
清初屬平涼府,順治三年(1646年)隸平涼府鹽茶同知;乾隆十二年(1747年),原駐固原城的鹽茶同知移駐海喇都堡,起建廳署,遂為鹽茶廳城。同治十三年(1874)裁廳設海城縣。民國時期 民國三年(1914)改稱海原縣,屬甘肅省平涼專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將全縣劃為5個自治區實行自治,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