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證解釋:以鷸羽為飾的冠。古時亦為知天文者之冠。《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鄭子華 之弟 子臧 出奔 宋 ,好聚鷸冠。” 杜預 注:“鷸,鳥名。聚鷸羽...
鷸,中文漢字,拼音為:yù鳥,羽毛茶褐色,嘴、腳都很長,趾間無蹼,常在水邊或田野中捕吃小魚、小蟲和貝類。常見詞語有“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詞語】:鷸聚 【注音】:yù jù 【釋義】:1.謂喜好收集鷸毛冠,藉以巧飾自己。典出《左傳.僖公二十四年》:"鄭子華之弟子臧出奔宋,好聚鷸冠。" ...
圜冠,典故名,典出《莊子集釋》卷七下〈外篇·田子方〉。“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時;履句屨者,知地形。” 古時儒士戴圓帽,稱為“圜冠”。...
建華冠,以鐵為柱卷,貫大銅珠九枚,形似縷鹿,下輪大,上輪小,好像漢代盛絲的縷簏。又名鷸冠,可能以鷸羽為飾。祀天地五郊,明堂樂樂舞人所戴。 ...
故曾晢之狂而志舞雩,原憲之狷而服華冠(華冠亦名建華冠,《晉書·輿服志》以為即鷸冠。華皇亦一聲之轉),皆以忿世為巫,辟易放志於鬼道。(陽狂為巫,古所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