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人文底位於亭湖區便倉鎮。該鎮為見諸宋史的千年古鎮,枯枝牡丹因奇、特、怪、靈而馳名中外,古典小說《鏡花緣》及明、清《鹽城縣誌》均有描述和記載。
枯枝牡丹每年都是穀雨前後3日內開花。花分紫紅、粉紅兩種,花蕊金黃。花開時奼紫嫣紅,襯托著花朵的葉片,繁茂厚實,青翠欲滴;主幹卻似飽經風霜、憔悴欲朽,如乾柴一般。正常年份,每朵花多為十二瓣;閏年,每朵花多為十三瓣。清人孫一致有《醉楊妃》詩讚曰:風流當日擅紅顏,天寶承恩獨壓班,塵暗胭脂零落盡,卻余花影在人間。便倉的枯枝牡丹從宋末至今,已有七百餘年,以奇、特、怪、靈著稱於世。一奇:便倉的枯枝牡丹葉綠、枝枯、花艷。《鏡花緣》中述稱:“如今世上所傳的枯枝牡丹,淮南卞倉(便倉)最多,無論何時,將其枝梗摘下,放入火內,如乾柴一般,頓可燃燒”。二特:便倉枯枝牡丹唯有在便倉枯枝牡丹園內才正常開放,如移植它地,或不開花、或花小而不艷。明朝有一鹽官楊應廣,酷愛其靈氣,移植至官署,栽而不活。只得棄之,卞氏後裔復取,栽至原地,竟枝舒葉茂,生機勃發。三怪:枯枝牡丹花瓣能應曆法增減,農曆閏年十三月,花開十三瓣,平年十二月,花開則十二瓣,形成規律性的單瓣牡丹。四靈:枯枝牡丹頗具靈性,似能感應世事時勢,開國大典、建國十周年大慶、1972年恢復聯合國席位,黨的十四大、十六大召開等均在嚴冬季節花開二度,枯枝無葉、唯花獨秀;而毛主席、朱德委員長、周總理等老一輩國家領導人逝世時,同年10月30日竟放白花,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現園中牡丹已有400多株,70多個品種,每年穀雨前後,這裡繁花似錦,遊人如織。
歷史底蘊
便倉
枯枝牡丹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和人文底蘊,據歷史記載,這裡的枯枝牡丹原於
洛陽,北宋末年,
蘇州楓橋人卞濟之,曾任
陝西參政公,為官清廉。宋亡後,隱退
江南,為避戰亂,又舉家遷至東溟(今
鹽城便倉),並攜
洛陽紅、白兩株牡丹植於園內,取其紅者,以示報國忠心,取其白者,以示為官清正。卞氏後裔卞元亨隨
張士誠起義,成為
吳王的部將。
朱元璋打敗
張士誠後,元亨隱退家鄉。
朱元璋聞
卞元亨的才名,多次徵召,卞元亨隱居不出。
朱元璋一怒之下,將他發配
遼東邊境。這一走就是十年,牡丹十年未開,十年後元亨得赦歸來,牡丹再次開放。他百感交集,寫下了《戎歸》一首:丈夫志遠遍天涯,一跨
遼東忽到家,荒徑尚存蒼翠柏,故園尤有牡丹花。文章自古渾如夢,勇略於今誰共夸?回首風煙成往事,樂夫天命何復嗟!同時,有感於愛妾10年相守之情,又題
詠牡丹兩首:牡丹本是親手栽,十度春風九不開,多少繁華零落盡,一枝猶待主人來。草唐
松菊晚凋殘,獨有
西園舊牡丹,自是枯枝存勁節,依依唯念故人還。
命名原因
那么,世上的牡丹有數百種,為什麼獨有便倉的牡丹冠以“枯枝”二字呢? 原來,便倉
枯枝牡丹除了傳奇的歷史之外,還具有奇異的特色:枯而不朽!這裡的牡丹,花朵美鮮潤澤,不過,無論何時將其枝摘下,用火柴點燃,頓時就可燃燒。而且,正常年份,牡丹每朵花為12瓣,但是,每逢農曆閏月的那一年,花朵則為13瓣。
另外,本是春花的牡丹,曾多次兩度開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那一年,
枯枝牡丹盛開在舉行開國大典之日;國慶10周年時,枯枝牡丹兩度開花;1972年,聯合國恢復我國的合法席位時,枯枝牡丹又在隆冬開放;1987年,中共十三大之後,園內和園外散植的單瓣紅白牡丹,,再次開出若干無葉之花。雖然是巧合,卻給
枯枝牡丹增添了一種神秘的色彩!
歷史傳說
因奇、特、怪、靈而著稱於世。此花鮮枝可燃、它處難開、應曆法增減、能感應世事時事的特點,加之唐代女皇武則天下令放火炙烤牡丹的傳說和清代名著《
鏡亭內滿園花開,奼紫嫣紅,猶如胭脂凝成,美艷潤澤,芬芳馥郁;襯托著花朵的葉片,繁茂厚實,青翠欲滴,主幹卻似
飽經風霜、憔悴欲朽的記載,使她更加不同凡響。
相關事件
1943年,日軍侵犯便倉,
枯枝牡丹園成為一片瓦礫。當地民眾冒著日軍轟炸的硝煙,將花根小心挖出,藏進麻袋,栽在自家菜園中,才使
枯枝牡丹免於滅頂之災。解放後,當地政府先後4次重修和改建
枯枝牡丹園,現已建成
蘇州園林式花園,牡丹品種近百個。原國防部長張愛萍為該園題寫了“
枯枝牡丹園”的橫額和“海水三千丈,牡丹千百年”的楹聯。目前枯枝牡丹園已成為
蘇北對外開放的又一個旅遊景點,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人墨客前往觀賞。
地圖信息
位置: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便倉鎮花園路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