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鳳池(清代著名武術家)

甘鳳池(清代著名武術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甘鳳池,江蘇南京人,清代著名武術家,生卒年不詳。先後拜黃百家一念和尚為師,精內外家拳,善導引之術。江湖人稱“江南大俠”,著有《花拳總講法》。

時因違反漢人不可聚眾習武之禁令及被懷疑有反清復明之疑,為清兵追捕,隱居江浙。據清人王友亮著《甘鳳池小傳》說,他年八十餘,終於返鄉。

基本介紹

  • 本名:甘鳳池
  • 所處時代:清代
  • 出生地:江蘇南京
  • 主要作品:《花拳總講法》
  • 主要成就:武術宗師
生平經歷,民間故事,人物武功,

生平經歷

甘鳳池是位名震四方的江湖大俠,吳敬梓所著《儒林外史》中的義士鳳老爹寫的就是他。甘鳳池原是南京人氏,自小父母雙亡、孤苦伶仃,自幼不喜讀書,卻愛好武功,結交江湖俠客,十幾歲時,就以“提牛擊虎的小英雄”名揚江南。《清史稿·甘鳳池傳》說他勇力絕人能提牛。
甘鳳池聽說拳家多出浙東,如張松溪、單思南、王來鹹黃百家等都是明朝以來的內家拳家,稱雄江南。他決心去浙東求師深造,便離開金陵,隻身來到四明山。當年的四明山,山林茂密,古木參天,經常有猛虎出沒其間,當地人都不敢單身入山。
當時浙江餘姚城有位內家拳家黃百家,是著名的思想家和史學家黃宗羲之子。黃宗羲在清兵南下時,曾招募義軍,成立“世忠堂”進行過武裝抵抗。明亡後,他要求百家舉業習武,繼承自己的抗清主張。黃百家拜王來鹹為師,盡得內家之妙,功夫精深。這一天,黃百家聽說縣城高升客棧來了個打虎小英雄甘鳳池,覺得有點來頭,便特意來到客棧訪問,正好遇見甘鳳池,經過一番試煉,百家收鳳池為徒,將內家拳等武術一一傳授給他。三年過後,黃百家把甘鳳池叫到身邊說:“老夫的全部本領都已傳授給你,如今,離本縣八十里的大嵐山上,匯聚著各方英豪,行仁義之師,你練就一身武藝,要為人民仗義行俠,正可到那裡乾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後來甘鳳池即在那裡又拜一念和尚為師學習少林拳法,並開始他一生行俠仗義、行醫濟世的傳奇。
傳說他曾協助女俠呂四娘闖入清宮行刺雍正。此事雖然與史無據,但也說明他多少有“反清復明”的思想。
但是他實際上被雍正的愛臣李衛捕獲後變節,把自己所在的反清組織的人全部都出賣給了李衛。

民間故事

在一些民間故事、小說作品中,甘鳳池以前輩高人、具有“反清復明”思想的世外高士形象出現。比如在中篇小說《金峰女傑》中,他已是先人,沒有直接登場,但他的一名女徒“湘南神尼”慧靜(登場時也已是花甲之年),是為他送終的人,並一直隱居在扶夷江畔山中,受過他生前的教誨,從而聯合各族人民抗清。在單田芳老師的評書中,甘鳳池早年與“別開天地,自創一家”的震八方紫面崑崙俠童林交厚,幫助其開宗立戶,平山滅寇,捕盜捉賊,但雍正帝即位後,助紂為虐,與童林等劍俠反目成仇,以血滴子屠殺了大量江湖人物,晚節不保。

人物武功

甘鳳池拳法:雙插子(南俠展昭)
“雙插子”,為武術訓練中不常見之稀少套路。其套路又名“南俠展昭”。其特點是短小精悍,結構嚴謹,動作舒展大方,跳躍旋轉敏捷,身腰隨手腕而轉動,眼神因插尖而運轉,時而長龍裹體,忽而彩蝶紛飛,所謂練拳五要素,“手眼身法步”,要領與技巧,盡體現於套路之中。它不僅能鍛鍊身體、增強體質,對力量、柔韌、速度、靈敏等身體素質有顯著的提高作用,而且還有一定的實戰意義。 余自幼酷愛武術,師承當年“南京中央國術館”少林門陸林老師,習得此套路且操習有年,深得其中之妙。其拳風格屬南派少林,相傳為前清雍正年間“江南大俠”甘鳳池所傳,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為江蘇唯一的地方拳種。年久失傳,經上世紀80年代的挖掘搶救後改名為“陽湖拳”。“陽湖拳”集“南拳北腿”之長,具有“南北兼收,拳腿並重,原地旋轉,幅度頗小,快速勇猛,精悍靈巧,近身短打,進多退少”的獨創的武術風格。經過多年的發展,奇特的陽湖拳引得了國內外武術界的廣泛關注,亦在國際舞台上展現出陽湖拳之強勁風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