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驚崑崙

鶴驚崑崙

鶴驚崑崙》,又名《舞鶴鳴鸞記》。清末民初北京武俠小說作家王度廬作品。

為著名的「鶴-鐵系列」的第一部,講述主人公江小鶴少年遭遇家變、遭受欺凌、後矢志復仇的成長故事,及其與仇人孫女鮑阿鸞的愛情悲劇。

基本介紹

故事梗概,小說章回,評價,導讀,作者簡介,

故事梗概

《鶴驚崑崙》講述的是主人公江小鶴(成名後改號江南鶴,貫穿《寶劍金釵》、《劍氣珠光》、《臥虎藏龍》)少年遭遇家變、遭受欺凌、後矢志復仇的成長故事,及其與仇人孫女鮑阿鸞的愛情悲劇。
鶴驚崑崙
江小鶴之父江志升,為陝南鎮巴縣崑崙派老俠鮑振飛(人稱鮑崑崙)的弟子。志升於鮑振飛門下學藝三年,武藝為振飛三十餘門徒之冠。然因其武藝強於鮑振飛子鮑志霖,且恃武性傲,裝貌風流,引振飛不滿。振飛青壯年因其妻姦情而弒妻,遂痛恨好色姦淫,對徒眾中犯科者尤為殘忍,雖痴情重戀而未犯禮禁者亦必殘之以後快。志升對振飛心懷憤懣,恃才而犯禁,誘里鄰之妻,與鮑振飛師徒決裂,遭其率徒眾追殺。志升逃走,夜中復返家取銀錢。鮑振飛同其寵徒龍志騰、龍志起再度追擊,于山中殺江志升,拋屍山澗
志升遺妻與二子江小鶴、江小鷺,小鶴時年十二,性頑悍無畏,振飛深恐,欲於野田殺之。小鶴爛漫無懼,以為振飛欲與之戲,振飛遂不忍殺,反贈匕首與之。小鶴之姨夫志升之師兄馬志賢見匕首乃知鮑振飛心事,藏志升妻小於家中鐵鋪。二年後,小鶴於市井得知其父真實死因,攜匕首至鮑家欲殺振飛未果,振飛推罪於其寵徒龍氏兄弟,復以傳技誘之。受振飛安撫,小鶴為其牧馬放豬,未嘗得武技之授,並飽受振飛子鮑志霖欺侮,然私戀鮑阿鸞,乃不忍離去。龍志騰、志起於川北受挫於閬中徐麟,遁入鮑家。小鶴於深夜潛入龍氏寢室,刺傷志騰,後得振飛徒魯志中護助南逃投閬中俠,欲學藝報仇。途中結友伍金彪、楊先泰、焦德春等人。後拜閬中俠府,陳復仇之志,與徐麟共赴鎮巴欲殺鮑振飛。閬中俠敗於鮑振飛後,命小鶴拜開封高慶貴為師。小鶴舍鎮巴奔開封,於終南山子午鎮九華老人,九華老人查其心境悽慘,問知其仇怨,感其身世與志向,乃於暗中護送,顯輕功越秦嶺,施點穴斃盜寇。鮑志霖、葛志強等崑崙徒眾與秦嶺山中追殺小鶴,九華老人點殘鮑志霖、踩斷葛志強鋼刀,驚退諸凶。小鶴遂拜九華老人為師,於九華山中學藝十年,乃下山尋鮑崑崙復仇。
鮑志霖、葛志強追殺江小鶴未果,回鎮巴與鮑振飛復命。振飛得知小鶴隨九華老人而去,受驚昏厥。醒後悲愴曰己數十年江湖中行事過厲,晚年必遭江小鶴惡報,小鶴復仇之日,崑崙一派必瓦解。然其心強暴,不甘待斃,乃傾私秘拳刀技與徒眾共習練,欲以人數之眾縛強仇。十年操練乃使崑崙一時強盛,稱霸關中-陝南-川北,龍志起等益復恃強橫行。
越十年,小鶴自九華出,聲名漸起,徐徐赴鎮巴地。崑崙派自知危急,乃召集川陝豪強以待小鶴。長安城大雁塔下,葛志強子少剛嫉李鳳傑,言辱之,復以刀刃襲。鳳傑斷葛少剛臂,破崑崙眾人之圍。龍門俠紀君翊之孫紀廣傑助崑崙徒眾逐李鳳傑。鳳傑文武風流,折服紀廣傑。鳳傑復遇小鶴,互敬武藝人品,結為盟兄弟。廣傑武藝超群,鮑振飛欲借其斃小鶴,乃以孫女鮑阿鸞許之。阿鸞不勝悲,情牽小鶴舊誼,心憂崑崙厄運,愛恨糾纏,乃日日以刀斫少時與小鶴許約之槐樹。廣傑自負少年英俠,一時無匹,為得阿鸞,乃欣然為鮑崑崙役用,沿途留緝拿江小鶴之私令,欲激其出,與之斗。小鶴途中隨之,於廣傑衣衫留字跡以譏之,復誘其至武當山與道士爭鬥。小鶴復念阿鸞,約之於長安灞橋,崑崙眾設伏欲擊之,小鶴殺傷數人乃逸。灞橋之役,崑崙驚悚。小鶴夜夜潛崑崙徒眾宿處,若來去無人境,崑崙徒眾一時惶恐。退敗途中,於秦嶺山中受胡立匪幫襲,阿鸞傷,被俘,小鶴救之。後阿鸞被鐵杖僧挾走。小鶴追殺鮑振飛龍志起,於川北通江殺龍志起,擄鮑振飛。伍金彪押振飛至川陝鄂交界的瘟神鎮,為鐵杖僧所殺,僧解鮑振飛之縛,欲殺江小鶴,為江小鶴所敗,啞俠暗中護小鶴,殺鐵杖僧。小鶴與九仙觀尋得阿鸞,遭鐵杖僧師姐道澄襲擊,敗道澄,與阿鸞訴衷情。阿鸞傷重不治,小鶴大悲,隨阿鸞靈柩歸鎮巴。見村口許約之樹刀痕歷歷,恨斯人已逝,不勝泫然。
後鮑振飛自殺,小鶴歸九華,乃成一代大家,與李慕白之父李鳳傑同駐江南。

小說章回

每回標題
第一回 獵艷偷香門徒觸大戒 懺殺悔過老俠動慈心
第二回 雪夜復冤仇犢兒斗虎 春郊生情愛燕子啄花
第三回 揮刀雪恨單騎走江湖 脫鎖投山幾番逢災難
第四回 嘉陵江水匹馬訪名師 琵琶聲中單刀驅淫賊
第五回 艱苦求師決心擎樑柱風塵豪俠氣逼鮑崑崙
第六回 鋼刀挫鐵劍名俠殺威 峻岭連高峰奇人顯技
第七回雄關月下獨走鮑阿鸞灞水橋邊群戰李鳳傑
第八回 雙傑決雌雄血光染劍 十年懷仇恨盛氣傳書
第九回 志苦心堅十年成絕技 風微雨細雙俠會荒村
第十回 路見災黎俠行消仇恨 夜來旅店妙手戲英雄
第十一回雲嶺交鋒墮崖逢小俠 洞房滅燭揮刀拒新郎
第十二回 驛路停鞭深宵乖好夢 灞陵橫劍苦笑對情人
第十三回 愛恨交纏隨時彈熱淚 峰巒對聳不意逢銀鏢
第十四回 援救皆虛深山遺繡舄 恩仇如昨故里聽清歌
第十五回 鋼鋒敵眾紫陽走豪雄 惡虎傷人川北來強暴
第十六回 夜裡追仇崑崙刀染血 莊前鏖戰閬中俠施威
第十七回 未剪仇讎荒山逢怪俠 重沾恨蕊寶劍濺桃花
第十八回 古廟深宵道姑劫艷婦 長途飛騎啞俠會群雄
第十九回 力憾武當岳一鶴施威 雲滿展旗峰雙俠鬥劍
第二十回 玉隕花殘悽慘追輿櫬 星移斗轉感慨話江湖

評價

摘自葉洪生《悲劇俠情哀以思--細說王度廬的《鶴~鐵》五部曲》
春蠶到死絲方盡——《鶴驚崑崙》
《鶴驚崑崙》中,老拳師鮑崑崙因前妻不貞而產生忌“淫”情結,其徒江志升偶有外遇,即令門徒殘酷追殺之。志升之子小鶴誓報父仇,歷盡漂流、凌辱之苦,終遇九華奇俠而獲奇技,十年後下山尋鮑復仇。崑崙孫女阿鸞,與小鶴有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之情,卻被祖父作主遣嫁大俠紀廣傑,使與小鶴為敵;由此展開愛恨情仇的劇烈衝突。小鶴雖愛阿鸞,卻因世仇而不能結合;阿鸞始終為小鶴守貞,亦礙於世仇而終以身殉。子孫承負了上一代的罪孽,是為“命運”;而鮑崑崙的剛愎自用、殘忍刻毒,江小鶴的固執偏激、記仇忍心,則是一對“走極端”的性格的矛盾(他們又各有自己的優柔寡斷)。
《鶴驚崑崙》原題《舞鶴鳴鸞記》,發表於一九四○年四月《青島新民報》;有廿四回,都五十萬言,單行本改以今名。按報上連載時序,本書是在《寶劍金釵》、《劍氣珠光》之後;然以小說人物關係而言,實為五部曲之首。主要是描寫江小鶴與鮑阿鸞之間愛恨情仇的「命運——心靈悲劇」。今先將故事梗概簡述於次:
江湖上有一位老武師鮑振飛,執掌崑崙派門戶,人稱「鮑崑崙」。鮑振飛門下,有一劣徒江志升,因犯淫戒,遂為鮑振飛率徒眾慘殺。江志升的獨子江小鶴年方十歲,本欲懷刃為父報仇,卻為鮑振飛所阻,將他收留下來;日後漸與鮑振飛之孫女阿鸞生情。鮑振飛心懷鬼胎,日夕不安,終想斬草除根,以絕後患。小鶴遂以十四歲之髫齡,逃脫虎口,流落於江湖。待小鶴逃到秦嶺時,為九華山無名老俠所救,收為關門弟子,盡傳絕學。
十二年後,江小鶴藝成下山,鮑振飛自料不是敵手;遂利用龍門俠嫡孫紀廣傑對阿鸞之痴情,將阿鸞許配於他,想藉龍門俠之力,為鮑家擋災。孰知阿鸞深心之中,猶自念念不忘江小鶴!
紀廣傑自恃驕狂,又心疑阿鸞與小鶴有私,乃沿途遍書「捉拿江小鶴」的字樣,欲激小鶴出頭拚鬥。小鶴本欲下手懲戒,卻在正陽縣(屬河南)看見紀廣傑放賑救災,心敬他是一位「俠義」,遂含垢忍辱,不與計較,並在暗中幫他劫富濟貧。後紀廣傑大鬧武當,失足墜崖,也多虧小鶴相救,始得活命。
鮑振飛亦知紀廣傑不可恃,遂遠遊川中,不敢回家。阿鸞聞聽爺爺流落在外,心中不忍,便匹馬單刀前往尋找;經過秦嶺時,為賊寇擄上山去;紀廣傑來救,亦失手被擒,二人乃雙雙成為階下囚。江小鶴趁夜下山,將兩人救出險地。阿鸞感到恩仇糾葛,情孽牽纏,實是無法解脫,遂跳崖尋死;未料又為怪俠鐵杖僧所救,將她送往雲棲嶺九仙觀中暫且棲身。
江小鶴遍尋阿鸞不獲,只好死心;卻輾轉入川,將鮑振飛拿下,擬解回故鄉鎮巴,當著地方父老之面,為民除害。那知途中鮑某被鐵杖僧救走,小鶴追至九仙觀,卻碰見阿鸞。阿鸞為救乃祖父之命,情願自刎替死;小鶴搶救不及,阿鸞已血濺五步,氣若遊絲。在小鶴下山找車之際,阿鸞垂危之軀再為九仙觀惡道姑所擄;雖復為小鶴的啞師兄所救,然傷上加傷,回天乏術,終於淚盡燈枯,香消玉殞
小鶴被惡道姑所誆,趕上武當山要人,獨鬥武當「七大劍仙」;最後才得知阿鸞早已玉落珠沉,而鮑振飛也懸樑自盡。自此恩仇了了,意冷心灰,乃返九華歸隱,改名「江南鶴」雲。
本書主題始終圍繞著江小鶴與鮑阿鸞自小至長的「愛」、「恨」糾葛關係而作種種經營。作者以細入毫芒的筆觸來描寫「鶴」之恨與「鸞」之情;終因愛、恨不能相容,鶴、鸞悲而失侶。是以本書原名《舞鶴鳴鸞記》,富有相當濃的文學意味;而江小鶴下山尋仇,鮑崑崙一夕數驚!則為《鶴驚崑崙》題中應有之義了。
柳樹意象」生死情結
鸞、鶴情事最早見於原書第二回:「春郊生情愛,燕子啄花」。當時小鶴(十四歲)爬上柳樹給阿鸞(十歲)取風箏,以叫一聲「媳婦」為條件。此情此景深埋阿鸞心底,始終不能忘懷。事隔十年,當阿鸞聽說小鶴在外學得一身本領而即將前來報殺父之仇,她心中就「恨」!書中這樣寫道:
她忘不了一件事,那就是她記得在幼年時候,她曾答應給人家作媳婦……她還記得那時的情景,一想起來她就臉紅,她就「恨」江小鶴。她並不是因為小鶴是她家仇人她才恨,彷佛另有一種原因,她說不出來;心裡時時急躁、咬牙,想著除非江小鶴現在就來,與自己大戰三百回合;自己再把他殺死,殺得他血肉糜爛。然後,也許自己又氣他,也許自刎在被自己殺死的死屍之前,才能痛快!(中略)她走至道旁的一株柳樹之前,抽出刀來就向樹上砍了一下。喀的一聲,樹皮又掉下一大塊來,她才像消了點氣,解了點恨。這株大柳樹就因為十年前掛過她的一隻風箏,現在教她天天砍一刀,砍得遍體鱗傷。(見原書第七回)
這裡,作者將阿鸞那種愛恨交織的複雜心情,刻劃入微,真是極盡哀惋之神。而類似意象描述不斷地重複出現竟有五次之多,異地異時交疊浮映於阿鸞心中。令人不但不覺厭煩,反而更彰顯出作者寫情之深之細,是多么纏綿悱惻動人心魄
同樣地,在作者筆下的江小鶴,自幼就是一個天不怕、地不怕、虎虎有生氣的小英雄;及其藝成下山,更是縱橫江湖無敵手。但他為了珍藏阿鸞遺失的一隻紅繡鞋,竟會顯得那么優柔寡斷婆婆媽媽。這也無非為了一個「情」字!作者重複敘此亦有四次。迨至阿鸞為救其祖,奪劍自戕,因傷重不治而死;小鶴扶柩回鄉,不料又看到了當年的那株柳樹:
樹身上的刀痕宛然,可見當初用刀砍的那人,不但心中有恨,其中還壓著一些熱烈的愛情。現在這株樹垂著幾根數得出來的柳條,頹然地像是一個人低著頭痛哭。江小鶴頭一陣暈,幾乎摔下馬來。(見原書第廿回)
這種愛恨交織情景交融的「柳樹意象」,寓有非常豐富的文學內涵,殆為作者運用象徵手法描寫悲情藝術之極致。相對來看另一幕寫阿鸞自戕殉情的悽慘場面(詳後),雖然驚心動魄,令人不忍卒睹;卻轉不如此處予柳樹「擬人化」之情深義重,似恨實愛!蓋柳樹「低頭痛哭」既影射阿鸞至死不渝之情,及其無力化解兩家冤仇之悲;又何嘗不是隱喻或回映出小鶴心中之悔之痛!而這一對有情人不但未成眷屬,反而一死一生,幽明異路;怎不教那屢被刀砍的柳樹亦為之「動容」!
德哲尼采嘗謂:「一切文學吾最愛以血書者。」王氏筆下的柳樹身上「刀痕宛然」,本無靈性;但因砍者每一刀都是愛恨交迸,卒使無情柳「物化」為天地間至情至性的象徵;進則更臻及人、柳互為化身而相映成悲之境。閱此「無血之血」卻隱含痛淚的至文,乃不得不信王度廬洵為古今罕見的寫情聖手;卓絕一代,獨步當時!
「愛與責任」兩難之戰
誠然,愛是一種不同的生命體驗,其價值觀因人而異。但若涉及到責任關係,原本單純的「愛」就會變得極端複雜;再進而將兩者對立起來,非此即彼,積不兼容,便終不免一戰。而這種隱藏在心靈中的戰鬥,往往是自毀性的「善」與「善」之爭。其慘烈、痛苦程度,即當事人亦無法形容。
《鶴驚崑崙》正是「愛與責任」兩難周全的一大悲劇典型。它以一般江湖仇殺、冤冤相報的故事套子為外部架構;內則致力營造一個逼使英雄兒女面對「命運的悲劇」而又無可逃避、擺脫的極限情境——對於江小鶴來說,父仇不共戴天!他是非報不可;而鮑阿鸞為救乃祖之命,亦非全力阻擋不可!於是「報仇」與「反報仇」遂各自形成某種在倫理道德上的至大至高「責任」。他們互憐互愛,但分別又與其不可逃避的「責任」相衝突!怎么辦?作者只有教阿鸞以自殺殉情的方式來解決這兩難之局——雖然在事實上此一「死結」並未打開,它成為小鶴心中永遠的「痛」!
相信作者寫阿鸞悲情而短命的一生是噙著淚下筆的。其所述阿鸞種種內心掙扎、分裂、交戰以至感情崩潰、爆發;最後且引「情人劍」自殺相殉,可謂字字濡淚,血染桃花!當這一痴心少女垂危之際,猶呻吟著說:
「你甘心了吧?……這你還不出氣嗎?快再刺我一劍,別教我受罪……小鶴,你這狠心的人……我等了你十年……我雖嫁了紀廣傑,可並沒跟他好!……十年前我小的時候答應你,我……我並沒忘呀!」(見原書第十七回)
此情此景,何等動人!也許唐人李商隱詩句「春蠶到死絲方盡」便是阿鸞最佳寫照吧!
提到「愛與責任」這個在西方歌劇中常出現的對立性主題,就不能不談造成鸞、鶴命運悲劇的鮑崑崙。由於他剛愎自用,又受到群小包圍蒙蔽;進而殘害門人,縱容兇徒,且硬逼孫女阿鸞嫁給紀廣傑;一直固執到底,猶自以為代表「正義」!因而種種悖亂皆由其本身性格的悲劇導出,並成為本書一切悲劇的根源。
書中說老鮑「最得意的愛徒」龍志起無惡不作,人盡皆知;偏偏它卻曲予包庇,言聽計從。老鮑之「護短」是基於其牢不可破的錯誤觀念,認為龍某忠於師門,決非歹人!同時為保全自己的江湖令譽,乃無視於客觀存在的事實;反而偏聽信龍某一面之辭,力加庇護,死不改悔!這與其說鮑崑崙是「老糊塗」,不如說是他過於「自私」——系由本身剛愎性格所決定——這正是他倒行逆施執迷不悟的主因。作者寫鮑崑崙所作所為,全用「反跌法」;特別是本書第十五至十七回,刻畫鮑、龍師徒二人明暗對比的心理變化,入木三分,令人叫絕!
固然《鶴驚崑崙》一書大巧若拙美不勝收;且布局嚴密,情節動人,足以哀感頑艷,但在故事結構上的敗筆亦有所不免。筆者認為,本書在寫到江小鶴扶鸞柩返鄉,「又見柳樹,又見柳樹」而此恨綿綿無絕期之際,就應戛然打住——讓讀者置身於那四面八方撲上來的愁雲慘霧之中,咀嚼回味,黯然神傷——當可將這部「悲劇俠情」傑作升華至更高層次的文學意境中去。
怎奈當時作者無米下炊,「為稻粱謀」而著書,只有往下「拖」!致使全書故事已近尾聲時,又把所謂「武當七大劍仙」(?)中的呂崇岩扯出,瞎鬧一場;並一再「補敘」前情,實無必要。卒令原先所營造的悽美氣氛為之大大減色,殊為可惜

導讀

《鶴驚崑崙》,原題《舞鶴鳴鸞記》,最初連載於1940年4月7日至1941年3月15日《青島新民報》。它是王度廬“鶴—鐵系列”五部曲的第一部,但是寫作、發表時間卻在《寶劍金釵》(原題《寶劍金釵記》)和《劍氣珠光》(原題《劍氣珠光錄》)之後若按故事的時間順序排列,“鶴——鐵五部曲”的第一部應該是《鶴驚崑崙》,雖然王度廬當時是先寫的《寶劍金釵》和《劍氣珠光》。《鶴驚崑崙》中的男主人公是江小鶴(退隱江湖後方稱江南鶴),他是《寶劍金釵》中的男主人公李慕白的盟伯,他的盟弟劍客李鳳傑,則是李慕白的父親。《鶴驚崑崙》寫的是一個復仇的故事:江南鶴原名江小鶴,童年時,其父因犯“淫戒”,而被師父鮑崑崙“清理門戶”,率眾徒殘酷殺害。小鶴立志報仇,歷經漂泊、凌辱之苦,學得武林絕技,十年後下山,尋找鮑崑崙,兌現復仇誓願。鮑崑崙的孫女阿鸞與小鶴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相愛甚深,但祖父卻做主將其嫁給了大俠紀廣傑,並使他們也與小鶴為敵。小鶴非阿鸞不愛,然而卻因身負“世仇”這個大包袱而不能與之結合;阿鸞始終為小鶴守貞,但亦因情仇交戰而痛苦萬分。江小鶴認為不能因與阿鸞的“私情”而不報“殺父大仇”,由此展開一系列愛恨情仇的衝突。最後,小鶴、廣傑化敵為友,一同趕到寵家,阿鸞卻已因傷重不治而香消玉殞。此時,鮑崑崙已經自殺,江小鶴也手刃了直接殺害父親的兇手,但是當他護送阿鸞的靈柩回到故鄉時,不禁感慨無限,萬念俱灰……
《鶴—鐵五部》的寫作順序是,先寫的第二、第三部,然後才回過頭去寫的第一部,即《舞鶴鳴鸞記》。
所以在首載的《舞鶴鳴鸞記》前面有一“序言”,這段“序言”對於考察這套系列小說的創作過程很有價值,全文引錄如下:
內家武當派之開山祖張三豐,本宋時武當山道士,曾以單身殺敵百餘,因之威名大振。武當派講的是強筋骨、運氣功、靜以制動、犯則立仆,比少林的打法為毒狠,所 以有人說“學得內家一二,即足以勝少林。”此派自張三豐累傳至王鹹來,鹹來弟子黃百家,又將秘傳歌訣,加以註解,所以內家拳便漸漸學術化了。可是後因日久年深,歌訣雖在,真功夫反不得傳。自清初至近代,武當派中的俠士實寥寥無幾,有的,只是甘鳳池鷹爪王、江南鶴等。甘鳳池系以劍術稱,鷹爪王專長於點穴, 惟有江南鶴,其拳劍及點穴不但高出於甘王二人之上,且晚年行蹤極為詭異,簡直有如劍仙,在“寶劍金釵記”與“劍氣珠光錄”二書中,這位老俠只是個飄渺的人物,如神龍一般。而本書卻是要以此人為主,詳述他一生的事跡。又本書除江南鶴之外,尚有李慕白之父李鳳傑,及其師紀廣傑。所以若論起時代,則本書所述之事,當在李慕白出世之前數十年了。
王度廬旗人,是滿族,生於清末民初(1909年,滿清風雨飄搖,辛亥革命發生於兩年之後),家境貧寒,旗人社會地位甚為悲苦。與漢族旗人略有不同的是,漢族旗人還可藉助未歸旗人建制的漢族親屬的幫扶,恢復久遠的農耕家風或經商,滿族旗人生活困窘無依,就業艱難。識文斷字者,或可筆端謀生,例如老舍,或者學習曲藝,平地摳餅,如侯寶林等。
王度廬因家境貧寒,所受系統教育不多,但憑藉良好的文學悟性與長期的閱讀學習積累,練就了出眾的文字表達才能。王度廬少時身體薄弱,幼年當過學徒,飽嘗時間艱苦,青少年顛沛流離,流亡西北,寒微的出身、複雜的經歷,諸多客觀因素促成其悲劇情懷與細膩心思。作為一介書生、一個被推翻的階級的族裔,他極為清楚地明白自己不適合寫胸懷天下、弘揚民族大義、激揚愛國情懷的大武俠,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齊家已經不易,治國平天下姑且由別人思量吧!因此,更適合於自己的,是浸透著俗世悲苦、私人恩怨、血親復仇格調的武俠。抒發基於個人情懷基礎上的小感情,把“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等人世悲苦訴諸筆端,是王度廬武俠小說的鮮明特色。可以說,王度廬是武俠小說作家中的婉約派。他筆下的人物,至多是出於對自己塑造的主角的感情,讓他們相貌端正或秀麗一點,絕無一好俱好一敗俱敗的臉譜化特點,尤其是人物性格,更為真實,與俗世之民無大異。
《臥虎藏龍》中的玉嬌龍人格較為中性,不善不惡,性格陰狠,做事率性往往害了無辜(如私匿拳書,盜竊寶劍,殺死蔡久,點啞魯府丫鬟,向懷孕的蔡湘妹扔磚頭)。 羅小虎雖武藝高強,行事果敢,願賭服輸,也因深戀嬌龍而不得遂鬱悶渾噩,擺出一副窩囊相;求官無門,到京城死纏爛打,用下三濫的手段對付心思險惡卑劣的魯君佩,耍起可愛的流氓無產者作為。
《寶劍金釵》和《劍氣珠光》中的李慕白固然為人方正,少年時亦莽撞衝動,好勇鬥狠,對濫用點穴術者不滿便不惜縮身為盜賊偷取穴道圖,並以水遁狼狽逃走;感情上卻畏首畏尾,終成俞秀蓮百年之恨。
《鶴驚崑崙》中江小鶴矢志學武,並無宏大志向,卻契合傳統道德倫理,報殺父仇奪妻恨(妻者阿鸞也),少時為殺鮑崑崙龍志騰等,膽大無畏,百無禁忌;晚年訓誡李慕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不要過多恃武行俠。鐵杖僧武藝超群,性情驕傲,行事卻不拘泥於光明正大,遇到強敵就痛快地偷襲,為救自己的關係,隨手殺死無辜獵戶,對與不對不重要,自己要做成什麼事才是核心;郁玄清武功卓絕,執法氣度雍容,言辭冠冕,對付江小鶴這等硬手乾脆搞偷襲或者群毆,毫不吝惜身份和名譽。
他們的性格,瑕瑜互見,複雜多面;他們的俠行善舉,多數跟他們所處關係網的恩怨糾葛相關;他們交遊的朋友,善惡參半,有些朋友於己有義,雖有搶劫殺掠的惡行,均不妨患難與共甚至生死以之。這也是江湖的真正特色,善與惡都是相對的概念,朋友與仇人是因若干種社會關係、歷史因素而決定,而不是出於單純的道德評判。這才是血肉豐滿的人物刻畫,這些人物塑造得鮮活逼真,市井中人讀到這樣的小說這樣的角色,往往會投射自身,反觀自己,這些人物,活生生是當時市井眾生、販夫走卒、黑道人物的縮影,放到今世,亦是如此。
王度廬長於心理描寫,但基本未見其耗費冗長篇幅去細緻刻畫甚至替角色向讀者傾訴心事,他往往使用客觀冷靜的旁觀者姿態去描寫角色的舉動、言語,間接反映其內心的動盪。某些心理段落甚至會寥寥數筆寫得非常有趣。典型的一個例子,《臥虎藏龍》第十一回:
……俞秀蓮插言說:“你們倒沒丟貓?”媽媽一怔,不明白她問的這是什麼話…… ……俞秀蓮說:“要是穿一隻鞋更好!”畢媽媽又是一怔,心說:“怎么,這個老媽兒這樣的多說話?”…… ……俞秀蓮又攙言:“新疆那地方我也知道,雲一起就能遮住半個天,山上大虎小虎全都有。強盜還很多,殺人、放火、放箭、搶馬上樹、丟鞋……” 忽然玉嬌龍直挺挺的身子向床上一倒……
這裡邊俞秀蓮就是在敲打玉嬌龍,意思是你別裝了,你在新疆和羅小虎鬼混的那些事兒我都知道了,你最近到底乾的啥事兒啊?玉嬌龍焉能不明白,本來被羅小虎攪得不得安寧,現下訊息有擴散到俞秀蓮這種江湖人耳朵里,保不齊將來要滿城風雨了,丟人丟大了。玉嬌龍的鬱悶可想而知。短短兩段文字中都是在敘述燒香祈福的事,俞秀蓮插了三句含沙射影的話,就把玉嬌龍徹底打暈。可是她們的心思王度廬都沒有直接說,讀者讀到此處,略略一想,什麼都明白了。
王度廬筆下的武功,相對來說在武功的神奇程度上相當寫實。沒有怪力亂神,點穴是一門絕技,會的人很少,此技甚為陰毒,對應著時辰點穴,讓人輕者致殘,重者死亡。可能有一定的誇張成分,但是這與現代江西湖廣一帶極少數會打穴的練武者的打穴功夫非常相似,打穴者向被打者下手之後,被打穴者身體個別部分會越來越痛,並且慢慢麻木,受傷區域會蔓延,要較長時間才能恢復。

作者簡介

民國小說名家王度廬(1909--1977)於1938年開始創作武俠小說期間創作有著名的“鶴-鐵”系列,影響深遠。“鶴-鐵”共包含五部小說:《鶴驚崑崙》、《寶劍金釵》、《劍氣珠光》、《臥虎藏龍》、《鐵騎銀瓶》。《鶴驚崑崙》(又名《舞鶴鳴鸞記》)是該系列中從故事背景時間承接關係上的第一部,從創作時間上屬於該系列的第三部(作者武俠小說創作過程中的第四部,第一部為《河嶽遊俠傳》,其後即創作“鶴-鐵”系列,創作時間順序為《寶劍金釵》、《劍氣珠光》、《鶴驚崑崙》、《臥虎藏龍》、《鐵騎銀瓶》)。王度廬,原名王藻祥(一作葆翔),字霄羽,於1937年應其妻李丹荃的伯父之召,攜妻赴青島謀事。1938年1月青島陷於日寇之手,家庭遭遇經濟破敗之際,王藻祥以王度廬為筆名,於報刊連載武俠小說,開創“悲劇俠情”武俠小說流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