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中藥)

鴨(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鴨,中藥名。為鴨科動物家鴨Anas domestica Linnaeus.的肉、羽、鴨掌、嘴殼。我國大部分地區飼養。具有補益氣陰,和胃消食;解毒斂瘡;祛風通絡之功效。常用於病後體弱,食欲不振,脾虛水腫,久瘧,脫肛,熱毒瘡癤;潰瘍及水火燙傷;產後受寒,腰背四肢疼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鴨
  • 別稱:綠頭鴨、大鴨鴨、水鴨、大麻鴨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雁形目
  • :鴨科
  • :鴨屬
  • :家鴨
  • 分布區域:我國大部分地區飼養
  • 採收時間:四季均可,秋、冬季更宜
  • 用量:肉、羽:適量;腳掌、嘴殼:3-5g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肉、羽、鴨掌、嘴殼。

性味

肉:味甘,性涼。
羽:味鹹,性平。
腳掌、嘴殼:味鹹,性溫。

歸經

肉:歸脾、胃經。
腳掌、嘴殼:歸肝經。

功效

肉:補益氣陰,和胃消食,利水,解毒。
羽:解毒斂瘡。
腳掌、嘴殼:祛風通絡。

主治

肉:病後體弱,食欲不振,脾虛水腫,久瘧,脫肛,熱毒瘡癤。
羽:潰瘍及水火燙傷。
腳掌、嘴殼:產後受寒,腰背四肢疼痛。

相關配伍

1、治潰瘍及燙傷:鳧羽燒灰,調麻油敷患處。(《陸川本草》)
2、治婦女產後受寒,腰背四肢疼痛:綠水鴨腳掌或嘴殼焙酥研末,開白水沖服。每服5g,日服2次。(《中國動物藥》)

用法用量

肉:內服,適量,煮食。
羽:外用,適量,煅存性研末調散。
腳掌、嘴殼:內服,研末,每次3-5g。

使用注意

外感未清,脾虛便溏,腸風下血者禁食鴨肉。

採集加工

四季均可宰殺,秋、冬季更適宜。分別取其肉、羽,腳掌,嘴殼。

形態特徵

家鴨,又名鶩、舒鳧、家鳧。家禽。嘴長而扁平,頸長,體扁。翅小,覆翼羽大。腹面如舟底。尾短,公鴨尾有卷羽4枚。羽毛甚密,色有全白、栗殼、黑褐等不同。公鴨頸部多黑色而有金綠色光澤,且叫聲嘶啞。腳矮,前3趾有蹼,後1趾略小。

生長環境

鴨喜合群,膽怯。無飛翔力,善游泳。主食穀類、蔬菜、魚、蟲等。我國大部分地區飼養,定型的3個類型為北京鴨、金定鴨(卵用麻鴨)、高腳鴨(卵肉兼用型)。

相關論述

論鴨肉功在補虛益陰利水:李時珍:“鴨,水禽也,治水利小便,宜用青頭雄鴨。”“治虛勞熱毒,宜用烏骨白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