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社會經濟,文化,交通,旅遊,
歷史沿革
鵝子背伴隨著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以來,村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鵝子背合作化時屬麻雙區的沙溪鄉。1958年屬上游公社,1959年起屬沙溪公社。1984年屬十八塘鄉,東靠十八塘村,南接坳下村,西臨歐田村,北與麻雙鄉黃埠村為鄰距十八塘鄉鄉政府7公里,距市區31千米。2003年內潮鄉被 撤銷,併入所屬十八塘鄉。
社會經濟
2005年新農村建設開展以來,該村農戶積極參與主要抓了組三清三改面貌煥然一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薯坑村以務農耕種為主導產業,外出省市城區、江浙粵京滬魯等發達區務工創業為主要經濟來源,同時大力發展果業、生豬、土雞養殖專業戶,利用本地水面發展水產養殖,改造特產油茶林、桉樹。
薯坑村以務農耕種為主導產業,外出省市城區、江浙粵京滬魯等發達區務工創業為主要經濟來源,同時大力發展果業、生豬、土雞養殖專業戶,利用本地水面發展水產養殖,改造特產油茶林、桉樹。
文化
鵝子背客家風情濃郁,所屬南康區素有"中國客家歌舞之鄉"、“中國甜柚之鄉”、“中國臍橙之鄉”、“中國中部家具產業基地”、“中國(首選)十佳家具批發市場”、“中國服裝之城”、“全國先進文化縣市”、“全國瘦肉型商品豬生產基地”、“食品加工基地”、江西“省級園林城市”、江西“省級文明城市”、江西省“社會文明先進市”、贛州“市級衛生城市”等美譽。
交通
鵝子背緊靠十八塘至紅嶺公路,常年有交通車,毗鄰汽車十八塘站、唐江站、南康站、上猶站和贛州站,火車贛州站和南康站,國航贛州黃金機場,附近有十八塘、唐江、麻雙、社溪等街圩,又地處十八塘河中游,可謂之水陸空交通均方便。
旅遊
藍灰屋陳氏祠堂、鴨婆寮陳氏仙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