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鹽城市2007年政府工作報告
- 性質:報告
- 時間:2007年
- 類別:地方法規
過去的一年,我們主動適應國家巨觀調控,實現了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積極創新思路,破解難題,推進發展。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174.3億元,比上年增長15.1%,是“十五”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4657元,增長15%。地方一般預算收入48.8億元,增長28.9%;財政總收入實現超百億元,達到111億元,增長27.7%。經濟結構進一步最佳化,三次產業比重為20.9∶45.7∶33.4,二、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推進高效農業發展,農業實現豐產豐收,一產增加值增長5.5%。組織實施農民致富工程,農民人均純收入5431元,增長11%。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著力培植支柱產業和骨幹企業,悅達集團年營業收入突破300億元,東風悅達起亞汽車公司年納稅8.1億元;亨威、豐山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全市中國名牌總數位居蘇北第一。加快科技創新步伐,新增國家和省高新技術企業14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產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繼續狠抓項目推進,組織實施工業“三百工程”和各類重點工程,東風悅達起亞汽車第二工廠已進入設備全面安裝階段,東台、大豐風電場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67.5億元,增長33.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投資增長37.2%。進一步明確服務業發展目標和重點,提升城市服務業發展水平,積極實施“百鎮千村”市場工程,三產增加值增長15.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比年初增加92億元,各項貸款餘額增加54億元。旅遊業取得新的發展,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成為國家4A級景區,東台市成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過去的一年,我們積極推進沿海開發和新一輪中心城市建設,拓展了經濟發展的新空間。搶抓省加快實施沿海開發戰略的機遇,按照“依港興工、以工興市、集約開發、保護生態”的總體思路,堅持規劃先行,“三港”聯動,基礎設施突破,項目支撐,推進沿海開發工作。面向全國招標制定的《鹽城市沿海開發戰略規劃》通過評審,大豐港成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珍禽自然保護區區劃範圍調整工作取得重要進展,沿海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項目招商工作全面展開,積極爭取增加建設用地計畫,為沿海經濟發展預留了空間。圍繞做大做強中心城市,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進程,對新一輪城市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調整最佳化城市總體規劃,強化規劃管理,明確了大市區產業布局和三年城市建設目標任務,組織實施一批城建重點項目,鹽瀆公園建成開園,火車站即將竣工,五星汽車客運站、四路一廣場等工程正在加緊建設;完成城市飲用水通榆河取水口工程,大新河閘站、團結河閘站、串場河防洪閘等城市防洪骨幹工程開工建設,城南污水處理廠、城東污水處理廠三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啟動串場河景觀帶建設。創新城建投融資體制,組建了國投公司和城投公司,成立了城南新區開發建設指揮部,搭建了新一輪城市建設的運作平台。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沿海高速鹽城至連雲港段、鹽淮高速建成通車,9條連線線工程順利實施;新一輪海堤達標工程全面啟動;沿海電力通道工程順利啟動,新農村配電網建設改造工程全面竣工,完成總投資超過10億元。
過去的一年,我們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增強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活力。完善重點企業改革方案,多方籌措改制成本,積極推進開放式重組,眾想集團、交建集團、自來水公司、拖拉機廠、商業大廈等企業重組改製取得突破。經營性事業單位改制工作繼續推進。調整市區財政管理體制,新體制開始運行。大豐、阜寧組建了農村合作銀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開始啟動。大力推動全民創業,加快民營經濟發展,全市新增私營企業5000戶,新發展個體工商戶3.2萬戶;個體私營企業入庫稅收增長21.6%。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全市註冊外資實際到帳3.25億美元,實現倍增目標,其中韓資到帳1.2億美元,占全市利用外資總量的36.9%;外經合作營業額4.4億美元,新派境外勞務3.02萬人,分別增長22.5%和32%;外貿出口超過10億美元,增長21.9%。開發區和工業集中區發展步伐加快,新增5個省級開發區。接軌上海及區域合作取得新進展,大豐(上海)紡織產業園開工建設,上海企業在我市投資項目累計達100多個;大豐、阜寧分別與常州高新區、武進開發區實施合作共建開發區。
過去的一年,我們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積極發展各類教育事業,完成市職教園區一期工程,實現開學招生;全市國中畢業生升學率達90.1%,比上年提高4個百分點;鹽城師範學院一期工程建成使用,鹽城工學院新校區開工建設。加快發展文化和廣電事業,新四軍重建軍部舊址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功承辦省第五屆淮劇藝術節,有線電視數字升級取得新的進展。大力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市二院新病房樓、市急救中心建成並投入使用,城鄉衛生服務工作得到加強。組織開展民眾性體育活動,啟動農民健身工程,成功承辦2006年全國羽毛球錦標賽團體比賽項目,競技體育實現世界冠軍零的突破。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市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2.5‰以內。大力興辦農村新五件實事,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全市改造農村公路1841公里,1927個行政村實現通水泥路;培訓農村勞動力8.95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1.08%,改造農村戶廁6萬多座,健康扶貧工作受到國家表彰;完成縣鄉河道疏浚2803萬方,清理村莊河塘1935萬方;改造建設25個鄉鎮文化站,實施文化“三送”工程,豐富了農村文化生活。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全年城鎮淨增就業4.96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3.3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052元,增長13.9%。全面推行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推進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工作,全市企業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分別淨增7.5萬人、8100人和12.2萬人,機關事業保險、農村養老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落實涉及民眾生活的各項政策,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保證城鄉居民基本生活。市區和各縣(市)全面建立了廉租住房制度,已有4381戶住房困難戶納入廉租住房保障範圍。加強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實行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目標責任制,9個縣(市、區)全部建成國家生態示範區,建成市級環境優美鄉鎮10個、市級生態村20個。組織開展化工企業集中清理整頓,關停企業120家。認真落實節約集約用地措施,土地資源對發展的保障作用進一步發揮。全市人事編制、統計、物價、外事、僑務、防震減災、糧食、供銷、農機、保密、機關事務管理等工作取得新的進展;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監督、海關、檢驗檢疫、海事、供電、氣象、郵政、電信、保險等省屬部門為全市發展服務取得新的成效;新聞出版、民族宗教、檔案、地方志、紅十字事業、婦女兒童、老齡、殘聯、關心下一代、扶貧開發等工作進一步加強;民兵預備役、人民防空、國防動員和雙擁工作取得新的成績。
過去的一年,我們切實加強民主法制建設,保持了社會和諧和穩定。市政府密切與社會各方聯繫,建立政府與人大、政協聯席會議制度,自覺接受同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認真聽取人民政協以及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和建議,積極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等民眾團體開展工作。進一步堅持依法行政,推行政務公開,妥善處理人民民眾來信來訪,全年共辦理市人大代表建議173件,市政協委員提案343件,辦復率100%;市長熱線電話承接基層和民眾來電4183件,辦理反饋率99.5%。深入開展平安鹽城創建活動,狠抓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建立健全社會治安大防控體系,依法妥善處理信訪積案和群體性事件,鈍化社會矛盾,保持了社會大局的穩定。
各位代表,2006年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一年來,全市人民用辛勞與智慧,譜寫了鹽城發展的新篇章。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為鹽城建設和發展作出貢獻的全市人民,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愛國人士和人民團體,向省屬各單位、人民解放軍駐鹽部隊、武警官兵、公安幹警,向熱心支持鹽城發展的海內外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經濟發展的結構性矛盾在新的經濟環境下進一步顯現,產業結構不優,規模企業不多,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有待進一步提高;統籌協調發展不夠,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社會事業發展仍然滯後,社會保障體系還需進一步完善;農民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尚未形成,城鄉部分民眾生活還比較困難,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因素仍然存在,一些熱點、難點問題尚未得到很好解決;政府自身建設方面還存在薄弱環節,體制機制創新的力度還不大,經濟發展環境還不理想,一些行業中的不正之風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人民民眾和投資企業還有意見。對這些問題,我們一定會高度重視,並在今後的工作中採取切實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2007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和中央、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全面落實市第五次黨代會的決策部署,圍繞“全面奔小康、建設新鹽城”目標,積極實施新型工業化、農業產業化、經濟國際化、城市現代化和市場化戰略,著力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著力推進改革開放和體制機制創新,著力促進社會發展和提高城鄉人民生活水平,著力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七大勝利召開。
根據市第五次黨代會和市委工作會議的部署,與“十一五”規劃和全面小康進程相銜接,今年(2007年)的工作,我們將突出發展和民生兩大主題,努力實現以下主要目標: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4%;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增長20%;定報工業增加值增長23%;註冊外資實際到帳增長5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6%,其中工業投資增長30%;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環境質量綜合指數在8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9%;城鎮居民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5‰以內。上述目標是今年(2007年)的確保目標,我們將紮實工作,力爭完成得更好,真正做到又好又快發展。
——實施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八大類重點工程:共組織實施169個重點項目,總投資745億元,年內完成投資281億元。其中,建設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等農業項目25項,完成投資17.9億元;實施10萬台大馬力拖拉機等工業項目30項,完成投資59.7億元;實施華通行物流等服務業項目38項,完成投資35.3億元;實施鹽城機場擴建等基礎設施項目26項,完成投資70.8億元;實施串場河景觀帶建設等市區城建項目15項,完成投資23.1億元;實施中低價商品房建設等市區房地產項目12項,完成投資23.6億元;實施中國海鹽博物館等市區社會事業項目13項,完成投資13.2億元;實施汽車及零部件等利用外資項目10項,完成投資4.8億美元。
——為民興辦16件實事:(1)改善困難民眾居住條件,擴大市區廉租住房保障對象受益面,適度提高經濟適用住房貨幣補貼標準和廉租住房補貼標準,市區年內新建40萬平方米中低價位商品房。(2)加快市區鹽南新村等老小區整治,最佳化民眾居住環境。(3)加強市區公交建設,更新50輛公車輛,增開新的公交線路,新建一批公共候車站點和公交停車場,市新火車站、五星汽車客運站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啟動鹽城汽車南站建設。(4)加快市區農貿市場改造升級,改建、新建10個農貿市場。(5)加強環衛基礎設施建設,新建一批城市垃圾中轉站和公共衛生間,農村改廁新增5萬戶。(6)加快城市防洪工程建設,完成大新河閘站、串場河防洪閘等工程,解決部分居民小區受淹問題。(7)實施市區新飲用水源工程,提高市民飲用水水質標準。(8)加強城鄉社區衛生服務,建立城鎮居民和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口參合率達92%,服務中心(站)健全率達60%。(9)繼續做好文化“三送”工作,積極實施“村村有體育健身工程”,全市達1000個村以上。(10)搞好五保戶“關愛工程”建設,新增敬老院供養床位2000張以上,年內五保戶集中供養率達45-50%。(11)加強法律援助,為困難民眾無償提供法律服務1000件以上。(12)創建平安小區,市區80%以上的小區達到有關規定標準。(13)免除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推進教育公平。(14)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新建和改造農村公路,完成550多個村莊河塘疏浚整治任務。(15)促進就業再就業,全年新增就業5.7萬人,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2.4萬人,幫助7000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0萬人。(16)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覆蓋率達98.5%以上,為市區中小學生及其他未成年人構建醫療保障體系。
實現上述目標,我市將出現大建設、大發展的新局面,經濟社會在又好又快發展上將邁出新的步伐:一是在增加有效投入上邁出新步伐,投資總量大幅度增加,投資方向和結構進一步最佳化,一大批重點項目的實施,將會拉動全市經濟成長和產業升級,並為今後幾年的大發展增添後勁;二是在做大做強中心城市上邁出新步伐,城市建設和發展的框架全面拉開,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得到強力推進,城市功能進一步增強,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海鹽歷史文化名城與沿海現代化城市相融合的城市特色將逐步顯現;三是在啟動沿海開發上邁出新步伐,全市沿海開發戰略規劃付諸實施,沿海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一批重大項目將陸續開工建設,港口、港區、港城建設有序開展,沿海開發掀起新的熱潮;四是在改善民眾生活上邁出新步伐,16件實事的實施,將會進一步改善民眾的生活、就業、就醫、子女入學等方麵條件,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得到加強,困難民眾的生產生活得到妥善安排,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全市人民將進一步享受到改革發展帶來的新成果。
(一)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推動經濟發展向又好又快轉型。
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堅定不移地實施以工興市第一方略,堅持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下大力氣調整工業結構,做大做強主導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形成區域產業特色,提升整體競爭力。圍繞建設汽車製造業基地,全力推進東風悅達起亞汽車第二工廠建設,確保第一條15萬輛整車和25萬台發動機生產線下半年全面投產。積極實施中大客車底盤生產線、100萬台柴油機項目。加快發展汽車零部件配套產業和物流業,延伸產業鏈。大力推進全市紡織產業技術進步和重組升級,重點抓好大豐(上海)紡織園、悅達紡織園二期工程、阜寧澳洋粘膠纖維等項目建設。依託現有產業集群,抓好專題招商,積極培植石油機械、生態化工、節能燈具等特色產業。大力扶持發展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著力培育壯大一批能夠支撐全市經濟持續增長、財稅貢獻大的企業集團。進一步最佳化市區產業布局,集中力量,推進市開發區汽車生產基地、鹽都高新技術園區、亭湖都市工業園區的發展,力爭年內有一批新項目、大項目進區建設,儘快形成規模,構建市區工業三足鼎立的發展格局。搶抓滬、浙、蘇南產業轉移的歷史性機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全力加快縣域工業化進程。繼續堅持項目推進,實施工業“三百工程”,年內確保新開工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150項,其中億元以上75項;實現竣工100項,其中億元以上50項;儲備投資5億元以上的項目50項。經過努力,今年(2007年)力爭突破一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產業帶動強的大項目。
努力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堅持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雙輪驅動,提高服務業對全市經濟成長的貢獻份額。加快發展生產服務業。抓好城北物流園區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促進物流業快速發展。鼓勵引導金融業務和產品創新,創造良好的金融服務環境。依託現有的產業集群,抓緊建設一批地區性、全國性的產品交易中心和專業批發市場。大力培育新興服務業。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和專業套用系統建設,加大信息資源整合力度,逐步形成較為完善的城市和農村信息化體系。積極發展法律、會計、諮詢評估、企業策劃等中介服務業,提高商務服務水平。全面提升傳統服務業。重視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改造提升市區商貿流通業,合理規劃商業布局,加快建設一批特色商業街區和重點商貿設施,儘快形成以老城區市級商業中心、城南市級商業輔中心、五個地區商業中心以及社區商業網路構成的市區商業新格局。大力實施“百鎮千村”農村市場工程,加強農村綜合服務社建設,繁榮農村商貿流通業。提高旅遊業發展水平,以建設鹽城濕地生態國家公園為重點,大力推進丹頂鶴、麋鹿、大縱湖、九龍口、東台沿海濕地渡假區等旅遊景區建設,加快四大旅遊經濟區建設步伐。積極發展房地產業,重視中低收入階層的住房保障,適度發展中高檔住房,滿足居民消費多樣性需求。
全面啟動沿海開發。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實施沿海開發的戰略部署,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加大工作力度,促進我市沿海大開發、大發展。進一步完善沿海開發規劃體系,上半年完成沿海5個戰略節點規劃、9個專項規劃編制工作。積極宣傳推介沿海開發規劃,爭取國家和省在產業政策和布局、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給予支持。加快沿海基礎設施建設,構築“三縱六橫”沿海公路網,啟動連鹽鐵路前期工作,推進沿海水利、電網、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抓緊建設大豐港一類口岸商檢、海關等設施,確保7月份正式啟用。加快沿海風電項目建設,努力打造清潔能源基地。加大沿海產業招商力度,積極引進重大基礎產業和現代物流項目,努力實現臨港產業和項目的突破,促進港口、臨港產業區和港城的聯動發展。重視發揮資源優勢,積極發展海洋產業、農產品加工業和濕地旅遊業。
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堅持依靠科技進步與創新,促進經濟結構最佳化升級和增長方式轉變。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強化高新技術項目的招商引資,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要實現突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25%以上。發揮我市的資源和現有產業優勢,推廣和運用現代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帶動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充分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加強產學研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力爭新創中國名牌產品1-2個、馳名商標2個,森達品牌爭創世界名牌。全面落實支持科技創新創業的政策措施,逐年提高科技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逐步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充分發揮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的關鍵作用,積極培養和引進一批高新技術人才和緊缺人才。
(二)進一步加強“三農”工作,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堅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核心任務,按照工業化致富農民、城市化帶動農村、產業化提升農業的思路,著力構建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繼續實施農業龍頭企業、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民經紀人、農技推廣組織“四元”帶動工程,幫助解決農民和市場的對接問題,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積極發展以合作經濟組織為紐帶的農民生產、資產共同體,加強調查研究,探索壯大村級經濟的新路徑。繼續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工程,加強農民職業技能培訓,著力提高勞務輸出的層次和水平。引導和幫助農民自主創業,加強創業輔導和資金扶持,搭建農民互助合作基金服務平台,解決農民創業籌措資金難的問題,全市新增創業農民3萬人以上。加大扶貧開發力度,繼續實施“百村萬戶”扶貧計畫,重點扶持2萬個低收入農戶脫貧致富。
加強現代農業建設。切實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逐步改變我市農業大而不強、大而不特的狀況。繼續實施高效農業“雙百”工程和農業品種、技術、知識更新工程,大力推廣和發展設施農業,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現代農業示範園區,打造棉花、蔬菜、家禽、生豬、水產、林果6個百億產業。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突破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規劃建設優質農產品集中加工區,新辦各類農業龍頭企業60個以上,培植年銷售收入超5億元的龍頭企業10個以上。大力發展優質特色農業,加快農業外向化進程,確保農產品出口創匯增長30%。進一步完善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規劃建設大型農副產品批發交易市場。加強農業綜合開發工作,加快農機化進程,夯實農業基礎。
辦好農村新五件實事。按照打好基礎、注重實效、農民受益的總體要求,進一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繼續穩定、完善、落實好各種行之有效的支農政策,市財政預算安排支農資金比上年增長29.8%。繼續推進農村道路建設,新建和改造農村公路1600公里,改造農村公路危橋200座,撤併渡口50道,建成代渡橋12座。積極開展新農村電氣化建設工程,提高農村供電服務質量。進一步最佳化配置農村教育資源,逐步使每一所農村學校都能按照國家標準建設和改造,提高農村教育教學條件。實施農村勞動力培訓工程,全年培訓農村勞動力6萬人以上,培訓農村致富骨幹1.5萬人。加強農村公共衛生服務,加快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建設,提高農村公共衛生服務水平。改善基層文化設施條件,加強鄉鎮文化站建設,豐富民眾的文化生活。積極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從解決村莊道路修建、河塘整治、垃圾清理、村舍改造、村莊綠化等最突出問題入手,大力整治髒、亂、差環境,改善農村面貌和生活條件。在辦好農村新五件實事的同時,科學規劃,典型示範,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
(三)做大做強中心城市,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進程。
經濟和社會發展必須靠工業化帶動、城市化拉動。突出做大做強市區,按照“一年見成效、三年展新貌、五年大變樣”的要求,同步推進新區建設和舊城改造,掀起新一輪城市建設的熱潮。
提高城市規劃和建設水平。堅持以科學規劃引領城市建設,進一步深化和完善城市總體規劃、市區近期建設規劃和重點區域控制性詳規,抓緊完成世紀大道為軸線的都市走廊、串場河兩側等地域的城市設計。按照城市的發展方向和格局,突出重點區域、重要節點、重大項目,加快推進城南新區、河東新區等重點區域建設;大力突破鹽瀆公園周邊地段、火車站地段、高教園區和職教園區地段、先鋒島地段、市行政中心周邊地段等重要節點建設;抓緊實施會展中心、韓國城、金鷹國際、沃爾瑪等重大項目,形成市區大建設的框架。加快“水綠鹽城”建設步伐,加大水環境治理力度,積極推進串場河景觀帶、新洋港特色水景、通榆河綠帶和大洋灣風景區建設;圍繞創建省級園林城市,提高綠化覆蓋率,合理布局城市公園、綠地,組織實施冬春綠化會戰,通過彰顯城市水綠特色,努力把市區建成人居環境舒適優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園林城市。堅持用文化的理念指導城市建設,重視城市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和城市特色的塑造,加強海鹽文化、新四軍文化的挖掘,打造“海鹽歷史文化名城”品牌。
進一步強化城市功能。按照中心城市的發展要求,加強城市功能性建設。繼續完善城市路網,啟動城市快速通道建設;搞好范公路、青年路東延和躍馬路延伸等主次幹道建設,實施世紀大道、解放南路、建軍路等骨幹道路綜合整治;增加市區支路輔路,提高城市道路密度,科學組織城市交通,落實公交優先政策,改造公交設施,緩解“出行難”問題;重視后街巷道建設,年內完成10條支路巷道改造。實施城市供水管網、污水管網、電網以及數位化電視改造等工程,重視地下空間的綜合利用,提高城市防空和綜合保障能力。進一步加強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重點建設新區的教育、衛生、文化、體育以及社區商業等方面的配套設施。加快經濟適用房建設,提高居民住房成套率,積極推進城市受淹小區、城中村和城鄉結合部的整治改造,改善民眾特別是困難民眾的居住條件。
加強城市管理。創新城市管理體制,按照“兩級政府、三級管理”的模式,推動管理重心下移和管理工作下延,把城市管理延伸到后街巷道和居民小區。著力解決城市違章搭建、占道經營、交通秩序混亂、亂倒垃圾等難點問題,整治市容市貌,搞好美化亮化,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長效機制。改善城市管理手段,建設數位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逐步實現對城市的精細管理。深化城市投融資體制改革,支持國投公司、城投公司通過盤活城市積澱資產和國有存量資產,為城市發展籌集建設資金。引入市場機制,改進和加強對自來水、燃氣、污水以及垃圾處理、市政公用設施維護的特許經營管理,提高公共服務水平。
推進縣(市)城和中心鎮建設。抓緊完善城鎮規劃體系,實現規劃全覆蓋,同時加強規劃的管理。加快縣(市)城建設步伐,做大規模和實力,增強輻射帶動功能。進一步加強城鎮交通、電力、水利、供水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商業、教育、文化、體育等公共配套設施建設,提高城市保障能力。同時,注重特色塑造,提高建設水平。注重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改善人居環境,提高文明程度。堅持以城帶鄉、城鄉統籌發展,推動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吸引更多的資金、人才、信息等要素向城鎮聚集,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
(四)加快改革開放步伐,增強全市經濟發展的活力。
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大力突破利用外資,繼續實施利用外資倍增計畫,努力實現全年註冊外資實際到帳6億美元以上的目標。組織開展“韓資招商月”活動,加快打造韓資密集區。突出產業招商,以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等為重點,力爭突破一批重大利用外資項目,確保全年新批協定註冊外資超3000萬美元的項目30個以上。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重點籌辦好鹽城經貿洽談會暨丹頂鶴國際濕地生態旅遊節、鹽城國際汽車文化節,重點組織好赴韓日、台灣、歐美等國家及地區的重大招商活動,擴大鹽城在海內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在突破利用外資的同時,進一步強化外經、外貿工作,全年淨增外派勞務1萬人,進出口總額突破20億美元,保持蘇北領先地位。
繼續深化各項改革。加快推進市直重點企業的改制重組,實現投資主體和股權結構多元化,增強發展活力。多渠道籌集改革成本,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維護改制企業職工的合法權益。進一步深化事業單位改革,全面完成經營性事業單位轉企改制任務;改革各類公益性事業單位的人事、勞動和收入分配等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積極推動公共服務體制改革,深化以鄉鎮機構、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綜合改革,為新農村建設提供體制保障。深化財政管理制度改革,加快推進非稅收入改革,發展稅源型經濟,控減縣、鄉(鎮)債務,促進財政收入健康增長。
大力發展民營經濟。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促進全民創業。進一步降低創業門檻,全面放寬準入條件,減少行政性收費,規範政府行為和市場秩序,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搭建服務平台,加強民營經濟創業園和特色市場建設,在全市建設30個創業輔導基地,組建一批信用擔保機構,幫助民眾創業致富。對重點民營企業實行跟蹤服務,扶持做大做強。全市今年(2007年)新增私營企業6000戶、個體工商戶5萬戶。
加快開發區發展步伐。集中力量推進全市12個省級開發區和濱海、響水兩個化工集中區的發展,強化招商引資,突破重大項目,實現註冊外資實際到帳每年翻一番,固定資產投資和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兩年翻一番。調整完善鄉鎮工業集中區的發展規劃,引導工業向重點園區集中,提高工業集聚度。加強各類開發區的基礎設施、配套設施和服務載體建設,提升開發區的產業承載能力和服務水平。創新開發區管理體制和機制,增強發展活力。加大與先進地區各類開發區合作共建力度,全面提升我市開發區建設水平。
加強區域經濟合作。深入實施接軌上海戰略,充分利用鹽城與上海地緣相近、人緣相親、經濟相融的良好交往基礎,大力開展各種對接活動,推動雙方合作從單個企業、單個項目向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延伸。加快承接上海產業轉移的步伐,以機械裝備、紡織、電子、食品、生物製藥和現代服務業為重點,找準接口,尋求合作,力爭取得新的突破。積極爭取在鹽城舉辦蘇滬區域經濟合作活動,奠定鹽城在蘇北接軌上海中的優先戰略地位。在全面接軌上海的同時,繼續推進我市與蘇南地區的掛鈎合作,積極招引浙江民營企業來鹽落戶,進一步擴大與廣東、福建、山東等地區的經濟合作。
(五)堅持環保和節約優先,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切實加強環境保護工作。以對子孫後代負責的態度,珍惜和保持我市生態環境優勢,實行嚴格的環境保護政策,力爭全市在蘇北率先建成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爭創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加強對化工企業和化工集中區的整治與監管,分類處置好全市735家化工企業,著力提高化工企業的安全、環保管理水平;對經認定實施關閉的化工企業,上半年全部關閉;對需搬遷進集中區的化工企業,年內完成三分之一的搬遷任務。加強各類生態園區建設,積極推行清潔生產,抓好發展循環經濟的試點工作,提高重點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培育一批示範企業和示範園區。大力加強水污染防治,重點保護飲用水源的安全,全市飲用水水質達標率保持在98%以上。加強城市空氣污染和噪聲污染防治,加快污水處理廠和配套管網建設,改善城市人居環境。加強濕地保護,推進綠色鹽城建設,確保新增造林折實面積30萬畝以上,林木覆蓋率提高1個百分點。
紮實抓好節能降耗和土地的集約利用工作。把節約資源、集約發展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轉變觀念,落實有效措施,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全面落實節能降耗責任制,積極開展節約型機關、節約型企業、節約型社區創建活動,逐步形成節約型的產業結構和消費模式。突出抓好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的節能降耗工作,建立節能降耗指標體系、監測體系和考核體系,提高新上項目的節能標準,努力實現節能降耗目標。進一步加強土地管理,嚴格執行國家土地政策,落實土地管理和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從嚴把好土地“閘門”。堅持集約用地,對項目用地,既要提高投資強度,又要強調用工密度和效益回報。想方設法盤活存量土地,鼓勵利用存量土地、閒置土地進行項目建設,建立增量與存量相掛鈎的制度,切實提高土地綜合利用效率。堅持開源與節流並舉,積極爭取國家和省供地指標,增強重點項目用地保障能力,努力滿足能源、交通、水利、社會事業等重點項目和技術層次高、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好項目的用地需求。
繼續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必須有完善的基礎設施作支撐。堅持把改善對外交通條件作為全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首要任務來抓,進一步完善以高速公路、鐵路、港口、民航以及專用管道為主的新的交通運輸系統。加快建設寧靖鹽高速鹽城北段,開工建設鹽徐高速東樞紐至大豐港高速,推進沿海高速鹽城開發區連線線二期工程、阜寧連線線、寧靖鹽高速青墩連線線建設,全面啟動204國道南段改造工程。加快實施響水、濱海、射陽、大豐和東台五條省道幹線公路延伸改造工程,改造陳李線、海堤公路響水段,在全市範圍內形成南北迅捷、東西通達的交通網路。按照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標準擴建鹽城機場,建設國際候機樓和聯檢樓,增加飛往北京等城市的航班。加快海堤達標、濱海閘下移、沿海四大港整治等重點水利工程建設。繼續加大全市電網建設力度,進一步增強受供電能力。
(六)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提高人民民眾生活水平。
更加注重社會事業發展。加大公共財政對基礎教育、公共衛生、科學普及、公益文化、民眾體育的投入力度,繁榮各項社會事業。按照政府引導、社會興辦、市場運作、多元投資的要求,紮實推進社會事業重點項目建設。加快市科技館和青少年活動中心、鹽城師範學院新校區二期工程和鹽城工學院新校區一期工程建設,啟動職教園區二期工程建設,實施鹽城文化藝術中心、中國海鹽博物館和新四軍紀念館改陳擴建項目,建成市婦保院門診綜合樓,籌建市全民健身中心。加快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切實解決民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加快有線數位電視建設步伐,力爭全市有線電視用戶達到132萬戶以上。加強對泰山廟、陸公祠、宋曹故居等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和改擴建。建立健全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長效機制,穩定全市人口低生育水平。認真做好新聞出版、檔案、地方志、民族宗教、防震救災、老區開發、關心下一代和老齡等工作,積極發展婦女兒童事業。
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就業是民生之本。各級政府要把擴大就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來抓,加快發展就業容量大的第三產業、中小企業、社區服務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培育更多的就業增長點。認真落實就業再就業優惠政策,建立促進就業長效機制,幫助下崗失業人員轉變就業觀念,突出抓好就業困難對象的就業援助工作。有針對性地開展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和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培訓,提高就業能力。組織開展“用工服務到企業”行動,解決社會就業難和企業用工難並存的結構性矛盾。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把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放在解決民生問題的優先位置,不斷完善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制度,積極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建立健全勞動關係調整機制,大力推行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推動企業和勞動者依法簽訂勞動契約,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確保職工工資穩定增長。進一步推行社會保險費核定徵收制度,建立社會保險擴面征繳長效機制。研究制定進城務工農民參加社會保險的具體辦法,解決外來務工人員、服務型企業臨時性雇用人員、城市規劃區內失地農民的參保問題,擴大社保覆蓋面。年末企業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56萬人、52萬人和80萬人。加強對社保基金和住房公積金的運營監管,確保資金安全。
切實關心困難群體的生活。目前,全市仍有相當一部分民眾的生活比較困難。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各級政府要更加注重社會公平,更加關心企業困難職工、農村特困戶、進城務工農民、殘疾人以及城鄉低收入家庭等困難群體的生產生活,把政策支持和財力保障的重點,優先向改善最困難民眾的生產生活傾斜。進一步完善扶貧濟困長效機制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障及救助機制,適時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解決好睏難民眾的基本醫療、住房、子女入學等實際問題,保障民眾的基本生活。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逐步實現進城務工農民的“市民待遇”。充分發揮紅十字會等慈善組織和非營利機構的作用,組織“春風行動”,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開展助困、助學、助殘、助老等公益活動。
(七)加強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實現社會和諧穩定。
提高公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建立健全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教育網路,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積極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大力弘揚“三創”精神和新時期鹽城精神。紮實開展文明城市創建活動,提高市民素質,著力塑造具有責任心、進取心、自信心、包容心的文明市民,不斷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提升城市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創造力。大力推動誠信社會建設,加快建設誠信體系,在各行各業開展誠信創建活動,培養和樹立重信守諾的良好社會風尚。
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大力推進政府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健全專家諮詢制度、公眾聽證制度和重大決策公示制度。自覺接受人大對政府工作的監督,切實加強與政協的溝通聯繫,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提高代表、委員的滿意度。同時,注意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的橋樑紐帶作用。以創建“民主法治示範村”、“民主法治示範社區”等活動為載體,完善基層民主管理制度,保證人民民眾依法行使民主權利。加快建設法治鹽城,圍繞五年全市所有縣(市、區)建成法治合格縣目標,積極實施“五五”普法規劃,全面推進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領域的法治化。
創造安定的社會環境。以蘇北領先、全省爭先,把我市建設成為江蘇最安全地區為目標,加強基層基礎工作,建立健全平安鹽城建設的長效機制。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大調解”機制,構建打防控一體化的“大防控”體系,健全大信訪格局,重視社區矯正工作,落實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各項措施,進一步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努力把各類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嚴厲打擊各類犯罪活動尤其是嚴重刑事犯罪活動,重點解決民眾反映強烈的治安問題,切實保障人民民眾安居樂業。嚴格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認真處理來信來訪,及時回應社會訴求。加強政府應急管理和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繼續深入開展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安全生產專項整治,狠抓源頭管理和事故隱患整改,預防和減少重特大事故發生。密切軍地聯繫,支持國防建設,充分發揮人武、武警、邊防、消防以及預備役部隊的作用,實現創建“全國雙擁模範城”三連冠目標。
(八)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推進管理創新。
今年(2007年)是本屆政府任期的最後一年。面對改革和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我們要按照務實、創新、高效、規範、廉潔的要求,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推進管理創新,努力建設法治政府、服務政府、責任政府和效能政府。
創新行政理念。強化以人為本的理念,堅持行政為民宗旨,把人民民眾滿意不滿意、贊成不贊成、擁護不擁護、答應不答應作為政府工作的根本標準,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民眾的利益。強化為發展服務的理念,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切實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把政府職能轉到主要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把工作精力更多地放到推進社會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上。強化改革創新的理念,創新工作思路,勇於擺脫傳統思維方式、發展模式以及工作習慣的束縛,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增強創新能力,學會用改革的辦法、市場的手段來解決發展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加強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學習和培訓,改善知識結構,提高業務素質和行政能力。
堅持依法行政。進一步增強各級政府及其部門的法治意識,帶頭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接受監督,切實將政府管理經濟社會行為納入依法運轉的軌道。進一步明確行政執法許可權,減少行政執法層級,完善執行程式,提高執法水平。積極完善行政複議、行政賠償和補償等制度,加快行政綜合執法改革力度,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改革工作,堅決克服多頭執法、執法不公甚至執法違法等現象。全面推行政務公開,擴大公開範圍,把涉及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各類事項作為公開的重點,對學校、醫院和供水、供電、供氣、環保、公交等公共部門和單位,都要規範公開的內容和形式,健全各項制度和措施,依法保障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提高行政效能。以增強政府執行力為重點,進一步加強行政效能建設。執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各級政府及部門都必須增強大局意識,堅決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就止,確保政令暢通,工作取得預期成效。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強電子政務建設,減少審批環節,簡化審批程式,規範審批行為。建立健全機關效能監督機制,組織開展經常性的監督檢查,有效防止不作為或越權作為等現象,及時發現和解決影響機關效能的突出問題。完善政府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強化績效考核,嚴格實行問責制度,確保各項工作任務的完成。
樹立良好政風。堅持一個“實”字,努力把事情做好。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都要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注重思考,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堅持崇尚實幹,不事空談,堅決反對言過其實、華而不實、弄虛作假,多辦順應民意、化解民憂、為民謀利的實事,使各項政績真正經得起實踐、民眾、歷史檢驗。切實加強政府系統廉政建設,從嚴抓好政府工作人員的思想道德教育,注重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進一步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構建完善、管用、有效的廉政監督機制,做到用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強化對權力運行的監督,拓寬監督渠道,增強監督的合力和實效。繼續紮實開展治理和預防商業賄賂等專項工作,嚴肅查處違法違紀案件和嚴重損害民眾利益的案件,糾正部門和行業的不正之風,維護和樹立各級政府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