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趾草

鴨趾草

鴨趾草學名 Commelina communis L.屬鴨跖草科春季一年生雜草。別名蘭花草竹葉草等。是北部各省重要的春季一年生雜草,在廣東等南方各省則是多年生雜草。主要為害小麥、大豆、玉米、蔬菜等農作物。

為鴨趾草科一年生草本鴨趾草的乾燥地上部分。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夏秋二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鴨趾草
  • 拉丁學名:Commelina communis L.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亞綱:鴨趾草亞綱
  • :鴨跖草目
  • :鴨跖草科
  • 亞科:鴨跖草亞科
  • :鴨跖草屬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繁殖方法,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鴨跖草僅上部直立或斜伸,莖圓柱形,長約30一50cm,莖下部匍匐生根。葉互生,無柄,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第一片葉長1.5一2cm,有弧形脈,葉較肥厚,表面有光澤,葉基部下延成鞘,具紫紅色條紋,鞘口有緣毛。小花每3—4朵一簇,由一綠色心形摺疊苞片包被,著生在小枝頂端或葉腋處。花被6片,外輪3片,較小,膜質,內輪3片,中前方一片白色,後方兩片藍色,鮮艷。茹果橢圓形,2室,有種子4粒。種子土褐色至深褐色,表面凹凸不平。靠種子繁殖。單子葉植物。

生長環境

黑龍江5月上中旬出苗,6月始花,7月中旬種子成熟,發芽適溫15—20℃,土層內出苗深度0-3cm,埋在土壤深層的種子5年後仍能發芽。
鴨趾草

分布範圍

分布在雲南、甘肅以東的南、北各省區。

主要價值

醫學價值
【性味歸經】甘、淡、寒。歸肺、胃、小腸經。
【功效】清熱瀉火,解毒,利水。
臨床套用
1、用於熱病。本品功能清熱瀉火。有較強的退熱作用。外感發熱或熱病高熱,均可套用,可配金銀花、薄荷等同用,以加強疏散風熱之功,或配石膏、知母、蘆根等,以加強清熱瀉火作用。
2、用於咽痛,瘡瘍,毒蛇咬傷。本品有清熱解毒之效。治咽喉腫痛,配大葉靑,蒲公英等同用;治瘡瘍腫毒,常以紫花地丁野菊花等配伍煎服,或以鮮品搗爛外敷;治毒蛇咬傷,常以半邊蓮等配伍,搗爛外敷或煎水內服。
3、用於水腫,熱淋。本品能清熱利尿。治水腫有熱兼表證者,可與浮萍,白茅根等同用;治膀胱濕熱,小便淋瀝澀痛,常與車前草,木通淡竹葉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鮮品用量加倍,外用適量。
【性能特點】本品性味甘苦寒,入肺,胃,膀胱經。既善清熱瀉火,為治外感或熱病高熱常用。又能清熱解毒,治瘡癰、毒蛇咬傷,內服外用均能取效。尚可清熱利尿,治水腫、熱淋。
附方:
①.治小便不通:竹雞草一兩,車前草一兩。搗汁,入蜜少許,空心服之。
②.治五淋,小便刺痛:鮮鴨跖草枝端嫩葉四兩。搗爛,加開水一杯,絞汁調蜜內服,每日 三次。體質虛弱者,藥量酌減。
④.治黃疸性肝炎:鴨跖草四兩,豬瘦肉二兩。水燉,服湯食肉,每日一劑。
⑤.治高血壓:鴨跖草一兩,蠶豆花三錢。水煎,當茶飲。
⑥.治水腫、腹水:鮮鴨跖草二至三兩。水煎服,連服數日。
⑦.治吐血:竹葉菜搗汁內服。
⑧.治沙鼻不時流血、鼻衄:地地藕,煎湯三次服。
⑨.治喉痹腫痛:一、鴨跖草汁點之。(《袖珍方》)二、鴨跖草二兩。洗淨搗汁,頻頻含服 。⑩.治小兒丹毒,熱痢以及作急性熱病的退熱用:鮮鴨跖草二至三兩(乾 的一兩),重症可用五至七兩。水煎服或搗汁服。
⑪.治關節腫痛,癰疽腫毒,瘡癤膿瘍:鮮鴨跖草搗爛,加燒酒少許敷患處,一日一換 。
⑫.治急性血吸蟲病:鮮鴨跖草,洗淨,每天五至八兩,煎湯代茶飲,五至七天為一療程 。
⑬.治手指蛇頭疔:鮮鴨跖草,合雄黃搗爛,敷患處,一日 一換。初起能消,已化膿者,能退癀止痛。

繁殖方法

分株及扦插繁殖均可,而以扦插為主,極易成活,全年均可進行。鴨趾草其匍匐莖觸地即能生根,此時可以從莖基部切斷,上盆培養,並進行摘心、整枝處理,使其株形飽滿,同時利用所剪下枝條進行扦插育苗

栽培技術

鴨趾草喜肥沃、疏鬆土壤。4月出圃後,置於陽光充足、通風良好之處。生長期保證水肥供應,可每隔10天左右澆一次腐熟有機液肥。只有養料充足,方能保證其莖節粗壯,葉色濃綠或紫紅。惟有盛夏時節,應移至半萌處。10月移入室內陽光充足之處,保持盆土濕潤,溫度不低於10℃即可。鴨趾草亦可於蔭處培養,但長期光照不足,易使莖節變長,細弱瘦小,葉色變淺。盆栽鴨趾草,宜選用高盆或將盆弔起,使枝蔓下垂,顯得瀟灑自如。養護一定時期後,下部葉片易乾,影響觀賞效果,此時可自脫葉處短截,令其重發新枝。剪下部分可作插穗用。鴨趾草很少有病蟲危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