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鴛鴦螳螂拳是鴛鴦門派六大精髓之一,以動作古樸渾厚、技法豐富、無任何虛招聞名的鴛鴦螳螂拳2014年12月被國務院正式下文批准為國家級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中華鴛鴦門派精髓之一的鴛鴦螳螂拳,以其獨特的拳法和左右雙修的全面訓練思想,成為螳螂拳中頗具特色的流派。鴛鴦門派還包括鴛鴦內家功、鴛鴦門醫術、鴛鴦門長拳、鴛鴦門兵器、鴛鴦門散打。據悉,孫叢宅是第四代弟子中唯一全面繼承鴛鴦門派所有精髓的傳承人。據了解,中華鴛鴦門派由春秋戰國時期白猿所創,源遠流長已達2700餘年。鴛鴦螳螂拳講究一招一式皆克敵制勝,技擊性很強。同時,鴛鴦螳螂拳以內家功為根基,修身養性,套路動作左右對稱,肢體得以全面協調靈活開發,使身體整體素質得以提高,有很高的健身養生
但目前位於青島的鴛鴦螳螂拳傳人並不多,這是因為人們對這種
非物質文化遺產並不關注。
少數的傳人
孫叢宅9歲投奔哥哥來到青島,因從小體弱多病,在哥哥朋友的引薦下拜鴛鴦螳螂拳第三代傳承人毛麗泉為師,最早考慮的是習武可以強身健體,可誰知世事難料,從1944年到2014年,時光荏苒,從最早習武強身到後來大力弘揚鴛鴦門派精髓,孫叢宅已潛心修煉70餘載。對於過去,孫老表示,從1944年開始接觸鴛鴦螳螂拳,經過數十年的刻苦習練,1964年,到原滄口體校從事教練一職,之後便一直從事鴛鴦螳螂拳的教育和傳授工作,桃李滿天下。
在採訪中記者得知,鴛鴦門派在歷代的傳承中,一直保持其獨樹一幟的特色,其中,在收納徒弟方面更是嚴謹苛刻,每代掌門所收徒弟屈指可數,孫叢宅的師傅毛麗泉畢生只收了六個徒弟,按照嚴格的門派規矩,孫叢宅的各方面素質在眾師兄中最突出,最終被選為繼承人。
“師傅一直強調,鴛鴦門派講求忠、孝、禮、義,習練鴛鴦門派的各種拳術決不能隨意傷人,當然,決不能接受有惡習的弟子。”孫叢宅如是說。
雖已年邁,孫老的動作卻然矯健。孫叢宅堅持每天在燕島山公園傳授鴛鴦螳螂拳拳術已有數年,他的學生中包括公務員、國企員工、酒店大廚、銀行經理、外國友人,“高學歷、高素質”成為孫老追隨者們的代名詞。
清晨6點上山,8點半回家吃早飯,早飯後寫拳譜,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鴛鴦螳螂拳。
說到拳譜,貌似觸動了孫老的敏感神經,他告訴記者,鴛鴦門派以前一直講求言傳身教,並未留下太多關於拳術的文字資料。意識到這一點,文化水平並非很高的孫叢宅,用毛筆一筆一划的在豎版稿紙上憑藉記憶撰寫拳譜,“只要沒有別的安排,我一直都是在堅持寫拳譜,前前後後也有六年時間了。
老舍與鴛鴦螳螂拳
20世紀30年代,老舍先生在青島居住期間,經常與鴛鴦螳螂派第三代掌門人毛麗泉先生切磋武功,談詩論文,留下了一段“文武相會”的佳話。2010年,位於青島市黃縣路的老舍故居成立
駱駝祥子博物館的時候,孫叢宅捐獻出當年老舍先生曾用過的兵器及“文武相會”的畫卷。
關於老舍故居,有這樣的描述:老舍為文壇巨擘,優雅卻不文弱,有俠氣。居青島時,每日晨起練武,風雨無阻。寓所中也擺放著武林中人常用的兵器,刀槍劍戟,皆可運用自如。這是一個文武兼備、剛柔相濟的老舍。
《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等優秀文學作品響徹大江南北,但有誰知道老舍不僅善文而且能武,他在武俠文學方面的造詣不可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