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鳳江鎮始稱鳳江區,1951年由鳳安區劃出,後稱為第六區。1957年改名為鳳江鄉,主要由
鳳湖、陽夏、鴻江三地組成。取
鳳湖之“鳳”,鴻江之“江”而得名。
鳳江鎮位於揭陽市
揭西縣東南部,距縣城40公里,東臨榕江,與
棉湖鎮隔河相望,西接金和,北連塔頭,南與普寧梅塘毗鄰,面積33.675平方公里,全鎮以平原為主,只有陽西村、赤新村共787.1畝的低矮山地。耕地25791畝,(2000年12月統計數字,下同)旱地1668畝。全鎮總人口72436人,轄15個村民委員會(東光、東豐、東新、陽南、陽西、鳳西、鳳南、鳳北、赤新、鴻西、洪湖、花寨、鴻江、鴻新、莪萃)和一個居委會(
橋頭居委),共有85個村民小組,2000年工業總產值44029萬元,比增6.4%,其中工業總產值36324萬元,比增6.3%,農業總產值7705萬元,比增6.9%,人均收入3151元,比增4.6%。
歷史沿革
鳳江鎮始稱鳳江區,主要由
鳳湖、陽夏、鴻江 赤新四地組成,取
鳳湖之“鳳”、鴻江之“江”而得名“鳳江”。1951年由鳳安區劃出鳳江區,後稱第六區。1957年改稱鳳江鄉,1958年併入棉湖公社,1961年從棉湖公社析建鳳江公社,1983年10月改稱鳳江區,1986年開始稱為鳳江鎮。
1951年由鳳安區劃出,後稱為
第六區。1957年改名為鳳江鄉,1958年併入棉湖公社,隸屬揭西縣。
下轄單位
轄15個村民委員會(
東光、
東豐、東新、陽南、陽西、鳳西、鳳南、鳳北、赤新、鴻西、洪湖、花寨、鴻江、鴻新、莪萃)、一個居委會(
橋頭居委)和86個自然村。
特產
鳳湖橄欖產於廣東揭西鳳江鎮
鳳湖鄉鳳南村,為久負盛名的優良地方品種,栽培歷史100年以上,外縣有引種。果實闊橢圓形,基部平鈍,有些果可豎放,果頂常有3條淺溝和殘存的花柱成小黑點突起,果皮黃綠色。單果重14克,橫徑2.6厘米,縱徑3.7厘米。果肉白色,稍軟而脆,汁多微酸 ,香濃無澀,回味甘,含可溶性固形物13.0%,核棕褐色,重1.6克,核肉易分離,可食率89%。4月下旬至5月下旬開花,9月下旬開始成熟,中秋節已可應市,壯樹的果實可留樹保鮮至次年春節前後採收。適應性強,耐肥耐濕,適栽於肥水條件較好的植地。嵌接後1~2年開始結果,10年生樹株產可達75公斤,豐產穩產。本品種果大品質優,為早熟鮮食最佳良種之一,也適合加工,耐貯藏。
鳳湖古廟
鳳湖古廟,位於揭陽市,鳳江鎮,鳳湖鄉,城內園村,坐西北向東南,闊不足3間8.547米,二進深15.34米,硬山頂土木結構,重修於雍正壬子年(1732),再修於1985年。鳳湖古廟為鳳湖鄉人“專廟”之一。
鳳湖古廟主祀三山國王,正門石匾陽刻“鳳湖古廟”,落款“雍正歲次壬子桂月吉旦立,闔鄉族人仝修”,背刻“德威並行”,落款“壬子秋仲,邑庠生楊莊相(或‘祖’)敬題”。雍正重修時已刻“古廟”,古廟歷史相當早。廟內懸匾:“帝德同天”,中殿三山國王上懸匾:“君王恩普”。左側殿祀護法老爺,右側殿祀感天大帝。過殿橫樑草書唐代陳羽《吳城覽古》:“吳王舊國水煙空,香徑無人蘭葉紅。春色似憐歌舞地,年年先發館娃宮。”書法水平相當高,民間藝人中真是藏龍臥虎。廟內保存一下舊楹聯,如“考得通玄,道在事親濟幼;神靈顯透,功存為國保民。嘉慶丙申臘月,信生楊正囗敬立”。小字已較難辨認。像這樣一所廟宇,既歷史悠久,又較有文化底蘊,且保存舊物較多,是比較有歷史文化意義和文物價值的廟宇。
交通
鳳江鎮交通便利,能源充足,通訊便捷,各項基礎設施配套齊全,有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河棉公路貫穿境內,東連棉湖直達
揭陽、汕頭,西接金和可到縣城河婆;塔鳳公路北至塔頭、京溪園、五經富;深鳳公路西往深坑、普寧里湖。有11個村委會被這三條等級公路貫穿。按高標準建設的東豐---東新、杜堂---膠走山、鴻江---洪湖、鴻新---莪萃等鄉道與三條主幹道把全鎮各村連成一體,鳳棉大橋及過境公路的建成將進一步改善鳳江新區的交通條件,加快發展步伐。
郵電通訊
鳳江鎮通訊便捷。鳳江電信分局和郵政分局為人民提供方便快捷的電信服務,全鎮共有電話用戶5253戶。3.5萬伏變電站為全鎮人民的生活、生產用電提供有力保障。
到2003年, 有電信支局、郵政支局各1個。電話容量1.2萬門,固定電話8900戶,卡式公話54個,寬頻業務130戶,行動電話基站4個,聯通基站3個。郵政收入13.8萬元,電信業務收入536萬元,郵政儲蓄餘額1000萬元。
經濟概況
2017年,該鎮農業總產值4.2億元;工業總產值34.46億元,其中規上工業總產值26.32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0.7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3.41億元;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家;兩稅累計收入為1039.29萬元,占年任務數89.95%,其中地稅完成400.85萬元,國稅完成638.44萬元。
農業
鳳江鎮是揭西縣的糧食主產鎮之一,有耕地面積25791畝,旱地1668畝。農作物主要種植
水稻、甘茨、小麥、花生、甘蔗、冬瓜、大芥菜等。2000年,水稻種植面積33700畝,總產達14600噸。 重點發展以蔬菜生產為主的“城郊型”農業,實現連片種植、規模生產,經營面積20畝以上的種植戶有28戶。今年全鎮蔬菜種植近4000畝,總產2000萬噸。
果樹種植面積3500多畝,主要種類有:
荔枝、
龍眼、
青欖、生柑、桃、李、香蕉、泰國石榴、
香瓜等,最近引種新品種甜
玉米和美國蘆薈,正在逐步推廣。
養殖種類有:
豬、羊、淡水魚、役牛、奶役兩用牛、雞、鴨鵝,以淡水魚養殖為主,現有淡水魚養殖面積4476.0畝,年總產759噸。
農業生產基地呈區域化布局,陽東片主產蔬菜(東光、東新、東豐);陽西村種果、反季節蔬菜(大芥菜);鴻江片糧食豐產區(鴻江、鴻新、莪萃);赤新片淡水養殖(赤新、洪湖)。
然而近些年來由於水資源的缺乏!外加農民找到了新工作。基本上已經鳳江很少有人種植稻穀,鳳棉公路這一路段基本基本上以種植樹苗跟大片的土地承包給外地人種植草莓為主!
水利
全鎮有
堤圍19.6公里,其中金鳳聯圍16.45公里,東新村老鼠溝圍3.15公里;有穿堤涵閘5座11孔,淨寬32米;有電排站5座12台1460千瓦,排澇受益面積1100畝。1986年6月,發生洪災,潭口、赤新二處決堤,全鎮近7成地方受浸,受災人口5萬多人,直接經濟損失2500萬元。同年投入資金17.5萬元、義務工10多萬工日修複決口。投入水毀復災資金110萬元,對莪南電排進行加固建設。1991—1995年,按20年一遇標準的金鳳聯圍工程加固,投資495萬元。1995—1996年,電排設備更新改造,投資200萬元。2001年,設計總投資8049萬元,省水利廳補助1510萬元,其餘資金自籌,包括莪北排洪閘工程424萬元,省水利廳補助130萬元,金鳳聯圍整治加固工程開工建設,分期整治。
工業
鳳江鎮三面環水,北河上通北山水庫,南河上溯是橫江水庫,南北兩河呈“V”型匯合於莪萃村外。全鎮有堤圍線長19.15公里,其中金鳳聯圍部分16公里,東新村老鼠溝部分3.15公里,設穿堤涵閘5座11孔,淨寬32米,共有電排站5個(莪南電排、莪北電排、豐吉電排、瓜園電排),裝機12台,共1460千瓦,排澇受益面積1100畝。 改革開放以來,個體私營企業異軍突起,工業經濟發展迅猛。全鎮有涼果蜜餞、糖果食品、泵頭電線、吹瓶造塑、蔬菜醃製、碾米榨油、五金電線等行業的廠、場、企業423家,2000年總產值36324萬元,其中個體私營企業35779萬元,全鎮工業生產分布為;陽東片涼果加工,有涼果加工企業200多家,年加工量達8000噸,產值1億多元,鳳湖片造塑吹瓶,鴻江片電線、塑膠、五金等,花寨村鹹梅曬制。該鎮2000年的工業總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82.5%,工業經濟已成為該鎮經濟的主要支柱,我們通過不斷發展壯大,正逐步從農業大鎮向工業大鎮方向邁進。
教育文化
兩個文明建設同步發展,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教育文化衛生事業得到進一步加強,各級乾群樹立“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思想,想盡辦法,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教育投入,改建、擴建、新建校舍,改善教學環境。
2003年,全鎮有初級中學4所,教職工171人,學生1949人;國小11所,教職工313人,學生7978人;幼稚園7所,在園幼兒650人。1996—2003年,共投入資金1000萬元,興建教學大樓9幢,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擴建運動場5個,面積2.7萬平方米;拓寬校園面積28萬平方米;增加教學儀器設備、體衛器材、圖書一批。全鎮校舍實現樓房化。有線電視站2個,衛星電視接收覆蓋率96%。
醫療衛生
有衛生院1所、鄉村個體醫療站13個,醫務人員75人,病床18張,B超機、
X光機等醫療設備一批。
電力
1995年6月,建成3.5萬伏變電站1座,主變容量18205千伏安。有高壓線路81公里,低壓線路120公里。2003年用電量0.33億千瓦時。
土特產