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訣,讀音gē jué,漢語詞語,指可以詠歌而有韻律的口訣。歌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歌訣
- 拼音:gē jué
- 解析:可以詠歌而有韻律的口訣
- 別稱:歌謠
歌訣,讀音gē jué,漢語詞語,指可以詠歌而有韻律的口訣。歌謠。
歌訣,讀音gē jué,漢語詞語,指可以詠歌而有韻律的口訣。歌謠。...... 歌訣,讀音gē jué,漢語詞語,指可以詠歌而有韻律的口訣。歌謠。 中文名 歌訣 拼音 gē ...
《中藥歌訣》是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年11月1日出版的書籍。中藥學對大多數學員來說都是一門比較頭疼的學科,今由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成歌訣,讓人們更容易的記住他...
方劑歌訣,中醫將不同病例使用方劑,編成歌訣。朗朗上口,便於記誦。方便臨床實用和中醫藥愛好者研讀使用。...
《常用藥物速記歌訣》是2007年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圖書,作者是吳敏傑。該書以歌訣形式講述了近800種臨床常用藥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應、禁忌和慎用等。...
太平歌訣 作者:魯迅 四月六日的《申報》上有這樣的一段記事:“南京市近日忽發現一種無稽謠傳,謂總理墓行將工竣,石匠有攝收幼童靈魂,以合龍口之舉。...
內容簡介本書採用七字歌訣形式概括了中藥學之精要。本書按章節劃分,一藥一訣,歌訣後又有該藥的性能、功用、特點及配伍、用法、注意事項等內容,並對歌訣所述進行...
《常用中藥功效歌訣》是2009年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蕭正安。本書主要為減輕和解除農民朋友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狀貢獻一份力量。...
科學歌訣 一種通俗的科學詩,也稱“科學歌謠”。是向民眾普及、傳播科學知識和技能的好形式。如二十四節氣歌:“春兩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相連,秋處露秋寒稻降,...
基本信息中醫診斷學速記歌訣 作者:李興廣、楊毅玲 主編 叢書名:中醫課程速記叢書 出版日期:2016年1月 書號:978-7-122-25149-7 開本:B6 710×1000 1/32 裝幀...
《中醫入門必讀歌訣》是1996年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方文賢。該書從30餘部歷代中醫名著中選取中醫入門必須掌握以及基礎理論篇、中藥方劑篇、臨床各科篇...
就是把學習用於對聯的常見相應的便於誦讀與記憶的辭彙分類匯總成的韻語歌訣。...... 就是把學習用於對聯的常見相應的便於誦讀與記憶的辭彙分類匯總成的韻語歌訣。...
《針灸入門歌訣》是2008年1月1日由化學工業出版社、醫學出版分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邵水金。...
籌算歌訣的發展和熟練掌握套用,使得計算工具(算籌)與計算方法(籌算口訣)的矛盾顯得更加突出了。籌算歌訣籌算的歌訣形式 編輯 唐宋時期唐宋時期對於實用算術的研究是一...
《經絡腧穴歌訣》是2010年12月1日雲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俊華。本書總編了關於經絡腧穴的記憶歌訣。...
《湯頭歌訣》,古代醫方著作。共一卷。清代汪昂撰。刊於1694年。書中選錄中醫常用方劑300餘方,分為補益、發表、攻里、涌吐等20類。以七言歌訣的形式加以歸納...
《中醫入門歌訣》是2009年04月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魏良行、倪正文、丁憲春。《中醫入門歌訣》以歌訣形式對中醫藥學的主要內容進行了系統的歸納介紹。...
《針灸歌訣配彩色圖譜》是2008年金盾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玉琢。該書主要講述了十四經循行及其穴位的位置、功能和用法。適合針灸初學者、醫學院校學生和針灸愛好...
《中醫內科學歌訣》內容簡介:中醫內科學是中醫學的主幹學科,是中醫學的精髓,中醫學中的外科、婦科、兒科等都是以內科的辨治方法為準繩的,故中醫內科學是中醫院校...
三段論格式歌訣是中世紀邏輯學家西班牙的彼得在其著作中最早擬 定的一套有效三段論式的拉丁文名 稱。為了使人一目了然、便於記憶, 他曾用詩文列出。...
《我用歌訣炒股》是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ISBN是9787504652812...... 能讓散戶朋友在喜聞樂見的質樸歌訣中儘快學會在面對瞬息萬變的盤面時,可以於極其清醒冷...
《針灸學歌訣》共有四部分,分別為十四經絡穴歌、五輸穴歌、八脈交會穴歌 、四總穴歌。...
象棋歌訣是人們根據象棋娛樂的規則編成的歌,簡單明了、易於記憶、朗朗上口,是象棋初學者的入門科普歌。...
三仁湯歌訣 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通草滑竹倫,水用甘瀾揚百遍,濕瘟初起法堪遵。三仁湯組成 杏仁五錢(15g),飛滑石六錢(18g),白通草二錢(6g),白蔻仁二錢...
一貫煎歌訣 一貫煎中用地黃,沙參枸杞麥冬襄,當歸川楝水煎服,陰虛肝鬱是妙方。一貫煎組成 北沙參、麥冬、當歸、生地黃、枸杞子、川楝子。一貫煎用量 ...
1 簡介 2 傳說故事 3 冬至節日 4 南京歌訣 5 九九消寒 6 各地口訣 ▪ 夏至九九歌 ▪ 冬至九九歌 7 消寒詩 九九歌...
朱世傑《算學啟蒙》(1299)卷上“歸除歌訣”...一歸如一進 見一進成十二一添作五 逢二進成十 四進二十 六進三十 八進四十三一三十一 三二六十二 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